拜博口腔网

牙齿矫正前需要做哪些必要的检查项目?

牙齿矫正前的检查是一个系统性的评估过程,目的是全面了解你的口腔状况、面部骨骼关系、咬合功能以及整体健康状况,从而制定出安全、有效、个性化的矫正方案,以下是通常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

牙齿矫正前需要做哪些必要的检查项目?-图1

🦷 一、 初诊咨询与病史采集

  1. 主诉与期望: 医生会详细询问你为什么想做矫正(牙齿不齐、咬合不好、美观问题、功能问题等),以及你对矫正效果的期望。
  2. 全身病史: 询问是否有系统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出血性疾病、骨质疏松、甲状腺疾病等)、过敏史、正在服用的药物(特别是影响骨骼或牙龈的药物,如双膦酸盐类、抗凝药等)、有无吸烟或夜磨牙习惯等,这些信息对矫正方案设计和治疗安全至关重要。
  3. 口腔病史:
    • 既往牙科治疗史(特别是拔牙史、外伤史、牙周治疗史)。
    • 颞下颌关节病史(有无弹响、疼痛、张口受限等)。
    • 口腔卫生习惯(刷牙频率、方式、是否使用牙线/牙缝刷等)。
    • 家族史(特别是骨骼畸形史)。

🦷 二、 临床口腔检查

  1. 面部检查:
    • 正面观: 评估面部对称性、比例(如面中1/3、面下1/3高度)、唇部形态与突度(自然状态下、微笑时)。
    • 侧面观: 评估侧貌轮廓(如鼻唇突度、颏部位置)、面型(凸面型、凹面型、直面型)、唇-齿-颌关系(上下唇与牙齿、颌骨的关系)。
    • 动态观察: 观察微笑、说话、吞咽等动作时的肌肉协调性和面部表情。
  2. 口内软组织检查:
    • 检查唇、颊、舌系带位置是否异常(可能影响牙齿移动或发音)。
    • 评估牙龈健康程度(颜色、形态、有无炎症、退缩、增生)。
    • 检查口腔黏膜有无溃疡、白斑、红斑等病变。
  3. 牙齿与咬合检查:
    • 牙齿数目与形态: 记录牙齿是否缺失、多生、形态异常(如过小牙、锥形牙)。
    • 牙齿排列: 详细记录牙齿拥挤、扭转、错位(如深覆合、深覆盖、反合、锁合、开合等)的具体情况。
    • 咬合关系:
      • 前牙覆合与覆盖: 上前牙覆盖下前牙的程度(垂直关系)和水平距离(水平关系)。
      • 后牙咬合关系: 上下后牙尖窝的接触关系(中性、近中、远中)。
      • 中线: 上下颌前牙中缝是否对齐。
      • 牙齿磨耗: 检查牙齿有无异常磨耗(夜磨牙、咬合创伤)。
    • 牙齿松动度: 评估牙齿有无异常松动。
  4. 牙周检查:
    • 牙周探诊: 测量每颗牙每个牙面的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出血指数(BI),这是评估牙周健康状况和判断是否适合矫正、矫正过程中牙周风险的关键指标。
    • 牙结石检查: 评估牙结石的量和分布。
  5. 颞下颌关节检查:
    • 触诊: 检查关节区及咀嚼肌有无压痛。
    • 听诊: 有无关节弹响、杂音(张闭口时)。
    • 运动检查: 评估张口度、张口型(有无偏斜)、下颌前伸及侧方运动是否协调。
  6. 口腔卫生评估: 评估菌斑控制情况,判断矫正前是否需要进行专业的洁治(洗牙)和口腔卫生宣教。

🦷 三、 影像学检查

  1. 全景片:
    • 目的: 观察全口牙齿(包括埋伏牙、多生牙、阻生智齿)的形态、位置、牙根情况、牙槽骨高度、有无根尖病变、恒牙胚发育情况(对青少年尤其重要)。
    • 用途: 是诊断和制定方案的基础影像。
  2. 头颅侧位片:
    • 目的: 这是正畸诊断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之一,用于:
      • 分析颅面骨骼的形态、大小、位置关系(如上下颌骨前后、垂直向位置)。
      • 评估上下颌骨与颅底的关系(骨性错颌类型)。
      • 分析牙齿与颌骨、牙齿与牙齿之间的位置关系(牙性错颌)。
      • 测量多个角度和距离(如SNA, SNB, ANB, MP-FH, U1-NA, L1-NB等),进行头影测量分析,量化错颌畸形,预测治疗效果,确定拔牙与否等关键决策。
  3. 根尖片:
    • 目的: 对特定牙齿(如需要拔除的牙、有问题的牙、埋伏牙)进行更精细的观察,了解牙根形态、根尖周情况、牙槽骨破坏程度等。
  4. CBCT:
    • 目的: 提供三维立体影像,在以下情况可能需要:
      • 复杂病例(如严重骨性畸形、埋伏牙位置复杂、需要种植支抗、需要评估颞下颌关节三维结构)。
      • 需要精确测量牙根位置、牙槽骨厚度(尤其是需要内收前牙时)。
      • 评估上颌窦、下颌神经管的位置(涉及拔牙或种植时)。
    • 优点: 信息量远大于普通X光片,辐射剂量相对全景片和头颅侧位片总和略高,但仍在安全范围内,医生会严格掌握适应症。
  5. 手腕骨龄片:
    • 目的: 主要针对青少年患者,通过观察手腕部骨骼的钙化程度,判断其生长发育的潜力(处于快速期、高峰期、减速期或停止期),这对预测矫治效果、确定最佳矫治时机(如是否需要等待颌骨发育)至关重要。

🦷 四、 其他特殊检查(根据个体情况选择)

  1. 研究模型:
    • 目的: 用藻酸盐或硅橡胶取上下颌印模,灌注石膏模型,用于:
      • 直观记录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
      • 在模型上进行测量分析(如牙弓长度、宽度、拥挤度)。
      • 用于方案设计(如模拟拔牙、排牙试验)。
      • 作为治疗过程中的对比和记录。
  2. 口内/面部照片:
    • 目的: 记录治疗前的面部和口内状态(正面、侧面、正面微笑、口内正面、口内上下颌牙列等),用于诊断、方案设计、治疗过程中的对比以及最终效果展示。
  3. 关节肌肉检查:
    • 目的: 如果怀疑有颞下颌关节紊乱或咬合问题,可能进行更深入的检查,如关节造影(较少用)、磁共振成像、肌电图等。
  4. 牙周专科会诊: 如果牙周状况不佳(如中重度牙周炎),可能需要牙周医生进行详细评估并制定治疗计划,在牙周稳定后再开始矫正。
  5.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评估: 对于严重的骨性畸形,可能需要拍摄头颅侧位片、CBCT,并进行模型外科,模拟手术效果,与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共同制定手术方案。

📌 总结流程

  1. 初诊咨询: 医生了解你的需求和病史。
  2. 全面临床检查: 医生检查你的面部、牙齿、咬合、牙周、关节等。
  3. 影像学检查: 拍摄必要的X光片(全景片、头颅侧位片是核心)。
  4. 取研究模型: 制作石膏模型。
  5. 拍摄照片: 记录治疗前状态。
  6. 分析诊断: 医生综合所有信息,分析你的错颌类型、病因、机制。
  7. 制定方案: 医生根据诊断结果,结合你的期望,制定详细的矫正计划(是否拔牙、用什么矫治器、治疗目标、时间预估、费用等)。
  8. 沟通确认: 医生与你充分沟通方案,解答疑问,达成一致后开始治疗。

这些检查是确保矫正安全有效的基础,缺一不可。 不同患者的情况复杂程度不同,需要的检查项目也会有所侧重,选择正规专业的口腔正畸科医生进行评估,他们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安排最合适的检查流程。🦷✨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