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2025矫正打开咬合,现在做效果真的靠谱吗?

“矫正牙齿打开咬合”是正畸治疗中一个非常常见且重要的目标,尤其是在处理某些特定的咬合问题时,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这个概念:

2025矫正打开咬合,现在做效果真的靠谱吗?-图1

📍 1. 什么是“打开咬合”?

  • 咬合:指的是上下牙齿在咬合接触时相互接触的方式和关系,理想的咬合是上下牙齿尖窝交错,均匀接触,前后牙都有功能接触点,咀嚼效率高,稳定美观。
  • 打开咬合:在正畸治疗中,特指增加上下颌牙齿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使得原本紧密咬合或重叠的牙齿(尤其是后牙)在咬合时能够分离,形成一定的间隙,前牙的覆盖(上前牙盖过下前牙的程度)可能会加深。
  • 形象比喻:想象一下,把上下牙齿想象成两叠书,打开咬合就像是把上面那叠书向上抬起一点,使得上下两叠书之间有了空隙,而不是紧紧叠在一起。

📍 2. 为什么需要“打开咬合”?(适应症)

打开咬合是解决多种复杂咬合问题的核心手段,常见于以下情况:

  • 深覆合:这是最常见的原因,指上前牙盖过下前牙的垂直距离过大(超过下前牙牙冠的1/3甚至2/3),深覆合常常伴随:
    • 下前牙拥挤:下前牙被过度挤压。
    • 后牙咬合过浅:后牙咬合时接触点少,咀嚼效率低。
    • 牙龈问题:上前牙压迫下前牙牙龈,易发炎退缩。
    • 颞下颌关节问题风险:咬合过深可能影响关节受力。
  • 深覆盖:指上前牙相对于下前牙在水平方向上向前突出过多(俗称“龅牙”),深覆盖常常伴随深覆合,打开咬合有助于改善前牙关系和面部侧貌。
  • 后牙锁结:指上下后牙的颊尖/舌尖与对颌牙齿的窝或边缘嵴发生异常锁结关系,导致后牙无法达到正常的咬合接触,影响咀嚼和下颌运动,打开咬合是解除锁结的关键步骤。
  • 下颌后缩/面下1/3高度不足:某些需要增加面部垂直高度的病例,打开咬合是增加面下1/3高度的重要手段。
  • 某些正颌手术前准备:对于严重的骨性畸形(如下颌后缩、深覆合),有时需要先通过正畸打开咬合,建立稳定的咬合关系,为后续的正颌手术创造条件。
  • 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对于部分由咬合干扰或咬合过深引起的TMD患者,打开咬合、建立稳定的咬合接触点有助于缓解关节症状。

📍 3. 如何“打开咬合”?(常用方法)

打开咬合是正畸治疗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操作,通常需要多种矫治器和技术组合:

  • 矫治器设计
    • 平导板:这是打开咬合最常用的装置之一,它是一个戴在上颌前牙区的塑料板,后牙区没有接触,当患者咬合时,上下后牙被强制分离,只能咬在平导板上,这会:
      • 伸长下后牙:下后牙脱离咬合阻挡,在肌肉力量作用下伸长。
      • 压低上前牙:上前牙受到平导板的阻挡和可能的舌侧力量,被压入牙槽骨。
      • 效果:增加垂直高度,改善深覆合。
    • 前牙斜导板:原理类似平导,但导板有一定斜度,引导下颌向前移动,常用于伴有下颌后缩的深覆合/深覆盖病例。
    • 摇椅弓:在弓丝的磨牙区弯制一个向下的弧度(像摇椅的形状),当弓丝放入托槽后,磨牙区会产生压低力,前牙区则产生伸长力(或减少压低力),常用于压低后牙或防止后牙伸长。
    • 高位头帽牵引:使用头帽和口外弓,对上颌磨牙施加向上的力量(高位牵引),主要作用是压低上颌磨牙,有助于打开咬合(尤其是上颌后牙过长的情况)。
    • 微种植体支抗:在牙槽骨内植入微小的钛钉作为绝对支抗,可以非常精准地施加压低或伸长力量,高效地打开咬合(如压低上颌磨牙、伸长下颌后牙)。
  • 拔牙与非拔牙
    • 拔牙病例:拔除某些牙齿(如前磨牙)后,可以为牙齿移动提供空间,更容易实现打开咬合、排齐牙齿、改善侧貌的目标,拔牙后关闭间隙的过程本身也常伴随打开咬合。
    • 非拔牙病例:对于一些轻度或中度病例,通过上述矫治器设计(如平导、摇椅弓、微种植体)也可以实现打开咬合。
  • 多阶段治疗:打开咬合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可能需要:
    • 初期:使用平导、斜导等快速打开咬合,建立初步的咬合关系。
    • 中期:精细调整牙齿位置,维持打开的咬合,排齐整平牙弓。
    • 后期:建立稳定的咬合接触点,进行颌间牵引(如III类牵引、II类牵引)调整前后牙关系。

📍 4. 打开咬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饮食:初期戴用平导等装置时,咀嚼功能会暂时受限,需吃软食,避免用前牙啃咬。
  • 口腔卫生:矫治器和装置增加了清洁难度,必须更仔细地刷牙、使用牙线、冲牙器,防止龋齿和牙龈炎。
  • 复诊:严格按照医生要求复诊,医生需要检查咬合打开情况、装置状态、牙齿移动情况,并适时调整矫治力。
  • 不适感:初期戴用平导等装置可能影响发音(大舌头)、肌肉酸痛、口水增多,通常需要1-2周适应。
  • 时间:打开咬合需要一定时间,具体取决于原始问题的严重程度、方法选择和患者的配合度,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 保持:打开咬合的效果需要通过保持器长期维持,尤其是对于骨骼因素影响较大的病例,必须严格遵医嘱佩戴保持器。

📍 5. 效果与风险

  • 效果:成功打开咬合可以显著改善深覆合、深覆盖、锁结等问题,建立更稳定、功能更佳、更美观的咬合关系,有助于改善咀嚼功能、发音、面部美观,并可能缓解关节症状。
  • 风险与挑战
    • 复发风险:骨骼因素导致的深覆合复发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长时间的保持和可能的终身保持。
    • 牙根吸收:牙齿移动过程中,尤其是压低移动,存在一定牙根吸收风险,但通常在可接受范围内。
    • 牙槽骨改建:牙齿移动需要牙槽骨改建,过程中可能有轻微松动感。
    • 关节问题:对于本身有关节问题的患者,打开咬合的设计和速度需要特别谨慎,可能需要关节科医生协作。
    • 美观影响:初期前牙覆盖可能暂时加深,随着治疗进展会逐渐改善。

“矫正牙齿打开咬合”是正畸医生解决深覆合、深覆盖、后牙锁结等复杂咬合问题的核心策略,它通过增加牙齿垂直距离,建立更理想的咬合关系,这通常需要借助平导板、摇椅弓、微种植体支抗等装置和技术,有时结合拔牙治疗,过程需要患者密切配合(注意饮食、口腔卫生、按时复诊),并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最终目标是实现稳定、功能良好、美观的咬合,改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重要提示: 是否需要打开咬合、采用哪种方法、具体方案如何制定,都必须由专业的正畸医生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包括模型、X光片、口内口外照片等)和诊断后才能确定,如果你或家人正面临咬合问题,强烈建议咨询专业的正畸医生进行评估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