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阶段一:初诊咨询与评估
- 目标: 了解患者需求,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评估,初步判断是否需要矫正、矫正的难度、大致方案方向和预期疗程。
- 关键活动:
- 详细问诊: 医生了解你的主诉(为什么想矫正?)、口腔健康史、全身健康状况、既往治疗史、对美观和功能的期望。
- 全面口腔检查: 检查牙齿排列、咬合关系、牙周健康状况(牙龈、牙槽骨)、口腔卫生情况、关节状况(颞下颌关节)、面部比例和微笑线。
- 数据采集:
- 口内照片: 正面、侧面、上下颌牙齿咬合照片。
- X光片:
- 全景片: 显示全口牙齿、牙根、牙槽骨、颌骨、关节等。
- 头颅侧位片: 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评估骨骼关系、牙齿与颌骨的位置、软组织侧貌,是制定方案的核心依据。
- 根尖片(必要时): 检查个别牙齿的牙根和牙槽骨情况。
- 牙颌模型: 取上下颌的石膏模型或数字化扫描模型,用于分析牙齿排列、咬合关系、方案设计以及制作后期保持器。
- 初步沟通: 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初步解释存在的问题、矫正的必要性、大致的治疗方向(如是否拔牙、矫正器类型)、预期效果、可能的疗程和费用范围。
- 患者配合要点:
- 清晰表达自己的主要诉求和期望。
- 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病史。
- 了解初步信息,思考是否需要进一步咨询或治疗。
🦷 阶段二:治疗前准备与方案确定
- 目标: 制定详细、个性化的矫正治疗方案,并进行必要的口腔治疗前准备。
- 关键活动:
- 方案设计与沟通:
- 医生基于所有数据(模型、X光片、照片、检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 制定具体的治疗目标(牙齿移动目标、咬合改善目标、面部美观改善目标)。
- 设计具体的治疗计划:选择矫正器类型(金属托槽、陶瓷托槽、自锁托槽、隐形矫正等)、是否需要拔牙、拔哪颗牙、是否需要其他辅助装置(如扩弓器、支抗钉、种植钉等)、治疗步骤和时间表。
- 与患者充分沟通: 详细解释方案、预期效果、治疗流程、可能的风险和替代方案、费用明细。患者需要充分理解并同意方案。
- 口腔治疗前准备:
- 口腔卫生宣教与强化: 强调矫正期间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学习正确的刷牙和使用牙线/间隙刷的方法,这是预防龋齿和牙龈炎的关键。
- 必要的口腔治疗:
- 洗牙: 彻底清洁牙齿,去除牙结石和菌斑。
- 龋齿充填: 治疗蛀牙。
- 牙周治疗: 如果有牙龈炎或牙周炎,需要先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洁治、刮治)直至牙周健康稳定。
- 拔牙(如方案需要): 按计划拔除指定的牙齿(通常为前磨牙),为排齐牙齿和内收前牙创造空间,这是矫正中非常常见且重要的步骤。
- 其他: 如处理残根、修复不良修复体等。
- 方案设计与沟通:
- 患者配合要点:
- 认真学习并掌握正确的口腔清洁方法,并坚持执行。
- 按时完成所有必要的口腔治疗(洗牙、补牙、牙周治疗、拔牙等)。
- 与医生充分沟通,理解治疗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
🦷 阶段三:矫正治疗阶段(主动移动期)
- 目标: 通过施加持续、轻柔的生物力,按照预定方案移动牙齿到理想位置,改善咬合和面部美观。
- 关键活动:
- 粘接矫正器:
- 托槽粘接: 在牙齿表面粘接金属或陶瓷托槽(槽沟用于放置弓丝),这是矫正开始的标志。
- 带环粘接(可选): 在磨牙上粘接带环,用于增强固位和放置附件。
- 附件粘接(隐形矫正): 在牙齿表面粘接小凸点,帮助隐形牙套施加精确的力。
- 复诊加力:
- 频率: 通常每4-8周复诊一次(具体根据医生建议和矫正器类型而定),隐形矫正可能每1-2周更换一副牙套。
- 医生检查牙齿移动情况、口腔卫生、有无附件脱落、有无疼痛不适,更换更粗或不同形态的弓丝(或更换隐形牙套),施加新的力继续移动牙齿,可能需要使用橡皮筋、牵引圈、支抗钉等辅助装置进行精细调整。
- 口腔卫生维护: 此阶段口腔卫生至关重要! 需要更频繁、更仔细地刷牙、使用牙线/间隙刷、冲牙器等,彻底清洁托槽周围的食物残渣和菌斑,预防白斑(早期龋齿)和牙龈炎。
- 饮食注意事项: 避免过硬、过粘、过大的食物(如坚果、硬糖、口香糖、整块苹果/梨、螃蟹壳等),防止托槽、带环脱落或损坏弓丝,吃食物时注意方式(如苹果切成小块)。
- 疼痛管理: 初次粘接托槽后、每次复诊加力后几天内,牙齿可能出现轻微酸痛或不适(通常在3-5天内缓解),可服用常规止痛药(如布洛芬),吃软食,避免患侧咀嚼。
- 粘接矫正器:
- 患者配合要点:
- 严格遵守复诊计划! 按时复诊是保证疗效和疗程的关键,无故延误复诊可能导致牙齿移动停滞、方案失效甚至需要重新开始。
- 极致的口腔卫生! 每次饭后必须刷牙,使用牙线/间隙刷,必要时使用冲牙器,让医生每次复诊都能看到清洁的牙齿。
- 注意饮食,保护矫正器。
- 遵医嘱佩戴橡皮筋/牵引装置。 这些装置对精细调整咬合至关重要,必须保证佩戴时间和方式正确。
- 如有托槽/带环脱落、弓丝刺嘴、剧烈疼痛等问题,及时联系医生处理。
- 保持耐心和信心。 牙齿移动是缓慢的过程,通常需要1.5-3年(甚至更长)。
🦷 阶段四:矫正结束与保持器佩戴
- 目标: 移除所有矫正装置,制作并佩戴保持器,稳定矫正效果,防止复发。
- 关键活动:
- 拆除矫正器: 医生小心地去除托槽、带环和弓丝。
- 精细抛光: 清除牙齿表面残留的粘接剂,使牙齿表面光滑。
- 取模/扫描: 再次取牙齿模型或进行数字化扫描,用于制作保持器。
- 保持器制作与佩戴:
- 类型:
- Hawley保持器: 最传统,由塑料基托和金属丝组成,可调整。
- 透明压膜保持器: 类似隐形牙套,透明美观,包裹整个牙列。
- 固定保持器: 粘接在下前牙舌侧的细丝,通常用于下前牙,提供更稳定的保持。
- 佩戴指导: 医生详细说明保持器的佩戴时间(初期通常全天佩戴,之后逐渐减少到仅夜间佩戴)、清洁方法、注意事项和重要性。
- 类型:
- 最终评估: 检查牙齿排列、咬合关系、牙周状况,拍摄对比治疗前后的照片和X光片(如需要),评估治疗效果。
- 患者配合要点:
- 严格遵医嘱佩戴保持器! 这是防止复发最关键的一步,牙齿有回到原来位置的趋势(复发),尤其是下前牙。终身佩戴保持器(通常仅夜间)是正畸界的共识。
- 保持器清洁: 按照医生指导清洁保持器(如用牙刷刷洗、专用清洁片浸泡、避免热水烫变形)。
- 妥善保管: 不佩戴时放入专用盒中,避免高温、宠物啃咬、丢失或损坏。
- 定期复查: 即使感觉良好,也要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如3个月、6个月、1年)复查,让医生检查保持器状态和牙齿稳定性。
🦷 阶段五:长期随访与维护
- 目标: 监测长期稳定性,及时处理可能的微小复发,维护口腔健康。
- 关键活动:
- 定期复查: 通常在结束矫正后的第一年复查频率较高(如3-6个月一次),之后可能延长至每年一次或根据医生建议。
- 检查牙齿稳定性: 观察是否有轻微复发迹象。
- 检查保持器: 确保保持器合身、有效,如有损坏或丢失及时更换。
- 口腔健康维护: 继续强调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洗牙(至少每半年一次),进行常规口腔检查。
- 患者配合要点:
- 坚持终身佩戴保持器(尤其夜间)。
- 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定期口腔检查洗牙。
- 即使多年后感觉牙齿有轻微变化,及时联系医生咨询。
📌 重要注意事项
- 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牙齿问题、骨骼状况、治疗反应都不同,因此每个阶段的具体时间、细节和方案会有很大差异,以上是通用流程。
- 医患合作: 正畸治疗的成功高度依赖患者的配合,尤其是口腔卫生、复诊依从性、保持器佩戴和饮食管理。
- 时间跨度: 整个矫正过程(从初诊到结束)通常需要1.5-3年甚至更长时间,保持阶段则是终身的,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 沟通是关键: 在每个阶段,都要与医生保持开放、坦诚的沟通,提出疑问,表达感受,共同解决问题。
- 舒适度: 虽然矫正过程中会有不适,但现代正畸技术已大大减轻了痛苦,如果出现无法忍受的疼痛或其他异常,务必及时联系医生。
理解这些阶段能帮助你更有条理地参与矫正之旅,与医生密切配合,最终收获一口整齐健康的牙齿和自信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