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诊断 (1-2次复诊)
-
初诊咨询:

- 目的: 了解你的主诉(如牙齿拥挤、龅牙、地包天、牙缝大等),评估是否需要矫正,初步判断问题复杂程度。
- 医生会进行口腔检查,询问你的病史、口腔习惯、美观和功能需求。
- 可能结果:
- 确认需要矫正,安排全面检查。
- 认为暂时不需要矫正或建议其他治疗(如修复)。
- 认为问题复杂,需要会诊(如联合牙周科、颌面外科等)。
-
全面检查与数据收集:
- 目的: 获取全面信息,为制定个性化方案提供依据。
- 检查项目:
- 口内检查: 详细检查牙齿排列、咬合关系、牙周健康状况、牙体状况(有无蛀牙)、关节情况等。
- X光片:
- 全景片(曲面断层片): 观察全口牙齿、牙根、牙槽骨、颌骨、关节情况。
- 头颅侧位片: 测量骨骼关系、牙齿与颌骨的位置、面部软组织轮廓,是制定方案的关键依据。
- 根尖片(必要时): 检查个别牙齿的牙根和牙槽骨情况。
- 牙模型: 用藻酸盐或硅橡胶取上下颌牙齿的印模,灌制石膏模型,模型用于精确测量牙齿大小、拥挤度、咬合关系,以及方案设计、效果预测和制作保持器。
- 面部及口内照片: 拍摄正面、侧面、微笑等照片,记录初始状态,用于方案设计和效果对比。
- CBCT(锥形束CT)(必要时): 对于复杂病例(如骨性畸形、埋伏牙、需要评估牙槽骨三维情况时),可能需要拍摄三维影像。
-
诊断与方案制定:
- 目的: 基于所有收集的数据,医生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诊断(牙齿问题、骨骼问题、软组织问题),并制定详细的个性化矫正方案。
- 明确矫正目标(改善美观、功能、健康)。
- 确定是否需要拔牙?拔哪几颗?为什么?(解决严重拥挤、前突等问题)。
- 选择矫治器类型:传统金属托槽、陶瓷托槽、自锁托槽、隐形牙套(如隐适美、时代天使等)、舌侧矫治器等,考虑因素:美观需求、舒适度、口腔卫生、费用、医生技术。
- 设计牙齿移动的具体方案(移动哪些牙、移动方向、移动量)。
- 估算治疗时间。
- 预测最终效果(利用模型或软件进行模拟)。
- 制定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口腔卫生要求。
- 讨论费用、分期付款等。
- 沟通与知情同意: 医生会详细解释方案、预期效果、治疗过程、可能的风险和限制、费用明细等,你需要充分理解并同意方案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治疗前准备 (1-2周至数周)
- 牙周治疗: 如果存在牙龈炎、牙周炎等牙周问题,必须在矫正前进行彻底的牙周治疗(洗牙、刮治等),确保牙周健康是矫正成功的基础,矫正期间也需要定期进行牙周维护。
- 口腔卫生宣教: 强调矫正期间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如使用正畸牙刷、牙缝刷、冲牙器),预防龋齿和牙龈炎。
- 拔牙(如需要): 如果方案中包含拔牙,通常在粘托槽或戴牙套前完成,拔牙后需要等伤口愈合(约1-2周)再开始矫正。
- 其他必要治疗: 如有未处理的蛀牙、需要修复的牙齿等问题,需在矫正前处理完毕。
- 制作矫治器(如需要):
- 传统/自锁托槽: 医生会根据模型和方案,在模型上精确粘贴托槽的位置,然后由技工室将托槽转移到你的牙齿上(或直接在口内粘接)。
- 隐形牙套: 基于你的模型和方案,由专业软件设计牙齿移动的每一步,然后3D打印出一系列透明的牙套(通常1-2副牙套1-2周)。
第三阶段:主动矫治阶段 (1-3年,平均1.5-2年)
这是矫正的核心阶段,牙齿在矫治器的持续、轻柔力量作用下缓慢移动到目标位置。
-
开始矫治:
- 粘接托槽/戴第一副牙套:
- 托槽: 医生用特殊的粘接剂将金属或陶瓷托槽精确地粘在牙齿的唇面(或舌面)上,然后弓丝被放入托槽的槽沟中,用结扎丝或橡皮圈固定,此时可能需要安装其他附件(如支抗钉、牵引钩)。
- 隐形牙套: 医生帮你戴上第一副透明的牙套,确保贴合,需要咬上咬合诱导器(精调工具)。
- 初期不适: 粘托槽或戴牙套后的几天内,牙齿会有酸胀、疼痛感(通常持续3-7天),这是正常现象,可以服用常规止痛药缓解,口腔内也可能有轻微溃疡(可用正畸蜡保护)。
- 粘接托槽/戴第一副牙套:
-
定期复诊调整:
- 目的: 检查牙齿移动情况,更换弓丝(更换更粗或不同形态的弓丝以施加不同方向的力量)、调整托槽位置、更换橡皮圈/牵引圈、更换下一副隐形牙套、检查口腔卫生、处理附件等。
- 频率:
- 传统/自锁托槽: 通常4-8周复诊一次。
- 隐形牙套: 通常1-2周复诊一次(主要是检查佩戴情况和牙齿移动),每1-2个月更换一副新牙套(具体按医嘱)。
- 关键点: 按时复诊至关重要! 复诊间隔太长,牙齿可能移动不到位或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间隔太短,牙齿移动不充分,反而延长治疗时间,每次复诊后牙齿都会有几天适应期(轻微疼痛)。
-
配合治疗:
- 口腔卫生: 重中之重! 必须比平时更认真刷牙,每次饭后都要刷牙(或至少彻底漱口),使用牙缝刷、冲牙器等,清除托槽周围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否则极易导致龋齿和牙龈炎。
- 饮食注意:
- 传统托槽: 避免过硬、过粘、过大的食物(如坚果、硬糖、口香糖、骨头、整块水果、带壳海鲜等),防止托槽脱落或弓丝变形,食物要切成小块。
- 隐形牙套: 除了喝水,进食和刷牙时必须摘下牙套,避免染色和损坏,同样避免过硬食物。
- 佩戴橡皮圈/牵引: 如果方案中需要橡皮圈(颌间牵引、颌内牵引等),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佩戴(每天佩戴20-24小时,更换频率),否则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失败。
- 佩戴附件(隐形牙套): 隐形牙套上的附件(小凸点)帮助牙套更精确地移动牙齿,不能自行抠掉。
-
处理意外情况:
- 托槽/颊管脱落: 如果脱落,及时联系医生预约复诊,脱落期间,如果弓丝滑出刺嘴,可以用正畸蜡保护,尽快复诊。
- 弓丝变形/刺嘴: 用正畸蜡保护,尽快复诊。
- 口腔溃疡: 使用正畸蜡保护溃疡处。
- 疼痛加剧: 如果疼痛异常剧烈或持续不缓解,及时联系医生。
第四阶段:结束矫治与保持 (保持阶段,终身或长期)
当牙齿移动到目标位置,咬合关系良好后,主动矫治阶段结束,但牙齿有回到原来位置的趋势(复发),因此保持阶段是矫正成功的关键,且需要长期甚至终身坚持。
-
拆除矫治器:
- 医生会小心地拆除托槽、弓丝、颊管等。
- 对于隐形牙套,就是完成所有副数的佩戴。
-
取保持器模型:
拆除矫治器后,立即取上下颌牙齿的印模,灌制模型,这是制作保持器的基准。
-
佩戴保持器:
- 目的: 巩固矫正效果,防止牙齿复发。
- 类型:
- 透明压膜保持器: 类似隐形牙套,覆盖所有牙齿,美观舒适,但覆盖牙龈,需注意口腔卫生。
- 哈雷保持器: 由塑料基托和金属丝组成,金属丝可以卡在牙齿后面,可摘戴,清洁方便,对后牙支撑较好。
- 固定舌侧丝保持器: 由医生粘接在牙齿舌侧(后面),通常用于下前牙,提供长期稳定支撑,但需特别注意口腔卫生,防止龋齿。
- 佩戴时间:
- 初期(通常6个月-1年): 全天佩戴(吃饭、刷牙时摘下透明压膜或哈雷保持器),除了吃饭刷牙时间都要戴。
- 中期(通常1-2年): 改为仅夜间佩戴(睡觉时戴)。
- 长期/终身: 医生会建议定期(如每年一次)或根据情况长期甚至终身夜间佩戴,以稳定效果,牙齿一生都有移动的趋势,尤其是下前牙。
-
保持期复诊:
- 拆除矫治器后需要定期复诊(如3个月、6个月、1年),医生会检查保持器是否合适、牙齿有无复发迹象、口腔卫生状况等。
- 如果发现牙齿有轻微移动,可能需要调整保持器或延长佩戴时间。
- 固定舌侧丝保持器也需要定期检查是否脱落或需要更换。
总结关键点
- 个体化: 每个人的矫正方案都是独特的。
- 时间跨度长: 需要耐心和坚持,主动矫治通常1-3年,保持阶段长期甚至终身。
- 医患配合: 成功矫正依赖于医生的专业技术和患者的积极配合(尤其口腔卫生、饮食、按时复诊、正确佩戴橡皮圈和保持器)。
- 保持是关键: 没有有效的保持,矫正效果可能前功尽弃。
- 定期复诊: 贯穿整个矫正和保持过程,不可或缺。
- 口腔卫生: 矫正期间口腔卫生维护难度增大,但至关重要,预防龋齿和牙周炎。
如果你正在考虑矫正牙齿,建议尽早找一位专业的正畸医生进行咨询,了解你具体情况下的详细流程和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