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牙齿后牙龈出现变化,包括“变长”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通常不需要过度恐慌,但需要了解原因并正确处理,这主要涉及两种可能的情况:牙龈退缩和牙龈增生。

📍 主要原因分析
📌 1. 牙龈退缩(看起来像牙龈“变短”,但牙齿“变长”)
- 现象: 牙龈边缘向牙根方向退缩,导致原本被牙龈覆盖的牙根部分暴露出来,牙齿看起来变长了。
- 可能原因:
- 矫正力量过大或不当: 在移动牙齿的过程中,如果施加的力量过大、过快,或者方向不正确,可能会对牙周组织(包括牙龈和牙槽骨)造成过度的压力或损伤,导致牙龈退缩。
- 牙根吸收: 矫正过程中,少数情况下牙齿移动会导致牙根尖端被吸收变短,牙根变短后,牙龈附着的位置相对会降低,也可能导致牙龈退缩。
- 原有的牙周问题: 如果矫正前就存在牙龈炎、牙周炎,或者牙槽骨吸收,矫正过程中炎症可能加重或加速退缩。
- 刷牙不当: 矫正期间佩戴矫治器(托槽、弓丝)使得清洁变得困难,如果清洁不到位,牙龈发炎,长期炎症会破坏牙龈和牙槽骨,导致退缩,或者矫正后患者为了清洁更用力、更频繁地刷牙,也可能损伤牙龈。
- 牙龈生物类型: 有些人天生牙龈较薄(薄龈生物型),更容易在矫正过程中或矫正后发生退缩。
-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牙龈自然会有轻微的生理性退缩。
- “变长”的感觉: 当牙龈退缩后,暴露出更多的牙根表面,牙齿从视觉上看起来就变长了。
📌 2. 牙龈增生(看起来像牙龈“变厚”,可能覆盖部分牙冠)
- 现象: 牙龈组织体积增大、增厚,颜色可能变深(粉红色变暗红),质地变软,容易出血,有时增生严重的牙龈会覆盖部分牙冠,使牙齿看起来变短或模糊不清。
- 可能原因:
- 口腔卫生不良(最主要原因): 矫正期间,托槽、弓丝等装置会大量增加食物残渣和菌斑堆积的难度,如果清洁不到位,这些刺激物长期存在于牙龈边缘,会引发牙龈的慢性炎症反应(牙龈炎),进而导致牙龈组织增生。
- 对矫正材料的反应: 极少数情况下,个体可能对矫治器上的某些材料(如镍钛丝、粘接剂)产生过敏反应,刺激牙龈增生。
- 激素水平变化: 青春期、怀孕期间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使牙龈对局部刺激(如菌斑)的反应更强烈,更容易增生。
- 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免疫抑制剂环孢素、某些降压药硝苯地平等)可能引起药物性牙龈增生。
- 矫正器本身刺激: 托槽边缘、弓丝末端等如果刺激到牙龈,也可能导致局部增生。
- “变长”的感觉: 当牙龈增生覆盖住部分牙冠时,牙齿的可见部分变短,牙龈组织本身看起来更突出、更“长”,有时牙龈边缘位置升高(相对于牙根),也可能让人感觉牙龈“变长”了。
📍 为什么矫正后牙龈变化更明显?
- 牙龈位置调整: 矫正过程中牙齿在牙槽骨内移动,牙龈和牙槽骨也会随之改建和调整,矫正结束后,牙龈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甚至几个月)来稳定在新的位置,这个过程中牙龈形态的变化会逐渐显现。
- 暴露原有问题: 矫正前可能存在的轻微牙龈退缩或增生,在矫正过程中被放大或变得更加明显,矫正后牙齿排列整齐,牙龈的任何瑕疵都更容易被观察到。
- 卫生挑战: 矫正期间清洁难度大,如果卫生没做好,牙龈炎、牙周炎的风险增高,容易导致增生或退缩。
- 炎症消退后的变化: 矫正前如果有牙龈炎,牙龈可能肿胀、肥大,矫正后,通过加强口腔卫生,炎症消退,肿胀的牙龈萎缩回正常位置,可能暴露出之前被肿胀牙龈覆盖的牙根部分,导致牙齿看起来变长(实际上是牙龈退缩了)。
📍 你应该怎么做?
-
观察与记录:
- 仔细观察牙龈变化的具体情况:是牙龈边缘整体后退了(退缩),还是牙龈本身变厚、变红了(增生)?是局部还是普遍?有没有出血、疼痛、牙齿松动?
- 记录变化发生的时间、程度(拍照对比可能有用)。
-
加强口腔卫生(极其重要!):
- 坚持正确刷牙: 每天至少两次,每次至少两分钟,使用软毛牙刷(最好是小头、刷毛软的牙刷,如正畸专用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45度角对准牙龈沟),矫正期间可能需要更仔细地清洁托槽周围和弓丝下方。
- 使用牙线/牙缝刷: 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或水牙线/冲牙器)和牙缝刷(正畸专用牙缝刷效果更好),彻底清除邻面和托槽与牙龈之间的食物残渣和菌斑,这是预防牙龈炎和增生的关键!
- 使用漱口水: 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含氟漱口水或抗菌漱口水(如氯己定)辅助控制菌斑和炎症,但不能替代刷牙和牙线。
-
及时复诊:
- 联系你的正畸医生: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尽快预约你的正畸医生进行检查,医生需要:
- 评估牙龈变化的性质(退缩还是增生)和严重程度。
- 检查是否有牙周炎(需要牙周医生会诊)。
- 检查矫正器是否有刺激(如弓丝末端过长、托槽边缘锐利)。
- 评估牙齿移动是否正常,是否有牙根吸收迹象(可能需要拍X光片)。
- 判断是否需要调整矫正方案或进行牙周治疗。
- 可能需要看牙周医生: 如果存在明显的牙周炎、牙龈增生严重、或者正畸医生认为需要专业的牙周治疗(如龈下刮治、根面平整),会建议你转诊给牙周专科医生进行系统治疗。
- 联系你的正畸医生: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尽快预约你的正畸医生进行检查,医生需要:
-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 对于牙龈退缩:
- 轻度退缩且无症状:加强口腔卫生,定期复查观察。
- 中重度退缩或伴有敏感、美观问题: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如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结缔组织移植术等)来覆盖暴露的牙根,控制退缩进展,缓解敏感,改善美观。
- 对于牙龈增生:
- 首要治疗: 彻底的专业洁治(洗牙)和龈下刮治,清除所有刺激物(菌斑、牙石)。
- 加强患者自身口腔卫生: 这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必须严格执行。
- 调整或去除刺激源: 如调整弓丝末端、更换刺激性的矫治器部件等。
- 药物治疗: 医生可能会开具抗菌漱口水或凝胶辅助控制炎症。
- 手术切除: 如果增生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牙龈成形术或牙龈切除术,切除多余的牙龈组织,恢复正常的牙龈外形。
- 对于牙周炎: 需要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可能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甚至牙周手术。
- 对于牙龈退缩:
矫正牙齿后牙龈出现“变长”的现象,最常见的原因是牙龈退缩(暴露牙根,牙齿显长)或牙龈增生(牙龈组织增厚,可能覆盖牙冠)。口腔卫生不良是导致牙龈增生的最主要原因,而矫正力量过大、牙周基础差、刷牙不当等可能导致牙龈退缩。
最关键的一步是立即预约你的正畸医生进行检查和评估。 医生会明确诊断原因,判断是否需要处理以及如何处理。务必加强并坚持严格的口腔卫生维护(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牙缝刷、必要时使用漱口水),这是预防和控制牙龈问题的基础,不要自行判断或拖延,早期干预通常效果更好,能避免问题恶化。
矫正后的牙龈变化是常见的,但通过专业的评估和良好的口腔维护,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或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