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最新指南:如何宣传医保政策才能让群众听得懂、用得上、记得牢?
医保政策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但“政策术语多、条款复杂、更新快”的特点,常常让“听不懂、不会用、记不住”成为宣传痛点,尤其随着2025年医保新政密集出台(如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深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扩围、集采药品耗材降价常态化等),如何让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是基层工作者的核心任务,也是提升群众医保获得感的关键。

先破题:当前医保政策宣传的3大“拦路虎”
在谈“如何宣传”前,需先明确群众对医保政策的真实需求——不是“知道政策存在”,而是“知道政策对自己有什么用”“遇到问题找谁办”“如何才能享受到”,而当前宣传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端着架子讲政策”:群众“听不懂”
部分宣传仍停留在“文件照搬”“条款念稿”,起付线、封顶线、报销比例”“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共济机制”等专业术语堆砌,群众尤其是老年人、农村居民、灵活就业者等群体难以理解,自然产生“政策与我无关”的疏离感。
“渠道单一靠发传单”:覆盖“触不到”
过度依赖社区公告栏、宣传册等传统渠道,忽视了年轻群体“线上获取信息”的习惯,以及特殊群体(如行动不便老人、偏远地区居民)的触达盲区,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网民占比仅14.3%,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不足60%,单一渠道难以实现“全域覆盖”。
“重形式轻实效”:群众“用不上”
为追求“宣传量”,热衷于搞“摆摊式咨询”“发放手册数量”,却忽视对群众实际需求的回应——异地就医备案流程”“门诊报销材料”“新生儿参保怎么办”等高频问题,往往缺乏针对性解答,导致“群众问政策,干部答不上”的尴尬。
核心策略:从“政策输出”到“需求输入”,让宣传“活”起来
有效的医保宣传,需打破“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转向“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的精准服务,结合2025年新政重点和群众需求痛点,可从以下4个维度发力:
维度1:精准画像——给不同群体“定制政策翻译”
不同人群对医保政策的关注点差异极大,需“因人施策”,把“官方语言”转化为“群众语言”。
| 人群 | 核心需求 | 宣传策略与案例 |
|---|---|---|
| 老年人 | 门诊报销、住院报销、异地就医结算 | ▶ “方言+图解”手册:用方言解读“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政策,配“一图看懂报销流程”(如“先备案→选定点医院→拿药报销”步骤漫画)。 ▶ “社区医保小课堂”:每月在社区活动室开课,用“老故事讲政策”(如“张阿姨住院花5万,医保报3万,怎么算的?”)。 |
| 灵活就业者 | 参保缴费、退休待遇、断缴影响 | ▶ “政策计算器”小程序:输入“缴费年限、缴费档次”,自动测算“退休后每月能领多少医保金”“断缴3个月报销是否受影响”。 ▶ 短视频“参保攻略”:用“情景剧”演绎“小李自由职业,选职工医保还是居民医保?”对比分析(如“职工医保报80%,居民医保报50%,但居民医保每年缴一次,职工医保每月缴”)。 |
| 农村居民 | 新农合并轨、大病保险、异地就医备案 | ▶ “大喇叭+流动宣传车”:用村广播循环播放“医保缴费倒计时”“异地就医备案手机操作步骤”;流动车进村时,现场演示“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备案,不用跑县城”。 ▶ “村医代宣传”:村医在给村民看病时,顺带讲“现在村里卫生室也能刷医保卡买药,比以前方便多了”。 |
| 企业职工 | 门诊共济、个人账户家庭共济、生育津贴 | ▶ “HR政策解读会”:企业HR联合医保局进企业,重点讲“个人账户家人怎么用”(如“配偶能用你的账户买药、看门诊”)、“生育津贴申领流程”(附“所需材料清单+模板”)。 ▶ “职场漫画”:用“打工人小王”的故事,画“门诊看病用共济账户付钱,老婆孩子也能用”的漫画,发企业群。 |
维度2:渠道创新——让政策“无处不在、触手可及”
既要“守好传统阵地”,更要“拓展线上场景”,让群众随时随地“能查、能问、能办”。
▶ 线下:从“被动等待”到“主动上门”
- “医保政策赶大集”:在乡镇集市、社区广场设置“政策咨询台”,配备“政策翻译官”(能用方言沟通的医保工作人员),现场解答“医保怎么缴”“怎么报”,发放“政策明白卡”(巴掌大小,印核心问题和咨询电话)。
- “医院/药店政策岗”:在定点医院门诊大厅、药店收银台设置“医保服务岗”,安排专人指导群众“用医保结算”“查询报销记录”,大爷,您这药在医保目录里,自付部分30元,用医保卡直接刷就行”。
▶ 线上:从“单一平台”到“矩阵覆盖”
- 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制作“15秒政策小课堂”,用“真人出镜+动画”结合,异地就医备案,手机上就能办!点开‘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选‘异地备案’,填信息就行→附操作演示视频”,话题标签用#医保政策小课堂#异地就医不用跑#,吸引群众转发。
- 微信生态(公众号、视频号、社群):
▶ 公众号:每周推送“政策问答合集”,整理“本周群众问得最多的5个问题”(如“新生儿参保后能马上报销吗?”),用“一问一答”形式解答,文末附“在线客服”入口。
▶ 视频号:直播“政策解读会”,邀请医保专家在线答疑,门诊共济改革后,个人账户的钱会变少吗?”,直播时设置“留言抽奖”(送医保主题保温杯、宣传册),提高互动率。
▶ 社群:建立“社区医保服务群”,网格员每天推送“政策提醒”(如“本月医保缴费截止倒计时3天”),群众有疑问直接在群里问,工作人员实时回复。 - 政务APP/小程序:在地方政务APP开设“医保政策专区”,设置“政策查询”“智能问答”“业务办理”三大板块,智能问答”输入“怎么报销住院费”,自动弹出“流程+材料+咨询电话”。
维度3:内容升级:从“枯燥条款”到“有温度的故事”
群众对“故事”的记忆远超“条款”,需把政策“装进故事里”,让群众“听得进、记得住”。
▶ 用“身边事”讲“政策理”
- “政策受益者故事”:采访享受过医保新政的群众,拍成短视频,王阿姨有高血压,以前每月买药自费300元,现在门诊共济政策落地,用儿子的个人账户支付,每月只花50元→附王阿姨采访视频+政策解读”。
- “反面案例警示”:用“情景剧”演绎“不参保的后果”,小张没交医保,突发阑尾炎住院花2万,自己全掏;而同事小李交了医保,同样的病只花了4000元→对比画面+字幕‘医保,是生病时的底气’”。
▶ 把“复杂流程”变“简单操作”
- “手把手操作视频”:针对“异地就医备案”“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等高频业务,拍摄“手机操作演示视频”,妈妈教爸爸用手机给异地备案”的温馨场景,步骤清晰(“点这里→填这个→点确认”),群众跟着就能操作。
- “政策流程图”:用“一图读懂”形式,把“新生儿参保流程”“生育津贴申领流程”等画成“步骤图”,新生儿参保:①出生后30天内办参保→②带户口本、出生证明到社区→③领医保卡→次月生效”,配卡通图标,一目了然。
维度4:效果闭环:从“宣传完就结束”到“持续跟踪服务”
宣传不是“一锤子买卖”,需建立“反馈-调整-再宣传”的闭环,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 “政策知晓率+满意度”双测评
- 线上问卷:在公众号、视频号发布“医保政策知晓率调查”,设置“你知道2025年门诊共济政策吗?”“你知道异地就医怎么备案吗?”等问题,根据结果调整宣传重点(如如果“异地就医备案”知晓率低,就多推相关短视频)。
- 线下访谈:定期组织“群众座谈会”,邀请不同群体代表参加,当面问“你最近看到的医保宣传有用吗?”“你还想了解哪些政策?”,记录反馈并改进。
▶ “政策落实回头看”
- 跟踪服务:对“已参保但未享受待遇”的群众(如新生儿参保后未用医保结算),主动联系提醒“宝宝参保后,看病买药可以用医保卡了哦”;对“异地备案未结算”的群众,协助解决备案问题(如“您的备案信息过期了,帮您重新备案一下”)。
- 案例库更新:收集“群众享受医保政策的好案例”,定期整理成“医保故事集”,在社区、企业、农村分享,让群众看到“政策真的能帮到自己”。
2025年宣传重点:聚焦3大新政,讲清“群众最关心的事”
结合2025年医保新政重点,需重点宣传以下内容,并匹配对应宣传策略:
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深化
- 群众关注点:“个人账户的钱会不会变少?”“家人能用我的个人账户吗?”
- 宣传策略:用“对比表”+“案例”讲清变化(如“以前个人账户的钱只能自己用,现在配偶、父母、子女都能用买药、看门诊”);制作“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操作指南”短视频,演示“怎么添加家庭成员”“怎么用共济账户支付”。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扩围
- 群众关注点:“异地看病怎么报销?”“备案需要什么材料?”
- 宣传策略:在车站、医院等异地人员密集场所发放“异地就医备案卡”(印“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下载二维码、备案流程);推出“异地就医备案代办”服务(社区网格员可帮老人操作),解决“不会用手机”的问题。
集采药品耗材降价常态化
- 群众关注点:“哪些常用药降价了?”“去哪里能买到集采药?”
- 宣传策略:在社区、医院张贴“集采药品价格表”(如“降压药从50元/盒降到15元/盒”);组织“集采药进社区”活动,现场发放“集采药手册”,讲解“集采药和原研药疗效一样,价格更便宜”。
医保宣传,核心是“把群众当家人”
医保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让群众感受到温度”,与其追求“宣传数量”,不如多问一句“群众听懂了吗?”“群众用上了吗?”,用“群众语言”讲政策,用“群众场景”推服务,用“群众反馈”促改进,才能让医保政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守护群众健康的“安心盾”。
互动话题:你所在地区有哪些有效的医保宣传方式?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一起把医保政策讲得更明白、更贴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