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牙齿(正畸治疗)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通常需要数月到数年不等的时间,具体步骤会因个人牙齿问题的复杂性、选择的矫治器类型(传统金属托槽、陶瓷托槽、隐形牙套等)以及医生的技术方案而有所不同,但核心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 第一阶段:咨询与评估(诊断设计阶段)
-
初步咨询与病史采集:
- 你会与正畸专科医生进行面谈。
- 医生会详细询问你的主诉(为什么想矫正牙齿?)、口腔健康史、全身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如是否夜磨牙、咬笔头等)、美观和功能需求。
- 医生会解释矫正的基本原理、可能的治疗方案、预期效果、时间、费用以及潜在风险。
-
全面口腔检查:
- 口内检查: 仔细检查牙齿排列、咬合关系(深覆合、深覆盖、反合、开合等)、龋齿、牙周健康状况、牙齿是否有缺失、过大、过小、形态异常等。
- 面部评估: 观察面部对称性、侧貌轮廓(如突面型、凹面型)、唇部位置与牙齿的关系。
- 功能评估: 检查咀嚼、发音、颞下颌关节功能是否正常。
-
数据收集(关键步骤):
- 口内照片: 拍摄正面、侧面、45度角等多角度照片,记录牙齿和面部初始状态。
- X光片:
- 全景片: 显示全口牙齿、牙根、牙槽骨、颌骨、颞下颌关节等整体情况。
- 头颅侧位片: 用于测量骨骼结构、牙齿位置、软组织轮廓,是制定矫治方案的重要依据。
- 根尖片(必要时): 检查个别牙齿的牙根和牙槽骨情况。
- 牙齿模型(牙模):
- 传统取模: 用藻酸盐或硅橡胶等材料在口腔内取模,制作石膏模型。
- 数字化扫描: 使用口内扫描仪直接获取牙齿的三维数字模型,更舒适、精准,常用于隐形矫正设计,模型记录了牙齿的精确排列和咬合关系。
- 面颌照片: 拍摄面部正面、侧面、45度角的照片,用于治疗前后的对比。
📐 第二阶段:诊断与方案制定
-
综合诊断分析:
医生会综合所有收集到的信息(照片、X光、模型、检查结果),对你的牙齿问题、骨骼问题、软组织问题进行全面诊断,明确错合畸形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
制定治疗计划:
- 确定治疗目标: 明确矫正后希望达到的牙齿排列、咬合关系、面部美观和功能改善的目标。
- 选择矫治器类型:
- 传统金属托槽: 最经典,强度高,价格相对较低,适用范围广。
- 陶瓷托槽: 与牙齿颜色相近,更美观,强度略低于金属,价格稍高。
- 自锁托槽: 摩擦力小,可能缩短治疗时间,复诊间隔可能延长,口腔卫生维护相对容易。
- 隐形矫治器(如隐适美、Spark等): 透明 removable aligners,美观舒适,可自行摘戴,口腔卫生易维护,但适应症相对有限,价格较高。
- 确定拔牙与否: 根据牙齿拥挤程度、骨骼空间、面部美学等因素,决定是否需要拔除某些牙齿(通常为前磨牙)来为牙齿排齐和内收创造空间。
- 制定详细步骤: 规划牙齿移动的顺序、方向、时间表,可能包括使用种植钉(微种植体)、颌间牵引(橡皮筋)等辅助手段。
- 预估治疗时间: 通常为1.5-3年,复杂病例可能更长。
- 费用预算与分期: 明确总费用及可能的支付方式(如分期付款)。
-
方案沟通与确认:
- 医生会向你详细解释诊断结果、治疗计划、选择的矫治器类型、拔牙方案(如需要)、预期效果、时间、费用等。
- 你可以提问,医生会解答你的疑问。
- 确认同意治疗方案后,医生会安排后续步骤。
⚙ 第三阶段:开始矫正(主动治疗阶段)
-
矫治器粘接/佩戴:
- 传统/陶瓷/自锁托槽: 医生会用特殊的粘接剂将托槽精确地粘贴在牙齿表面,对于金属/陶瓷托槽,会在弓丝上结扎固定;对于自锁托槽,打开锁盖即可固定弓丝,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2小时。
- 隐形矫治器: 医生会指导你佩戴第一副透明牙套,并告知佩戴时间(通常每天20-22小时,吃饭刷牙时摘下),之后每1-2周更换一副新的牙套。
-
首次复诊与调整:
- 托槽矫治: 通常在戴矫治器后4-6周进行首次复诊,医生会检查矫治器是否牢固,牙齿移动情况,更换弓丝或调整托槽位置,可能开始使用橡皮筋进行颌间牵引,之后每4-8周复诊一次。
- 隐形矫治: 通常每6-8周复诊一次,医生检查牙齿移动进度,确认是否按计划进行,并发放下一阶段的牙套。
-
治疗中的调整与监控:
- 定期复诊: 这是整个矫正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必须严格按照医嘱的时间复诊,每次复诊,医生会:
- 检查牙齿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 调整矫治器(更换弓丝、加力、更换橡皮筋等)。
- 检查口腔卫生状况,提供指导。
- 检查是否有托槽脱落、弓丝刺嘴等问题并及时处理。
- 拍片(如需要)监控牙根和牙槽骨情况。
- 可能出现的不适: 初戴矫治器或每次加力后几天内,牙齿会有酸胀、疼痛感(通常几天内缓解),这是正常现象,口腔溃疡可使用正畸蜡保护,注意饮食避免过硬、过粘的食物。
- 定期复诊: 这是整个矫正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必须严格按照医嘱的时间复诊,每次复诊,医生会:
-
中期评估与方案微调:
在治疗进行到一定阶段(如排齐完成、内收完成等),医生可能会进行中期评估,拍摄X光片和取模,确认进展是否符合预期,必要时对后续方案进行微调。
🎯 第四阶段:结束矫正与保持
-
拆除矫治器:
当牙齿移动达到预定目标,排列整齐、咬合关系稳定后,医生会拆除所有托槽或结束隐形矫治器的佩戴阶段,通常需要1-2小时。
-
保持阶段(至关重要!):
- 目的: 巩固矫正效果,防止牙齿回到原来的位置(复发)。
- 保持器类型:
- 活动保持器: 最常见的是霍利保持器,覆盖上颌或下颌牙齿的舌侧和腭侧/舌侧,可自行摘戴。
- 固定保持器: 一根细丝粘接在下颌前牙的舌侧(有时也用于上颌),提供更持久的保持,通常需要配合活动保持器使用。
- 佩戴时间:
- 最初阶段: 通常需要全天佩戴(吃饭刷牙时摘下活动保持器),至少持续数月到一年。
- 后续阶段: 医生会根据牙齿稳定情况,逐渐过渡到仅夜间佩戴,甚至隔天佩戴。
- 长期/终身: 强烈建议终身佩戴活动保持器,尤其是在夜间,牙齿有回到原来位置的趋势,终身佩戴是维持效果最可靠的方式。
- 保持器复诊: 拆除矫治器后需要定期复诊(如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医生会检查保持器是否合适、牙齿是否稳定,并调整佩戴方案。
📌 总结关键点
- 专业诊断是基础: 必须由正畸专科医生进行评估和设计。
- 数据收集要全面: 照片、X光、模型缺一不可。
- 方案沟通要充分: 理解目标、方法、时间、费用。
- 按时复诊是关键: 主动治疗阶段复诊频率直接影响效果和进度。
- 口腔卫生要重视: 矫正期间口腔卫生维护难度增加,清洁不彻底易导致龋齿和牙周病。
- 保持阶段是保障: 摘下矫治器不是结束,保持器是防止复发的生命线,终身佩戴是最佳选择。
矫正牙齿是一个需要医患双方密切配合、耐心坚持的过程,遵循医生的指导,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按时复诊,并重视保持阶段,才能获得稳定、美观、健康的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祝你矫正顺利,拥有一口整齐好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