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为什么需要戴橡皮筋?(作用)
橡皮筋的主要作用是施加额外的、精确的力,帮助医生实现一些仅靠托槽和弓丝难以完成的牙齿移动和调整,具体包括:

- 调整咬合关系: 这是最主要的目的之一。
- 纠正深覆合(上牙盖住下牙过多): 需要将上后牙压低或下后牙升高。
- 纠正深覆盖(龅牙,上牙在前): 需要将上后牙向后移动或下前牙向前移动。
- 纠正反合(地包天,下牙在前): 需要将下后牙向后移动或上前牙向前移动。
- 纠正开合(上下前牙咬不上): 需要将上后牙压低或下后牙升高。
- 纠正中线不齐: 需要将一侧的牙齿向另一侧移动,使上下牙弓的中线对齐。
- 关闭拔牙间隙: 如果治疗中需要拔除某些牙齿(通常是前磨牙),橡皮筋可以帮助将牙齿向拔牙间隙移动,从而关闭这个空隙。
- 调整牙齿位置: 将个别倾斜、扭转的牙齿移动到正确的位置和角度。
- 调整颌骨关系: 在某些复杂的病例中,橡皮筋可以帮助引导下颌骨的位置,改善面型。
📍 二、怎么戴?(佩戴方法)
- 遵医嘱是第一原则! 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牙齿移动的目标、方向、力度)精确指定:
- 佩戴方式: 橡皮筋需要挂在上牙的某个钩子(牵引钩) 和 下牙的某个钩子(托槽本身或附加的牵引钩) 上,医生会告诉你具体挂哪颗牙的钩子(挂右上第一磨牙的钩子到左下第一前磨牙的钩子)。
- 橡皮筋类型/颜色: 不同颜色、大小、厚度的橡皮筋代表不同的力量大小和弹性。必须使用医生指定的类型! 不要随意更换颜色或大小。
- 佩戴方向: 橡皮筋的挂法是有方向的(比如从上牙挂到下牙,或者从左侧挂到右侧),这决定了力的方向。方向绝对不能错!
- 具体操作步骤:
- 清洁双手: 戴之前洗手。
- 取橡皮筋: 从医生给的包装里取出新的橡皮筋(通常一次取1-2根备用)。
- 对准挂钩: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橡皮筋的两端,小心地将一端挂在上牙指定的牵引钩上。
- 拉伸并挂住下牙: 用另一只手(或借助镜子)找到下牙对应的挂钩,将橡皮筋的另一端挂上去。注意: 挂的时候要轻柔但稳固,避免用力过猛拉断橡皮筋或弄痛牙龈,橡皮筋应该被适度拉伸,既不能松垮(没有力),也不能拉得过长(力量过大可能损伤牙齿和牙周)。
- 检查: 戴好后对着镜子检查一下,确保橡皮筋是挂在正确的位置上,并且两端都牢固地挂在钩子上,轻轻咬合一下,感受一下橡皮筋是否在发挥作用。
- 佩戴时间: 医生会明确要求每天佩戴多长时间(通常是每天20-22小时,除了吃饭、刷牙、漱口的时间)。 这意味着:
- 除了吃饭、刷牙、漱口时取下,睡觉时也必须戴着!
- 不能偷懒! 少戴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都会显著影响牙齿移动的进度,甚至可能导致之前的效果倒退,延长治疗时间。
⚠ 三、重要注意事项
- 遵医嘱,勿自作主张: 绝对不要自己随意改变佩戴方式、更换橡皮筋颜色/大小、或者缩短佩戴时间,任何疑问或困难都及时联系医生或护士。
- 保持清洁:
- 勤换: 橡皮筋会失去弹性(一般建议每8-12小时更换一次,或者至少每天更换2-3次,具体遵医嘱),即使看起来没坏,弹性也会下降,力量不足。吃饭后、刷牙后必须更换新的。
- 卫生: 取下的旧橡皮筋要丢弃,不要重复使用,避免让橡皮筋掉落或被污染。
- 避免脱落:
- 吃饭、刷牙时取下: 取下的橡皮筋妥善保管(可以用干净的小盒子或原包装袋装好),吃完饭、刷完牙立刻戴上新的。
- 避免硬物、黏食: 吃东西要格外小心,避免咬到太硬、太黏的食物(如坚果、硬糖、口香糖、年糕等),这些容易导致橡皮筋脱落或断裂。
- 检查: 每次戴之前和感觉力量消失时,检查橡皮筋是否还在原位,如果脱落了,立刻换新的戴上。
- 疼痛不适:
- 初戴或更换新橡皮筋的头1-2天,牙齿可能会感到酸痛、无力或轻微不适,这是正常现象,通常几天后会缓解,可以吃些软食,遵医嘱服用止痛药(如布洛芬)。
- 如果疼痛剧烈、持续不缓解,或者出现牙龈红肿、溃疡、咬合异常等问题,务必及时联系医生。
- 准备备用: 随身携带一些备用橡皮筋,以防意外脱落或丢失。
- 复诊: 按时复诊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检查橡皮筋佩戴情况、牙齿移动进度,并根据需要调整方案或更换橡皮筋牵引方式,不要因为觉得麻烦就推迟复诊。
矫正戴橡皮筋是治疗过程中关键且需要高度配合的环节,它虽然小,但能实现精细的牙齿移动,对达到理想的咬合关系和美观效果至关重要。
- 严格按医生指示佩戴(位置、方向、类型、时间)。
- 勤更换(每天至少2-3次,吃饭刷牙后必换)。
- 保证佩戴时长(每天20-22小时,睡觉也要戴)。
- 注意口腔卫生和饮食,避免脱落。
- 有问题及时联系医生。
虽然戴橡皮筋有点麻烦,但这是你拥有整齐牙齿和健康咬合的必经之路,坚持住,配合好,你的努力会换来灿烂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