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手术中添加骨粉(骨增量或骨移植)是一个常见的步骤,其核心目的是解决牙槽骨量不足的问题,为种植体的成功植入和长期稳定提供坚实的基础,以下是详细解释:

🦷 为什么需要骨粉?——牙槽骨的重要性
- 种植体的“地基”: 种植牙(种植体)就像一颗人工牙根,需要被植入牙槽骨中,牙槽骨必须足够宽、足够高、足够密实,才能牢固地包裹住种植体,承受咀嚼力,并保证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和成功率。
- 缺牙后的骨吸收: 当牙齿缺失后(尤其是超过几个月),由于失去了咀嚼功能的刺激,牙槽骨会发生生理性吸收和萎缩,就像肌肉不用会萎缩一样,骨头不用也会流失,缺牙时间越长,吸收越严重。
- 拔牙窝的骨缺损: 即使是刚拔完牙,拔牙窝内的骨头也可能因为拔牙创伤、形态不规则(如靠近上颌窦或下颌神经管)等原因,无法直接满足种植体植入的理想条件。
🧪 骨粉的作用——填补骨量不足
当医生评估发现患者的牙槽骨存在以下情况时,就需要添加骨粉:
- 骨宽度不足: 牙槽骨太窄,无法容纳合适直径的种植体,强行植入窄种植体或勉强植入过宽的种植体,都可能导致骨壁穿孔或吸收风险增加。
- 骨高度不足: 牙槽骨太薄(高度不够),尤其是上颌后牙区(靠近上颌窦)或下颌后牙区(靠近下牙槽神经管),种植体植入后,顶部可能暴露在口腔软组织下,或者距离重要的解剖结构太近,增加风险。
- 拔牙窝形态不佳: 拔牙窝骨壁缺损、凹陷或形态不规则,无法为种植体提供初期稳定性。
- 改善骨密度: 有时骨密度较低(骨质疏松等),骨粉可以起到支撑和引导新骨形成的作用,提高骨质量。
🧬 骨粉是什么?
骨粉是一种骨移植材料,用于刺激和引导新的骨组织生长,填补骨缺损,来源多样:
- 自体骨: 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如下巴、髋部)取出的骨头,优点是免疫排斥风险低,成骨效果好,缺点是需要额外手术取骨,增加创伤和费用。
- 异体骨: 来自捐赠者(同种异体)或动物(如牛骨,异种异体),经过严格处理去除了免疫原性,优点是来源丰富,无需额外取骨,缺点是存在一定吸收率,可能需要结合自体骨使用。
- 合成骨粉: 人工合成的生物陶瓷材料(如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等),优点是来源可控,无疾病传播风险,可塑性好,缺点是降解速度和成骨效果可能略逊于自体骨。
⚙️ 骨粉是如何添加的?
- 评估与规划: 术前通过CBCT(锥形束CT)等影像学检查精确测量骨量,判断是否需要植骨以及植骨量。
- 手术暴露: 在需要植骨的区域切开牙龈,翻开粘骨膜瓣,暴露骨面。
- 骨缺损处理: 清理骨缺损区,必要时进行少量修整。
- 放置骨粉: 将选定的骨粉材料紧密填塞到骨缺损区域。
- 覆盖屏障膜: 通常会在骨粉表面覆盖一层可吸收的生物膜(屏障膜),这层膜的作用是:- 空间维持: 防止周围软组织(牙龈)长入骨缺损区,为骨细胞提供纯净的生长空间。
- 引导骨再生: 膜下的骨粉和自身骨细胞相互作用,引导新骨形成。
 
- 缝合关闭: 将粘骨膜瓣复位缝合,保护骨粉和生物膜。
- 愈合期: 等待4-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让骨粉与自身骨组织充分融合(骨结合),形成足够坚实的新骨,这个时间因个体差异、植骨量和材料类型而异。
- 二次手术植入种植体: 待新骨成熟稳定后,再次手术切开牙龈,暴露骨面,确认骨量充足后,植入种植体,有时如果条件允许,也可能在植骨的同时或较短时间内(如3-4个月)植入种植体(称为即刻种植或早期种植),但这对骨粉材料和手术技术要求更高。
📌 为什么必须加骨粉?
- 解决根本问题: 直接解决牙槽骨量不足这一种植牙成功的核心前提。
- 提供稳定基础: 为种植体提供足够的骨支持,确保其初期稳定性和长期功能。
- 提高成功率: 显著提升种植手术的成功率和远期效果,减少种植体松动、失败的风险。
- 恢复美观与功能: 通过恢复骨量,为后续的牙冠修复提供理想位置和支撑,最终获得更自然、更持久的咀嚼功能和美观效果。
- 避免并发症: 防止因骨量不足导致的种植体周围炎、神经损伤、上颌窦穿孔等并发症。
骨粉就像为种植牙这座“房子”打下的“地基”,如果地基(牙槽骨)不够坚实宽厚,房子(种植牙)盖得再漂亮也可能不稳甚至倒塌,骨粉就是用来夯实、加厚这个地基的关键材料。 虽然增加了手术步骤和愈合时间,但它是确保种植牙长期成功、功能良好、避免未来更大麻烦的必要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