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手术前进行CT检查(通常是锥形束CT,CBCT)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精确评估种植区域的骨量,骨量是指可用于容纳种植体的骨头的数量和质量,这是决定种植牙能否成功以及如何成功的关键因素。

以下是关于种植牙CT骨量的详细解释:
🦴 一、为什么评估骨量如此重要?
- 种植体植入的必要条件: 种植体(人工牙根)需要植入到牙槽骨中,并且周围必须有足够厚度和高度的骨头将其完全包裹,才能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和长期的骨结合(种植体与骨头长在一起)。
- 避免重要结构损伤: CT能清晰显示牙槽骨的厚度、高度以及下方的重要解剖结构:
- 上颌后牙区: 上颌窦(鼻窦的一部分),骨量不足时,种植体可能穿入上颌窦,导致感染、疼痛等问题。
- 下颌后牙区: 下牙槽神经管(包含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骨量不足时,种植体可能压迫或损伤神经,导致下唇、下巴麻木甚至永久性感觉异常。
- 邻牙牙根: 需要评估与邻牙牙根的距离,避免种植时损伤邻牙。
- 预测种植体大小和位置: 医生根据CT测量的骨高度、宽度、密度,选择合适直径和长度的种植体,并规划最佳的植入角度和位置,以达到最佳的生物力学效果和美观效果。
-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CT评估是决定种植方案的基础:
- 是否可以直接种植? 如果骨量充足,密度良好,通常可以直接植入种植体。
- 是否需要骨增量手术? 如果骨量不足(高度或宽度不够),或者密度太差,就需要考虑进行骨增量手术(如植骨、上颌窦提升术、骨劈开术等)来创造足够的骨量。
- 选择何种种植体? 骨质疏松的骨头可能需要选择表面处理更特殊的种植体或更粗大的种植体来增加初期稳定性。
- 是否需要即刻种植/即刻负重? 骨量、骨质量以及拔牙窝的条件是决定是否可以拔牙后立即种植(即刻种植)或甚至当天戴牙(即刻负重)的关键因素。
📏 二、CT评估骨量的关键指标
-
骨高度:
- 测量点: 通常测量牙槽嵴顶到重要解剖结构(如下牙槽神经管上缘、上颌窦底)的垂直距离。
- 重要性: 决定了种植体能植入的最大长度,高度不足是常见的限制因素,尤其在后牙区。
- 临界值:
- 下颌后牙区:一般建议距离下牙槽神经管至少有1-2mm的安全距离,如果剩余骨高度<8-10mm,通常需要进行骨增量(如下牙槽神经管牵开术或骨块移植)。
- 上颌后牙区:如果剩余骨高度<4-6mm,通常需要进行上颌窦提升术(内提升或外提升)来增加骨高度。
-
骨宽度:
- 测量点: 在牙槽嵴顶不同高度水平(如嵴顶、嵴顶下3mm、5mm等)测量颊舌向或近远中向的骨宽度。
- 重要性: 决定了能容纳种植体的最小直径,宽度不足会导致种植体暴露在口腔中(颊侧或舌侧穿孔),增加种植失败和软组织并发症的风险。
- 临界值:
- 如果嵴顶宽度<5mm,通常需要进行骨劈开术或引导骨再生术来增加宽度。
- 如果嵴顶宽度<3mm,可能需要植骨或骨块移植。
-
骨密度:
- 评估方法: CBCT软件可以通过不同的灰度值来评估骨的密度(D值),通常分为四类:D1(皮质骨,致密)、D2(皮质骨与松质骨混合)、D3(松质骨为主,较疏松)、D4(非常疏松,像海绵)。
- 重要性:
- 初期稳定性: 骨密度越高(D1/D2),种植体植入时获得的初期稳定性越好,这对骨结合至关重要,低密度骨(D3/D4)可能导致初期稳定性不足,影响愈合。
- 骨结合速度和质量: 高密度骨通常骨结合更快、更可靠,低密度骨骨结合可能较慢,失败风险相对增加。
- 手术难度: 高密度骨钻骨时更费力,低密度骨则容易导致产热过多损伤骨组织。
- 种植体选择: 低密度骨可能需要选择具有特殊表面处理(如喷砂酸蚀、SLA表面)或更粗大、具有自攻设计的种植体来增强初期稳定性。
- 是否需要植骨: 对于极度低密度(D4)的骨,即使有足够的高度和宽度,医生也可能建议进行植骨或骨替代材料填充,以改善局部骨质量。
-
骨形态:
- 牙槽嵴的形态(是平直、凹陷还是倒凹)、是否有骨缺损、骨皮质厚度等。
- 重要性: 影响种植体的植入方向、角度和最终的修复体设计,倒凹可能需要植骨填平,骨缺损也需要处理。
🛠 三、骨量不足怎么办?
如果CT评估显示骨量不足(高度、宽度或密度不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骨增量方案:
- 引导骨再生术: 在骨缺损处放置生物膜,并填入骨移植材料(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或骨替代材料),引导自身骨细胞长入,形成新骨,常用于增加宽度或填充小缺损。
- 骨劈开术: 对于嵴顶宽度略窄(5-7mm)的情况,将嵴顶垂直劈开,向颊舌侧推开,在间隙内植入骨移植材料,同时增加宽度和高度。
- 上颌窦提升术:
- 内提升(冲顶术): 通过牙槽嵴顶开窗,用器械将上颌窦底黏膜(上颌窦内壁)小心向上推,在形成的间隙内填入骨移植材料,适用于剩余骨高度在4-6mm之间的情况。
- 外提升(窗式术): 在上颌窦前壁或侧壁开一个较大的“窗”,进入上颌窦,将黏膜剥离后填入大量骨移植材料,适用于剩余骨高度<4mm,或者需要大量骨增量,或者同时需要增加宽度的情况。
- 骨块移植术: 从身体其他部位(如下颌骨颏部、髂骨)取下一块带皮质骨的骨块,移植到受植区,适用于需要大量骨增量(如严重萎缩的牙槽嵴重建)的情况,创伤相对较大。
- 牵成术: 在骨缺损区安装特殊的牵成装置,通过缓慢牵拉,利用骨组织再生的原理,在缺损区新生的骨组织,适用于需要大量骨增量的复杂病例。
- 种植牙前的CT检查是评估骨量的金标准,提供了三维立体的精确信息。
- 骨量包括骨高度、骨宽度、骨密度和骨形态,这些指标共同决定了种植体的选择、植入方案以及是否需要额外的骨增量手术。
- 骨量充足是种植成功的基石,如果骨量不足,现代口腔种植技术有多种骨增量方法可以解决,但这通常意味着治疗周期更长、费用更高、手术更复杂。
- 务必由经验丰富的种植医生解读CT报告并制定方案,医生会结合你的口腔状况、全身健康状况、期望值以及CT结果,给出最适合你的个性化种植计划。
💡 建议: 如果你正在考虑种植牙,并且医生建议做CT检查,一定要理解这份检查对于评估骨量和制定成功种植方案的重要性,与你的医生充分沟通,了解你的骨量情况以及相应的治疗选择和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