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面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粘接强度 90% 以上取决于被粘表面的清洁度和粗糙度。
- 精确混合比例和时间: 双组份产品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比例混合,并在适用期内使用。
- 施加适量胶粘剂: 胶层并非越厚越好,过厚反而会降低强度。
- 正确夹紧固化: 在胶粘剂未固化前,需要施加适当的压力并保持稳定。
- 严格遵守固化条件: 温度和时间是固化的决定性因素。
详细使用步骤:

🧼 一、 准备工作
- 阅读产品说明书: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不同型号(如 DP190, DP460)的具体混合比例、适用期、固化时间、适用材料、是否需要底涂剂等可能略有差异,务必找到并仔细阅读你所用具体型号的说明书。
- 安全防护:
- 在通风良好的区域操作(最好有排风系统)。
- 佩戴防化手套(如丁腈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 穿着工作服和防渗透的围裙。
- 避免皮肤和眼睛接触胶粘剂,如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并寻求医疗帮助。
- 环境准备:
- 确保操作环境温度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通常推荐 15°C - 30°C),温度过低会显著延长固化时间;温度过高会缩短适用期。
- 相对湿度也应控制在产品允许范围内(< 75% RH)。
- 工具准备:
- 粘接夹具(根据工件形状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夹具,如 C 型夹、快速夹、压板、真空袋等)。
- 混合工具(如 3M 混合管、刮刀、搅拌棒 - 确保清洁干燥)。
- 清洁布(无绒布,如超细纤维布)。
- 清洁溶剂(根据说明书推荐,如 3M™ General Purpose Adhesive Cleaner 70 或异丙醇 IPA)。
- 砂纸(如 80-120 目氧化铝砂纸)。
- 底涂剂(如 3M™ Scotch-Weld™ Primer 94 或 770):对于难粘材料(如 PP、PE、PTFE、尼龙、某些经过处理的金属/塑料)或要求极高的场合,通常需要先涂覆底涂剂。 底涂剂能极大提高粘接强度和耐久性,务必按底涂剂说明书操作(通常需要干燥时间)。
- 电子秤(如需要精确称量比例)。
- 计时器。
🧼 二、 表面处理(最关键步骤!)
- 清洁:
- 用清洁布蘸取推荐的清洁溶剂,彻底擦拭所有待粘接表面,去除油污、油脂、脱模剂、灰尘、手印等污染物。
- 重复擦拭 2-3 次,确保表面完全清洁。
- 等待溶剂完全挥发干燥(通常几分钟),表面不应有残留溶剂或油膜,触摸时不应有粘腻感。
- 打磨:
- 用砂纸(如 80-120 目)打磨待粘接表面,形成均匀的交叉划痕(纹理),目的是增加表面积和机械锁合力。
- 打磨范围应比实际粘接区域稍大。
- 对于光滑表面(如玻璃、某些塑料、喷涂表面),打磨尤为重要。
- 二次清洁:
- 用干净的、干燥的无绒布或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打磨产生的所有粉尘。绝对不能用手触摸处理后的表面! 任何残留的灰尘或油脂都会严重削弱粘接强度。
- 涂覆底涂剂(如需要):
- 如果说明书或材料要求使用底涂剂,此时在处理好的表面上均匀涂覆一层薄薄的底涂剂。
- 按照底涂剂说明书等待其完全干燥(通常需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不粘手即可),底涂剂干燥后,通常不能再被污染或擦拭。
🧪 三、 混合胶粘剂
- 取料: 从包装中取出 A 组份(树脂)和 B 组份(固化剂),确保容器盖子盖紧。
- 混合比例: 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 A:B 体积比或重量比进行混合! 常见比例如 1:1 (体积比), 10:1 (体积比), 100:30 (重量比) 等,使用电子秤称重是最精确的方法,对于体积比,使用 3M 专用混合管或刻度混合枪也很方便。
- 充分混合:
- 将 A 组份和 B 组份倒入干净的混合容器中(或直接在混合管/枪中混合)。
- 使用刮刀或搅拌棒,从容器底部开始,向上翻折刮擦,确保 A、B 两组份在容器壁和底部都充分接触。
- 持续搅拌至少 2-3 分钟,直到混合物颜色完全均匀一致,没有条纹或斑点,混合不充分是导致固化失败或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
- 混合时动作要快,因为适用期(从开始混合到胶粘剂开始变稠无法使用的时间)有限(通常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取决于型号和温度),操作时间要安排好。
🖌 四、 施胶与装配
- 施胶:
- 将混合好的胶粘剂均匀地涂覆在一个或两个待粘接表面上。
- 推荐使用点涂、线涂或网格涂布方式,避免大面积涂抹形成厚胶层,胶层厚度通常在 0.1mm - 0.3mm 之间效果最佳,过厚的胶层内部易产生应力集中,降低强度。
- 确保胶粘剂覆盖所有需要粘接的区域。
- 装配:
- 在胶粘剂失去粘性前(在适用期内),将两个部件精确对位并迅速装配在一起。
- 装配后,立即进行下一步:夹紧。
🧱 五、 夹紧固化
- 施加压力: 使用合适的夹具对粘接部位施加均匀、适中的压力,压力应足以使胶粘剂在粘接界面形成连续、均匀的薄层,但压力过大可能会挤出过多胶粘剂或导致工件变形,压力不足则无法保证良好接触。
- 保持稳定: 在胶粘剂完全固化前,确保夹紧装置稳固,工件位置不能移动,轻微的移动会导致粘接失效。
- 控制固化条件:
- 温度: 将夹紧好的工件放置在说明书推荐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固化,温度越高,固化越快;温度越低,固化越慢。避免温度剧烈波动。
- 时间: 严格遵守说明书规定的最小固化时间! 即使胶粘剂表面看起来已经干了,内部可能仍未完全固化达到最终强度,不同温度下的固化时间差异很大(在 25°C 下可能需要 24-72 小时达到最高强度,在 60°C 下可能几小时即可,但需确认该温度是否适用)。
- 避免扰动: 在完全固化前,绝对不要移动或卸下夹具。
⏳ 六、 固化后处理
- 卸除夹具: 达到说明书规定的最小固化时间后,小心地卸除夹具。
- 完全固化: 胶粘剂通常需要更长时间(如 7 天)才能达到最终的最大强度和耐久性,在达到完全固化前,避免对粘接部位施加过大的载荷或暴露在恶劣环境中。
- 修整: 如有溢出的胶粘剂(胶瘤),在它半固化(不粘手但仍有弹性) 时,用刮刀或专用工具小心清除,完全固化后清除会比较困难且可能损伤表面。
- 测试: 在非关键部位进行粘接强度测试(如剥离、拉伸测试),以验证工艺。
⚠ 重要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
- 适用期: 这是混合后胶粘剂保持可操作状态的时间,务必在适用期内完成施胶和装配,超过适用期,胶粘剂会开始放热凝胶化,无法使用。
- 固化时间: 达到操作强度(可移动)和完全强度(最高强度)的时间不同,务必区分清楚。
- 温度影响: 温度是固化最重要的因素,低温会极大延长固化时间,高温会缩短适用期并可能引起过快放热,记录操作和固化温度。
- 底涂剂: 对于难粘材料或高要求应用,不要省略底涂剂,它是保证长期可靠粘接的关键。
- 混合不均: 这是导致固化失败(不固化、发软)或强度低的最常见原因,务必混合彻底至颜色完全均匀。
- 表面污染: 油脂、灰尘、脱模剂、水分是粘接的头号敌人,表面处理必须彻底。
- 胶层过厚: 会降低强度,增加内应力,推荐薄层粘接。
- 未夹紧或移动: 在固化前移动工件会导致粘接失效。
- 储存: 未开封的胶粘剂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避光处(5°C - 25°C),开封后未用完的 A、B 组份应分别密封好,避免受潮和污染,混合管/枪如未用完,应立即丢弃。
- 废弃物处理: 遵循当地环保法规处理废弃的胶粘剂和混合工具,未固化的胶粘剂属于危险废物。
使用 3M 第七代结构胶粘剂(如 DP190/DP460 等)的核心在于 “精细表面处理 + 精确混合 + 适量施胶 + 正确夹紧 + 严格固化”。务必以所用具体型号的产品说明书为最高准则! 严格遵守上述步骤和注意事项,才能充分发挥这种高性能胶粘剂的优异性能,获得可靠、耐久的粘接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