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乳前牙反颌的矫治方法主要有哪些?

乳前牙反颌(俗称“地包天”或“兜齿”)在乳牙期非常常见,早期矫治至关重要,可以引导颌骨正常发育,避免恒牙期更复杂甚至需要手术的治疗,以下是乳前牙反颌常见的矫治方法:

📍 核心矫治原则

  1. 早期干预: 通常建议在3-5岁左右进行,此时乳牙根尖发育完成,孩子配合度相对较高,且颌骨生长潜力大,效果较好。
  2. 区分类型: 首先需要明确是功能性反颌(由不良习惯、后牙反颌等原因导致下颌前伸)还是骨性反颌(上颌骨发育不足或/和下颌骨发育过度),矫治方法的选择基于此。
  3. 解除反颌,引导正常咬合: 核心目标是解除前牙反颌关系,建立中性或浅覆覆盖,引导下颌回到正常位置。
  4. 刺激上颌骨发育(如需要): 对于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反颌,矫治器应能刺激上颌骨向前生长。
  5. 破除不良习惯: 同时需要戒除吐舌、咬上唇、咬物等可能导致或加重反颌的不良习惯。

🦷 常用矫治方法

  1. 活动矫治器:

    乳前牙反颌的矫治方法主要有哪些?-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上颌垫式矫治器: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 原理: 在上颌后牙(乳磨牙)上做牙合垫(塑料或金属),将后牙升高,打开咬合,使前牙脱离锁结关系,在反颌的上前牙区设计双曲唇弓螺旋弹簧,将上前牙向唇侧(外)移动,如果存在后牙反颌,常配合扩弓装置(如分裂簧、螺旋扩大器)。
      • 优点: 可摘戴,便于清洁,相对舒适,能同时进行前牙唇向移动和后牙扩弓。
      • 缺点: 需要患者高度配合(每天佩戴足够时间,通常20小时以上),易丢失损坏,效果依赖于患者配合度。
    • FR-Ⅲ型功能调节器:
      • 原理: 一种覆盖在上下颌牙列上的塑料基托,通过基托上的唇挡颊屏,将颊肌和口轮匝肌的力量引导至上颌前庭沟,刺激上颌骨向前生长;基托覆盖在反颌的上前牙舌侧,引导下颌后退并解除反颌,它还起到破除不良习惯的作用。
      • 优点: 主要刺激上颌骨发育,对功能性反颌和轻度骨性反颌有效,能破除不良习惯。
      • 缺点: 体积大,异物感强,患者适应困难,需要极高配合度(24小时佩戴),临床应用相对较少。
  2. 固定矫治器:

    • 带环+唇弓矫治器:
      • 原理: 在上颌乳磨牙上粘带环,焊接颊面管或拉钩,用唇弓(如Nance弓的改良型,或直接用不锈钢丝弯制的唇弓)连接带环,唇弓前段设计成Ω曲垂直曲,加力后唇弓前段会压迫上前牙舌侧,将其向唇侧移动,如果需要扩弓,可在带环间焊接扩弓装置。
      • 优点: 固定在牙齿上,患者无法自行摘戴,配合度要求低,效果更可靠,适合年龄小、配合度差或反颌较严重的患者。
      • 缺点: 口腔卫生维护要求高,可能影响发音,复诊调整相对复杂。
    • Nance弓 + 唇弓: 在带环腭侧焊接一个腭托(Nance托),增加支抗,增强唇弓移动上前牙的力量。
  3. 下颌联冠斜面导板:

    • 原理: 将下颌前牙(通常是乳切牙)联冠修复(连在一起),并在其舌侧制作一个45度左右的斜面,当患者咬合时,下颌前牙的斜面引导下颌向后退,同时上颌前牙可以自由萌出或被矫治器引导向唇侧移动,从而解除反颌。
    • 优点: 固定在牙齿上,配合度要求低,对解除功能性反颌和引导下颌后退效果较好。
    • 缺点: 需要磨牙(备牙),可能损伤牙齿釉质;只对功能性反颌或轻度骨性反颌有效;对口腔卫生有要求;斜面磨损后需更换。
  4. 上颌扩弓器:

    • 原理: 如果反颌伴有后牙反颌(即上颌牙弓狭窄),常常需要先进行上颌牙弓扩弓,常用螺旋扩弓器(如Hyrax)或分裂簧扩弓器,扩宽上颌牙弓后,常能同时解除前牙反颌(尤其是反颌程度较轻时),或者为后续前牙矫治创造空间。
    • 优点: 解决牙弓狭窄问题,有时能直接或间接解除前牙反颌。
    • 缺点: 主要针对后牙反颌或牙弓狭窄,对前牙反颌的直接作用有限,常需与其他方法(如活动矫治器唇弓)联合使用。
  5. 简单矫治器/装置:

    乳前牙反颌的矫治方法主要有哪些?-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上颌前牙帽状矫治器: 对于非常简单的、仅个别牙反颌且无明显骨骼问题的病例,医生可能尝试在反颌的上前牙上粘一个简单的塑料帽或金属丝装置,辅助其唇向移动。
    • 肌功能训练/破除不良习惯装置:前庭盾舌刺等,主要用于破除吐舌、咬唇等不良习惯,对于由不良习惯引起的功能性反颌有一定辅助作用,但通常不能单独完全矫治反颌,需配合其他矫治器。

📌 重要注意事项

  1. 专业诊断是前提: 乳前牙反颌的矫治方案必须由专业的儿童口腔科医生或正畸医生制定,医生需要通过临床检查、模型分析、X光片(如手腕骨龄片、全颌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等明确反颌的类型、原因、严重程度以及颌骨发育潜力。
  2. 个体化方案: 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孩子,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年龄、配合度、反颌类型、严重程度、有无不良习惯等)选择最合适的矫治方法或组合。
  3. 配合度至关重要: 尤其是活动矫治器和功能调节器,患者的佩戴时间和配合程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家长需要监督和鼓励孩子。
  4. 口腔卫生维护: 佩戴任何矫治器后,口腔清洁难度增加,必须加强刷牙(使用儿童牙刷、牙线、冲牙器等),定期检查,防止龋齿和牙龈炎。
  5. 定期复诊: 矫治期间需要按医生要求定期复诊,检查矫治器状态、牙齿移动情况、口腔卫生,必要时调整加力。
  6. 保持与随访: 乳牙期矫治后,反颌容易复发,通常需要保持到替牙期结束(约12岁左右),甚至进入恒牙早期,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观察恒牙替换情况,必要时进行二期矫治(如恒牙早期固定矫治)。
  7. 并非所有乳前牙反颌都需要立即矫治: 对于反颌程度非常轻微、无功能性因素、无不良习惯、且孩子配合度极低的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密切观察,待替牙期再评估,但对于大多数乳前牙反颌,尤其是反覆深、反覆盖大、有下颌前伸习惯或骨性倾向的,早期矫治是强烈推荐的。

乳前牙反颌的矫治方法多样,包括活动矫治器(如上颌垫式)、固定矫治器(如带环唇弓)、功能调节器(如FR-Ⅲ)、下颌联冠斜面导板、上颌扩弓器等,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孩子的个体情况。早期诊断、专业评估、个体化方案制定、良好的配合度和严格的口腔卫生维护是成功矫治的关键,如果发现孩子有乳前牙反颌,应尽早咨询专业的儿童口腔或正畸医生。💪🏻

乳前牙反颌的矫治方法主要有哪些?-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