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会出现哪些病症?症状表现与处理方法是什么?

种植牙虽然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牙齿修复方式,成功率很高(通常在95%以上),但如同任何手术或医疗干预一样,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并发症,统称为“种植牙病症”或“种植牙相关并发症”,这些病症可能发生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短期内,也可能在长期使用后出现。

种植牙会出现哪些病症?症状表现与处理方法是什么?-图1

以下是种植牙可能出现的常见病症和问题:

手术相关并发症(通常发生在手术中或术后早期)

  1. 感染:

    • 原因: 手术创伤、口腔内细菌、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未严格无菌操作等。
    • 表现: 术区红肿、热痛、化脓、分泌物、发热等。
    • 处理: 术前预防性抗生素、术中严格无菌、术后抗生素、局部清创引流等。
  2. 出血:

    • 原因: 手术损伤血管、患者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控制不佳等。
    • 表现: 术后术区持续渗血或出血不止。
    • 处理: 术中止血(压迫、电凝、缝合)、术后加压包扎、必要时使用止血药或再次手术止血。
  3. 神经损伤:

    • 原因: 种植体植入位置过深或靠近下颌神经管(下颌牙槽嵴后部)、上颌窦穿孔损伤鼻腭神经等。
    • 表现: 下唇、下颌皮肤感觉麻木、刺痛、异感(蚁走感)等(下牙槽神经损伤);上颌前牙区牙龈、腭侧感觉异常(鼻腭神经损伤)。
    • 处理: 大多数是暂时性的,可在数周至数月内恢复,严重或永久性损伤可能需要药物、理疗,甚至手术探查(但效果有限)。预防是关键,术前精确的影像学评估(CBCT)至关重要。
  4. 上颌窦穿孔:

    • 原因: 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不足,种植体尖端穿入上颌窦内。
    • 表现: 术中或术后鼻腔出血、鼻塞、感觉有液体从鼻腔流出(鼻漏)、术后鼻窦炎症状(头痛、面部压痛、脓涕)。
    • 处理: 小穿孔可立即用可吸收材料封闭;大穿孔可能需要转诊耳鼻喉科处理,或延期种植/植骨,术后可能需要抗生素和避免擤鼻涕。
  5. 邻牙损伤:

    • 原因: 种植窝预备或植入种植体时力量过大、方向偏差,损伤邻近天然牙的牙根或牙周组织。
    • 表现: 邻牙疼痛、松动、敏感、牙髓坏死(需要根管治疗)。
    • 处理: 取决损伤程度,可能需要根管治疗、牙周治疗,甚至拔除受损邻牙。预防在于精确的术前设计和轻柔的操作。
  6. 下颌骨骨折:

    • 原因: 极罕见,通常发生在严重骨质疏松、骨量严重不足、手术操作粗暴或种植体过大时。
    • 表现: 剧烈疼痛、下颌变形、咬合紊乱、无法张口。
    • 处理: 紧急就医,可能需要手术固定骨折。

术后恢复期并发症(术后数周至数月)

  1. 种植体周围炎:

    • 原因: 这是种植牙最常见和最主要的长期并发症! 类似于天然牙的牙周炎,由细菌生物膜(牙菌斑)堆积在种植体表面和周围软组织交界处引起,危险因素包括口腔卫生不良、吸烟、糖尿病控制不佳、修复体设计不良、咬合力过大、软组织附着不足等。
    • 表现: 种植体周围牙龈红肿、出血、溢脓、牙周袋形成、种植体周围骨吸收(X光片可见)、种植体松动。
    • 处理: 预防为主! 强调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使用种植体专用牙刷、牙线、冲牙器、牙缝刷等),一旦发生,需要专业的种植体周围炎治疗:清创(机械刮治、激光)、抗菌药物(局部或全身)、引导骨再生术(GBR)等,严重病例可能需要移除种植体。
  2. 种植体骨结合失败:

    • 原因: 种植体未能与牙槽骨形成稳定的直接结合,常见原因包括:感染、过早负重、种植体表面处理不当、骨量不足、患者全身因素(严重糖尿病、吸烟、骨质疏松、放疗史、药物如双膦酸盐类)、手术创伤过大、血液供应不良等。
    • 表现: 种植体在愈合期或负重后出现明显松动、无骨结合迹象(X光片显示种植体周围透射影)。
    • 处理: 失败的种植体通常需要手术取出,待伤口愈合后,评估骨条件,考虑重新植入或选择其他修复方式(如活动义齿)。
  3. 软组织问题:

    • 牙龈退缩: 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萎缩,暴露种植体或金属基台,影响美观,也易导致食物嵌塞和种植体周围炎风险增加。
    • 牙龈增生/肥大: 种植体周围牙龈过度生长,可能覆盖部分基台或修复体,影响清洁,可能伴随炎症。
    • 瘘管形成: 慢性感染导致牙龈上出现小脓包,反复流脓。
    • 处理: 需要专业的牙周手术干预,如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牙龈成形术、软组织移植等。
  4. 疼痛和不适:

    • 原因: 术后正常反应(通常几天内缓解)、感染、神经损伤、咬合创伤、种植体周围炎等。
    • 表现: 持续或加重的疼痛、肿胀、咬合时疼痛。
    • 处理: 区分原因,对因治疗(止痛药、抗生素、调颌、治疗感染等)。

长期使用并发症(负重后数月至数年)

  1. 种植体折断:

    • 原因: 材料疲劳(金属疲劳)、咬合力过大(如夜磨牙、咬硬物)、种植体设计缺陷或质量问题、反复螺丝松动导致应力集中。
    • 表现: 种植体体部断裂。
    • 处理: 通常需要拔除断裂的种植体,评估骨条件后考虑重新种植或选择其他修复方式。
  2. 基台/修复体螺丝松动或折断:

    • 原因: 咬合力过大、螺丝设计或材料问题、咬合干扰、粘接剂残留、未按期复查紧固螺丝。
    • 表现: 假牙松动、移位、脱落、食物嵌塞、螺丝孔处可见金属屑或渗出。
    • 处理: 及时复诊,重新紧固或更换螺丝,严重折断可能需要更换整个修复体或基台。
  3. 修复体(牙冠/桥)损坏:

    • 原因: 咬硬物、材料老化、粘接失败、基台移位等。
    • 表现: 瓷层崩瓷、树脂磨损、牙冠破裂、桥体折断、修复体脱落。
    • 处理: 根据损坏程度进行修复(修补、重做)、更换或重新粘接。
  4. 咬合问题:

    • 原因: 种植体位置偏差、修复体设计不当、咬合干扰、夜磨牙、邻牙伸长或缺失等。
    • 表现: 咬合不适、酸痛、关节弹响疼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加速(因创伤)、修复体松动。
    • 处理: 调颌(咬合调整)、制作夜磨牙垫、必要时重新制作修复体。
  5. 美学问题:

    • 原因: 种植体位置过深或过浅、牙龈形态不佳、牙龈退缩、颜色不匹配(与邻牙)、黑三角(牙龈乳头缺失)。
    • 表现: 前牙区种植牙看起来不自然、颜色突兀、牙龈形态不协调、有缝隙。
    • 处理: 需要复杂的牙周手术(如牙龈移植)、美学修复(全瓷冠)、有时甚至需要重新植入种植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与患者全身状况相关的风险因素

  • 未控制的糖尿病: 增加感染和种植体周围炎风险,影响骨结合。
  • 吸烟: 显著增加种植失败和种植体周围炎风险,降低骨结合成功率。
  • 严重骨质疏松: 可能影响骨结合,但通常不是绝对禁忌症,某些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如双膦酸盐类)会增加颌骨坏死风险,需特别评估。
  • 头颈部放疗史: 显著增加颌骨坏死风险。
  • 免疫缺陷疾病: 增加感染风险。
  •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 如免疫抑制剂、抗凝药等,可能增加出血或感染风险。
  • 精神压力或依从性差: 影响术后恢复和长期维护效果。

总结与关键点

  1. 成功率很高,但非100%: 种植牙是成熟的修复技术,但存在一定的失败率和并发症风险。
  2. 预防是关键:
    • 严格的术前评估: 全身病史检查、口腔检查、精确的影像学评估(CBCT)、充分的沟通。
    • 经验丰富的医生和规范的操作: 选择有资质、经验丰富的口腔种植医生进行手术。
    • 良好的口腔卫生: 患者自身维护是长期成功的基石。
    • 控制全身疾病: 如糖尿病、戒烟等。
    • 定期复查: 遵医嘱定期复查(通常术后1年、3年、5年及以后),早期发现问题。
  3. 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任何异常症状(疼痛、肿胀、出血、松动、异味、牙龈退缩等),应立即联系你的种植医生,不要拖延。
  4. 长期维护: 种植牙需要像天然牙一样进行终生的专业维护(洁牙、检查)和良好的家庭口腔卫生。

了解这些潜在病症有助于患者在种植前做出知情决定,并在术后保持警惕,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预防和治疗,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种植牙的成功和长期使用效果。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