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牙槽骨吸收影响种植吗?种植前如何应对?

看到你对牙槽骨吸收和种植牙的关注,我能理解这种担忧,牙槽骨吸收确实会影响种植牙的计划,但好消息是,现代口腔医学已经发展出多种有效的方法来应对这个问题,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牙槽骨吸收的原因、对种植的影响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牙槽骨吸收影响种植吗?种植前如何应对?-图1

🦷 牙槽骨吸收是什么?

牙槽骨是包裹和支持牙齿的骨骼组织,当牙齿缺失后(无论是自然脱落还是拔除),或者由于牙周炎(牙龈感染导致的骨骼破坏),牙槽骨会像“用进废退”的肌肉一样,开始逐渐被身体吸收,导致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减少,这个过程在拔牙后几个月到几年内最为明显。

🧩 牙槽骨吸收对种植牙的影响

种植牙的核心原理是将纯钛种植体(类似人工牙根)植入牙槽骨内,通过骨结合(Osseointegration)过程,让种植体与周围的牙槽骨牢固地长在一起,牙槽骨吸收会带来几个关键问题:

  1. 骨量不足: 这是最直接的问题,种植体需要足够的骨高度和宽度来稳定植入并承受咀嚼力,如果骨量严重不足,种植体植入的位置、角度、深度都会受到限制,甚至无法直接植入。
  2. 种植体稳定性差: 骨量不足会导致种植体与骨的接触面积减小,影响初期稳定性,进而影响骨结合的成功率。
  3. 美学风险: 前牙区(门牙附近)的骨吸收会导致种植牙完成后,牙龈形态不自然(黑三角”或牙龈萎缩),看起来不美观。
  4. 功能受限: 后牙区(臼齿区)骨量不足可能导致种植体无法承受正常的咀嚼力,容易失败或损坏。

🛠️ 牙槽骨吸收患者的种植牙解决方案

好消息是,牙槽骨吸收并不意味着不能做种植牙! 医生会根据你具体的吸收程度、位置、全身健康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核心策略是“重建骨量”“利用现有骨量”

🧱 1. 骨增量手术(骨增量技术)

这是解决骨量不足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各种技术增加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为种植牙创造理想的条件,常见的骨增量技术包括:

  • 引导骨再生术:

    • 原理: 在骨缺损处放置特殊的生物膜(屏障膜),阻挡软组织(牙龈)长入,同时放入骨移植材料(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或人工骨),引导自身的骨细胞缓慢生长,填补缺损。
    • 应用: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骨缺损,是骨增量的基础技术,常与骨移植材料联合使用。
    • 时机: 可在拔牙后立即进行(即刻种植或延期种植前),也可在种植体植入同期或分期进行。
  • 骨块移植术:

    • 原理: 从身体其他部位(如下颌骨后部、髂骨等)取下一块带有骨膜的骨块,移植到需要增加骨量的区域,并用钛板钛钉固定。
    • 应用: 适用于需要大量骨量增加的严重骨缺损,尤其是水平骨宽度不足,成骨效果相对直接和可靠。
    • 缺点: 需要额外手术部位取骨,创伤和恢复时间相对较长。
  • 骨挤压术/骨劈开术:

    • 原理: 对于牙槽骨宽度略有不足但高度尚可的情况,用特制的器械将牙槽骨骨皮质向两侧挤压或劈开,制造出间隙,然后植入骨移植材料或直接植入较细的种植体。
    • 应用: 适用于轻度到中度的骨宽度不足,避免了大块取骨。
  • 上颌窦提升术:

    • 原理: 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不足时,上颌窦(鼻腔底部的空腔)底壁会下降侵占骨空间,手术通过开窗进入上颌窦,将窦底粘膜(上颌窦粘膜)小心剥离并向上推起,在窦底和粘膜之间填入骨移植材料,从而增加骨高度。
    • 类型:
      • 外提升术(窗式提升): 适用于需要增加较多骨高度(gt;5mm)的情况,手术创伤相对较大。
      • 内提升术(冲顶术): 适用于需要少量增加骨高度(lt;5mm)的情况,通过在牙槽嵴顶打孔,用器械将窦底粘膜向上推起并植入骨粉,创伤较小。
    • 应用: 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的标准术式。
  • 骨移植材料:

    • 自体骨: 从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取骨(如下颌骨、髂骨),优点是成骨活性最高,无排异反应,缺点是需要额外手术部位,有供区并发症风险。
    • 异体骨: 来自他人(骨库),经过严格处理,优点是无需额外取骨,来源相对充足,缺点是成骨活性低于自体骨,存在极低疾病传播风险(现代技术已极低)。
    • 异种骨: 来自动物(如牛),经过脱蛋白处理,优点是来源广泛,价格相对较低,缺点是成骨速度较慢,可能发生轻微排斥反应。
    • 人工骨: 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等合成材料,优点是无供区损伤,可塑性好,缺点是单独使用时成骨速度较慢,常需与自体骨混合使用或作为GBR的支架。

🔄 2. 利用现有骨量的特殊种植技术

对于某些特定情况,医生可能会选择不进行大范围骨增量,而是采用特殊技术利用现有骨量:

  • 短种植体: 适用于垂直骨高度不足但宽度尚可的情况,使用长度较短的种植体(lt;8mm),避免复杂的骨增量手术,需要严格评估骨密度和咬合力。
  • 倾斜种植体: 在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尤其是上颌后牙区),无法进行上颌窦提升或患者不愿接受时,可以将种植体倾斜植入,避开重要的解剖结构(如下牙槽神经管、上颌窦),利用邻近区域的骨量,需要精确的3D规划。
  • 即刻种植: 在拔牙后立即植入种植体,对于拔牙窝条件良好(无急性感染、骨壁完整)的患者,可以保留部分牙槽骨,减少吸收,有时结合GBR技术效果更佳。
  • 即刻负重: 在植入种植体后很短时间内(甚至当天)戴上临时牙冠或最终修复体,这需要极高的初期稳定性和精确的手术设计,对骨量和医生技术要求高,有时能减少骨改建的吸收。

📋 3. 治疗流程概要

  1. 全面评估:

    • 临床检查: 口腔检查,牙周状况评估。
    • 影像学检查: CBCT(锥形束CT)是必须的! 它能精确测量骨的高度、宽度、密度,以及重要的解剖结构位置(如下颌神经管、上颌窦),拍摄曲面断层片、根尖片等。
    • 模型分析: 取研究模型,进行诊断 wax-up 等。
    • 全身健康评估: 了解有无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骨质疏松、心脏病、吸烟史等)是否影响手术和愈合。
  2. 制定方案: 医生根据评估结果,与你充分沟通,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是否需要骨增量?用哪种技术?是否可以即刻种植/负重?)。

  3. 术前准备: 如有牙周炎需先治疗;戒烟;停用某些影响凝血的药物(需遵医嘱)。

  4. 手术阶段:

    • 可能分阶段进行:先做骨增量手术,等待骨愈合(通常需要4-6个月或更长时间),再植入种植体;或同期进行骨增量和种植(条件允许时)。
    • 种植体植入手术。
  5. 骨结合期: 种植体植入后,需要时间与骨组织牢固结合(通常上颌骨需4-6个月,下颌骨需3-4个月)。

  6. 修复阶段:

    • 二期手术:安装愈合基台,让牙龈成形。
    • 取模:制作最终的牙冠/桥。
    • 戴牙:将最终的修复体连接到种植体上。
  7. 定期复查和维护: 种植牙成功后,需要像真牙一样认真维护(刷牙、用牙线、冲牙器),并遵医嘱定期复查(通常每6个月到1年一次),检查种植体周围状况和咬合。

📌 重要注意事项

  • 专业团队至关重要: 骨增量手术和复杂种植技术对医生的技术、经验和设备要求很高。务必选择有丰富经验、资质齐全的口腔种植专科医生或口腔颌面外科医生。
  • 骨增量是艺术与科学: 骨增量手术需要精细的操作和丰富的经验,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技术、材料、患者条件)。
  • 时间与费用: 骨增量手术通常会增加治疗的总时间和费用(包括手术费、材料费、可能增加的复诊次数)。
  • 成功率: 在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下,即使有骨吸收,经过恰当处理,种植牙的长期成功率(5年、10年、15年以上)仍然非常高,可以达到90%以上,但成功率会受骨吸收严重程度、手术方式、患者全身状况、口腔卫生维护等多种因素影响。
  • 预防胜于治疗: 保护好你的天然牙齿,及时治疗牙周病,在拔牙后尽早考虑种植或修复(如活动假牙、固定桥),是预防牙槽骨吸收最有效的方法! 一旦发生吸收,越早干预,重建难度越小,效果越好。

牙槽骨吸收是种植牙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但绝非绝路,通过先进的骨增量技术(如GBR、骨移植、上颌窦提升等)和创新的种植策略(如短种植体、倾斜种植体、即刻种植等),绝大多数骨吸收患者都能成功获得功能良好、美观舒适的种植牙修复。

关键在于:及早寻求专业评估,与经验丰富的口腔种植医生充分沟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术前准备、手术配合和术后维护。 牙槽骨吸收不是种植的终点,而是通往更复杂但更成功修复的起点,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况,做出明智的决定,如有更多疑问,建议直接咨询专业牙医获取个性化建议。😊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