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不一定都需要先植骨,但这取决于你牙槽骨的具体情况,植骨是种植牙前常见的骨增量手术之一,目的是为了增加骨量,为种植体提供稳固的“地基”。

以下是详细解释:
🦷 为什么需要植骨?
种植牙成功的关键在于种植体(人工牙根)能够与周围的牙槽骨形成牢固的骨结合(Osseointegration),如果牙槽骨的高度、宽度或密度不足,种植体就难以获得足够的初始稳定性和长期稳固性,可能导致:
- 种植失败风险增加: 种植体松动、脱落。
- 效果不佳: 种植的牙齿看起来不自然(牙龈凹陷、假牙形态怪异),咀嚼功能受影响。
- 长期并发症: 如种植体周围炎(类似牙周病)风险增高。
🦷 哪些情况通常需要植骨?
- 拔牙后未及时种植: 牙齿拔除后,牙槽骨会发生自然的吸收(萎缩),尤其是前牙区和后牙区,如果拔牙后等待时间较长(几个月甚至几年),骨量可能严重不足。
- 先天性骨量不足: 有些人天生牙槽骨就比较窄或矮。
- 牙周病导致骨吸收: 严重的牙周病会破坏牙槽骨,导致牙齿松动脱落,即使拔牙后,骨量也常常不足。
- 外伤导致骨缺损: 牙齿或颌骨外伤可能造成骨缺损。
- 上颌窦提升术: 在上颌后牙区,上颌窦(鼻腔底部的空腔)有时会下垂,占据本该是牙槽骨的空间,为了在这个位置种植,需要进行上颌窦内提升或外提升手术,本质上就是植骨(向窦底填充骨材料),将上颌窦底推高或填充,为种植体创造空间和支撑,这是最常见的植骨类型之一。
- 下颌神经管位置影响: 在下颌后牙区,下颌神经管(内有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的位置可能接近牙槽嵴顶,限制了种植体的植入深度和位置,有时需要植骨来抬高牙槽嵴。
- 即刻种植(拔牙后立即种植)但骨量不足: 虽然即刻种植可以缩短缺牙时间,但如果拔牙窝的骨壁不完整或骨量不足以完全包裹种植体,可能需要植骨来补充。
🦷 哪些情况可能不需要植骨?
- 骨量充足: 这是最理想的情况,拔牙后如果及时种植(即刻种植),或者拔牙后骨吸收较少,且种植位置本身的骨高度、宽度、密度都足够容纳种植体,就可以直接种植。
- 拔牙后短期内(如4-8周内)种植: 这个时间段内骨吸收还不严重,如果拔牙窝形态好,骨壁完整,有时可以直接种植,甚至不需要植骨(称为“即刻种植”或“早期种植”)。
- 采用特殊种植技术: 对于某些特定的、骨量轻微不足的情况,医生可能会采用更细的种植体、特殊的植入角度或技术(如骨劈开术、骨挤压术)来避免或减少植骨量。
🦷 植骨的过程
- 评估: 拍摄CBCT(锥形束CT)是必须的,它能精确测量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密度,以及神经管、上颌窦等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是决定是否需要植骨以及植骨方案的关键。
- 手术: 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切开牙龈,暴露骨面,根据缺损的形状和大小,选择合适的骨移植材料(来源包括自体骨(从身体其他部位取,如下颌骨、髋骨)、异种骨(如牛骨)、人工骨材料等)填充到缺损区域。
- 愈合: 植入的骨材料需要时间与自身骨结合、再生,这个过程通常需要3-6个月,有时甚至更长,期间需要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在植骨区域施加过大力量。
- 二次手术: 骨愈合后,医生会再次切开牙龈,确认骨量足够,然后植入种植体,之后还需要等待3-6个月让种植体与骨结合。
- 戴牙: 骨结合完成后,安装基台和牙冠。
- 植骨不是种植牙的“必经之路”,而是解决“骨量不足”问题的手段。
- 是否需要植骨,完全取决于你个体化的牙槽骨条件。 必须通过专业的口腔检查和CBCT影像评估来确定。
- 植骨会增加治疗时间(需要额外的愈合期)和费用。
- 但植骨是确保种植牙长期成功、获得良好功能和美观效果的重要保障。 在骨量不足的情况下强行种植,风险很高,后期修复效果也可能不理想。
📌 建议
如果你考虑种植牙,务必找经验丰富的种植专科医生进行详细评估,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缺牙位置、时间、口腔状况、全身健康状况等)和CBCT结果,制定最适合你的治疗方案,明确告知你是否需要植骨以及植骨的必要性、流程和预期效果,不要因为害怕植骨而拒绝必要的治疗,也不要因为植骨麻烦而选择不靠谱的替代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