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植骨是什么意思?

“种植牙植骨”指的是在进行种植牙手术之前或过程中,当患者牙槽骨的骨量不足时,为了给种植体(人工牙根)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稳定性而进行的一种骨增量手术

种植牙植骨是什么意思?-图1

就是在需要种牙的地方,骨头不够了,需要先“种”点骨头进去,等骨头长好了,再种牙根。

以下是详细解释:

为什么需要植骨?

  • 牙槽骨萎缩: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牙齿缺失后,牙根失去了对牙槽骨的生理性刺激,就像土地失去植物会逐渐沙化一样,牙槽骨会慢慢吸收、变窄、变低,时间越长,萎缩越严重。
  • 先天发育不足: 有些人天生牙槽骨就比较窄或薄。
  • 外伤或疾病: 牙齿外伤、囊肿、肿瘤或严重牙周病等可能导致牙槽骨缺损。
  • 长期缺牙: 缺牙时间过长,牙槽骨缺乏功能刺激,导致骨量不足。
  • 拔牙窝条件差: 拔牙后如果牙槽窝没有被良好地保留(如拔牙时损伤过大、感染等),骨量可能不足。

植骨的目的是什么?

  • 提供足够的骨量: 确保有足够高度、宽度和密度的骨头来容纳和支撑种植体。
  • 保证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 种植体植入后需要与周围骨组织紧密结合(骨结合),足够的骨量是获得良好初期稳定性的基础。
  • 引导骨再生: 利用骨引导材料(骨粉)和屏障膜(骨膜),引导身体自身的骨细胞在缺损区域生长,形成新的、健康的骨组织。
  • 恢复牙槽骨轮廓: 改善因骨缺损导致的凹陷或畸形,使最终修复的牙冠看起来更自然美观。
  • 提高种植成功率: 充足的骨量是种植体长期成功使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可以降低种植失败的风险。

植骨手术怎么做?

  1. 评估: 通过口腔检查、X光片(如全景片、CBCT)精确测量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密度,判断骨量是否足够,决定是否需要植骨以及植骨的量。
  2. 麻醉: 局部麻醉,确保手术过程无痛。
  3. 切口和翻瓣: 在需要植骨的牙龈处做一个小切口,翻开牙龈瓣,暴露下方的牙槽骨。
  4. 骨缺损处理: 清理骨缺损区域,去除松软或病变的组织。
  5. 植入骨粉: 将人工合成的骨粉(最常用)或自体骨(从身体其他部位,如下巴、髋部取)填充到骨缺损区域,骨粉是支架,引导骨细胞生长。
  6. 覆盖骨膜: 在骨粉表面覆盖一层可吸收的生物膜(骨膜),这层膜像“保护膜”和“引导膜”,防止软组织(牙龈)长入骨缺损区,为骨细胞生长创造纯净空间。
  7. 缝合: 将牙龈瓣复位并缝合,关闭伤口。
  8. 愈合期: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植骨后需要等待数月(通常3-6个月,甚至更长),让骨粉与自身骨组织完全融合、再生,形成坚固的新骨。期间不能立即种牙。
  9. 二次手术(如果需要): 待骨愈合良好后,可能需要再次切开牙龈,确认骨量是否足够,然后进行种植体植入手术,有时植骨和种牙可以同期进行(如果骨缺损不大且条件允许),但更多情况下是分阶段进行。

植骨材料

  • 异体骨: 来自人类捐赠者(如骨库),经过严格处理,安全但可能存在排异风险(极低),吸收速度相对较快。
  • 异种骨: 来自动物(如牛),经过脱蛋白、去抗原处理,应用广泛,吸收速度适中。
  • 人工骨: 人工合成的生物陶瓷材料(如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生物相容性好,无疾病传播风险,是目前最常用的材料,但吸收速度可能较快,需要依赖自体骨长入。
  • 自体骨: 从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如下颌骨外斜线、髂骨)取骨,优点是骨细胞活性高,无排异,愈合快,但需要额外手术创伤,取骨量有限,患者可能不适,常用于要求高的区域或混合使用。

植骨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 手术风险: 感染、出血、神经损伤(感觉异常)、肿胀、疼痛等,但发生率相对较低。
  • 愈合时间: 需要较长的愈合期,整个治疗周期延长。
  • 费用增加: 植骨手术本身会产生额外费用。
  • 效果不确定性: 虽然成功率很高,但骨再生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全身健康状况、吸烟、口腔卫生、缺损大小等)。
  • 术后护理: 需要严格遵循医嘱,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用力咀嚼、吸烟等。

“种植牙植骨”是解决牙槽骨骨量不足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它通过在缺牙区域添加骨材料并引导其再生,为种植体创造一个稳固的“地基”,虽然增加了手术步骤、时间和费用,但它是确保种植牙长期成功、功能良好、美观自然的关键前提,是否需要植骨,需要专业医生根据你的具体口腔检查和影像学评估来确定。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