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外提升是什么?一文详解其原理与优势

种植牙外提升,全称为上颌窦外提升术,是口腔种植外科中一种重要的技术,专门用于解决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不足的问题,以便能够安全、稳定地植入种植体。

种植牙外提升是什么?一文详解其原理与优势-图1

它的核心目的是人为地“加高”上颌后牙区的牙槽骨,为种植体提供足够的骨支撑。

为什么需要外提升?

  1. 上颌窦的自然位置: 上颌窦是位于我们上颌骨内的一个空腔(像山洞),里面充满了空气,它的底部(底壁)位置通常很靠近上颌后牙区的牙槽嵴顶(牙槽骨的顶部)。
  2. 骨吸收问题: 当上颌后牙(如大牙)缺失后,牙槽骨会逐渐吸收(萎缩),导致牙槽骨高度降低,时间越长,吸收越严重。
  3. 种植体植入的障碍: 如果牙槽骨高度不足,种植体植入时可能会:
    • 穿入上颌窦: 导致感染、疼痛、种植体失败等严重并发症。
    • 缺乏足够的骨支持: 种植体无法获得初期稳定性,最终导致失败。
  4. 内提升的局限性: 对于骨高度极度不足(通常小于4-5mm)或者上颌窦底形态复杂(如底壁很厚、不规则)的情况,仅通过上颌窦内提升术(从牙槽嵴顶向上推顶上颌窦黏膜)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骨增量或风险过高。

外提升术如何操作?

外提升术是一种翻瓣、开窗的手术,比内提升创伤稍大,但能提供更可控的骨增量空间,主要步骤如下:

  1. 麻醉与消毒: 局部麻醉下进行,严格消毒手术区域。
  2. 切口与翻瓣: 在缺牙区牙龈上做切口,翻开黏骨膜瓣,暴露上颌窦外侧壁的骨面。
  3. 开窗: 在上颌窦外侧骨壁上,用专门的钻头或骨凿开一个“小窗”(通常是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根据需要增加的骨量决定。
  4. 剥离上颌窦黏膜: 通过开窗处,非常小心地将上颌窦的黏膜(衬在窦腔内的一层软组织)从骨壁上完整地剥离下来,形成一个“口袋”。
  5. 植入骨移植材料: 将自体骨(通常从下巴或髋部取)或人工骨(如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等)或混合骨材料,填入剥离出的黏膜下间隙中,这些材料会起到支撑作用,为后续骨生长提供支架。
  6. 关闭黏膜: 将剥离的上颌窦黏膜复位、缝合,确保骨移植材料被完全包裹在黏膜内,防止材料掉入窦腔或感染。
  7. 复位缝合软组织: 将翻开的黏骨膜瓣复位,严密缝合关闭伤口。
  8. 愈合期: 等待4-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让骨移植材料与自身骨组织充分融合(骨结合),形成足够高度和密度的新生骨。
  9. 二期手术与种植: 待骨愈合后,进行二期手术(切开牙龈,暴露埋植在骨内的种植体基台),然后安装愈合基台,再等待几周后最终安装牙冠。

外提升术的核心优势

  • 可控性高: 医生可以精确控制开窗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从而精确控制骨增量的范围和量。
  • 骨增量量大: 相比内提升,外提升通常可以获得更大、更稳定的骨增量空间(可达几毫米甚至更多)。
  • 处理黏膜问题: 可以同时检查和处理上颌窦黏膜的病变(如囊肿、息肉)或穿孔(如果发生)。
  • 适应症广: 适用于骨高度极度不足、上颌窦底形态不佳、需要大量骨增量或同时需要处理上颌窦黏膜问题的复杂病例。

适应症

  • 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严重不足(通常小于4-5mm)。
  • 上颌窦底骨壁过厚或形态不规则,不适合内提升。
  • 需要大量骨增量以获得更理想的种植体位置和角度。
  • 合并上颌窦黏膜病变(如囊肿、慢性炎症)需要处理。
  • 上颌窦内提升失败后需要补救。

禁忌症与风险

  • 绝对禁忌症: 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未控制、凝血功能障碍、未控制的牙周病、对材料过敏等。
  • 相对禁忌症: 吸烟(显著增加失败风险)、口腔卫生差、上颌窦急性炎症。
  • 风险: 与所有手术类似,存在感染、出血、疼痛、肿胀等风险。最关键的风险是上颌窦黏膜穿孔,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骨材料进入窦腔、感染、长期不愈合甚至种植失败,手术医生的经验和技术至关重要。

种植牙外提升术(上颌窦外提升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不足问题的“金标准”之一,它通过在上颌窦外侧壁开窗,植入骨移植材料,人为地“加高”牙槽骨,为种植体提供稳固的骨基础,虽然手术相对复杂、创伤略大于内提升,但在骨量极度不足或需要大量骨增量的复杂病例中,它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可靠的技术,能显著提高种植牙的成功率,是否需要外提升,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口腔种植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影像学资料(如CBCT)和临床检查来综合评估决定。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