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中的“磨牙”通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理解它们的区别非常重要:

🦷 1. 正畸前的“片切” (Proximal Reduction / IPR) - 主动、计划内的磨牙
这是最常见的“磨牙”情况,指的是在牙齿矫正开始前或矫正过程中,由正畸医生专业操作,用细小的金刚砂磨头或专用器械,少量、精确地磨除相邻牙齿邻面(接触面)的牙釉质。
- 目的:
- 创造空间: 对于轻度到中度拥挤的牙齿,通过磨除少量牙釉质(通常每颗牙0.2-0.5毫米,总磨除量很少),可以在不拔牙的情况下为牙齿排齐创造必要空间,这是避免拔牙的重要手段之一。
- 改善咬合接触: 调整牙齿邻面的形态,使矫正后牙齿之间的接触点更理想,避免食物嵌塞或咬合干扰。
- 改善“黑三角”: 对于牙龈退缩或牙齿形态异常导致矫正后可能出现“黑三角”(牙缝)的情况,通过适当片切牙齿邻面,可以使牙齿形态更接近自然的三角形,减少黑三角的出现或改善其外观。
- 精细调整: 在矫正后期,进行微小的调整,使牙齿排列更完美。
- 特点:
- 操作精准: 医生会使用专门的器械和显微镜(有时),精确控制磨除量,只磨除牙釉质,不触及牙本质(牙釉质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没有神经末梢)。
- 磨除量极少: 总体磨除的牙釉质量非常少,通常只相当于一层薄纸的厚度,对牙齿强度和寿命没有显著影响。
- 安全: 在专业操作下,是安全、成熟的技术,磨除后牙面会高度抛光,恢复光滑。
- 通常无痛或轻微不适: 由于只磨除牙釉质(无神经),操作本身通常不需要麻醉,可能只有轻微的噪音和震动感,术后牙齿敏感的可能性很低,如有发生也通常是暂时的。
- 优点:
- 避免拔牙,减少创伤和心理负担。
- 可能缩短矫正时间。
- 改善牙齿形态和邻接关系。
- 为后续治疗(如贴面)提供更好的基础。
- 缺点:
- 需要医生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 如果磨除量过大或操作不当(极少见),可能增加牙齿敏感或龋齿风险(但专业操作下风险极低)。
- 可能需要更严格的口腔卫生维护,因为磨除后牙面更光滑,但也可能更容易堆积菌斑(需要认真刷牙和使用牙线)。
⚠️ 2. 矫正过程中或矫正后出现的“牙齿磨损” - 被动、副作用
这种情况指的是在牙齿矫正期间或矫正完成后,牙齿(尤其是后牙)出现了非正常的、过度的磨耗或磨损,这通常不是医生主动做的,而是副作用或问题。
- 原因:
- 夜磨牙/紧咬牙: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患者本身有磨牙习惯,在矫正期间(尤其是佩戴固定矫治器时),牙齿被“锁”在托槽和弓丝上,无法自由运动,导致牙齿之间异常的、巨大的咬合力集中在特定点上,造成牙齿磨损、崩瓷、甚至托槽脱落,矫正结束后,如果磨牙习惯未纠正,也可能继续磨损牙齿。
- 咬合干扰/早接触点: 在矫正过程中或矫正初期,牙齿排列尚未完全稳定,或者医生调磨咬合不够精细,导致某些牙齿在咬合时过早接触(早接触点),其他牙齿则接触不到,长期下来,早接触点的牙齿会受到过大的咬合力而磨损。
- 矫正器本身刺激: 矫治器(如托槽、弓丝末端)如果刺激到对颌牙齿(尤其是下颌后牙咬合面上),可能诱发患者无意识地磨牙或紧咬牙。
- 颞下颌关节紊乱: TMD问题有时伴随咬合紊乱,也可能导致异常的牙齿磨损。
- 表现:
- 牙齿咬合面(咀嚼面)变得光滑、平坦,甚至出现小凹坑或台阶状缺损。
- 牙齿敏感(尤其对冷热酸甜)。
- 牙齿形态改变,影响美观和功能。
- 可能伴随颞下颌关节疼痛、弹响等症状。
- 处理:
- 寻找并解决根本原因: 这是关键。
- 夜磨牙: 配合医生制作并佩戴颌垫(夜磨牙垫),通常是透明的硬塑料垫,戴在上牙,隔开上下牙,保护牙齿免受磨损,同时需要寻找并治疗磨牙原因(如压力、睡眠呼吸暂停等)。
- 咬合干扰: 需要正畸医生进行精细的咬合调整,调磨早接触点,建立稳定、均匀的咬合关系。
- 矫正器刺激: 医生需要调整或打磨刺激源。
- TMD: 需要口腔颌面外科或正颌医生进行相应治疗。
- 修复磨损的牙齿: 对于已经造成的磨损,在矫正结束后或稳定期,可能需要进行修复治疗,如树脂充填、嵌体、全冠(牙套)等,恢复牙齿形态、高度和功能,并防止进一步磨损。
- 寻找并解决根本原因: 这是关键。
📌 总结与建议
- 片切是主动、计划内的安全操作: 如果医生建议做片切,不必过度担心,这是现代正畸中常用且有效的技术,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矫正效果并避免拔牙,选择经验丰富的正畸医生至关重要。
- 牙齿磨损是被动、需要警惕的问题: 如果在矫正期间或矫正后,你发现牙齿(尤其是后牙)咬合面变得异常光滑、有缺损,或者牙齿变得特别敏感,务必及时告知你的正畸医生,这可能是磨牙习惯或咬合问题导致的,需要医生评估原因并进行处理(如制作颌垫、调整咬合)。不要自行处理或忽视。
- 沟通是关键: 在矫正前,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是否需要片切以及原因,在矫正过程中,注意观察牙齿状况,有任何异常(敏感、疼痛、磨损迹象、关节不适等)及时复诊反馈。
- 口腔卫生维护: 无论是片切后还是矫正期间,良好的口腔卫生(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牙缝刷、定期洗牙)都至关重要,以预防龋齿和牙龈问题。
医生主动建议的“磨牙”(片切)通常是安全的、有益的;而你自己发现牙齿被磨平了、敏感了,那就是需要警惕并就医处理的“牙齿磨损”问题了。 希望你能顺利度过矫正期,拥有一口整齐健康的牙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