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矫正牙齿会诱发颌关节病?2025最新研究揭秘

颌关节病(通常指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和矫正牙齿(正畸治疗)之间存在着复杂且重要的关系,正畸治疗可以影响颞下颌关节,而TMD的存在也可能影响正畸治疗的决策和过程。

矫正牙齿会诱发颌关节病?2025最新研究揭秘-图1

以下是关于两者关系的详细分析: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简介

  • 定义: TMD是指累及颞下颌关节(连接下颌骨和颅骨的关节)、咀嚼肌及相关结构(如关节盘、韧带)的一组疾病。
  • 常见症状:
    • 关节区疼痛(耳前、耳部、下颌角周围)
    • 关节弹响、杂音(如 popping, clicking, grating)
    • 下颌运动受限(张口困难、张口偏斜)
    • 咀嚼肌酸痛、疲劳
    • 头痛(尤其是颞部、太阳穴、后枕部)
    • 耳部症状(耳闷、耳鸣、听力下降)
  • 病因复杂: 包括咬合因素(如咬合干扰、早接触)、创伤(如车祸、打击)、精神心理因素(压力、焦虑)、关节本身结构问题(如关节盘移位、骨关节炎)等。咬合因素是其中之一,但通常不是唯一或主要原因。

矫正牙齿(正畸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正畸治疗通过移动牙齿来改变咬合关系,理论上可能对TMD产生以下影响:

  1. 潜在益处(理论上的):

    • 改善咬合干扰: 通过排齐牙齿、建立稳定的咬合接触关系,消除早接触、咬合干扰等可能引起肌肉关节不适的因素。
    • 建立更协调的颌位关系: 有助于建立更符合生理功能的上下颌关系,减少关节和肌肉的负担。
    • 改善下颌运动轨迹: 理想的咬合有助于下颌进行更平滑、无障碍的开闭口和侧方运动。
  2. 潜在风险(需要警惕):

    • 咬合改变可能引发或加重症状: 在矫正过程中,牙齿移动会暂时性地改变咬合关系,如果咬合调整不当(如咬合干扰未完全消除、咬合接触点位置改变过大),或者患者本身对咬合变化敏感,可能诱发或加重TMD症状(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
    • 关节负荷改变: 牙齿移动改变了咀嚼肌的发力点和方向,可能影响关节内部的生物力学环境,对已经存在关节结构问题(如关节盘移位、骨关节炎)的患者造成额外负担。
    • 治疗目标冲突: 如果患者的主要诉求是解决TMD症状,而正畸目标主要是美观(排齐牙齿),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矛盾,为了美观进行的牙齿移动,如果牺牲了咬合的稳定性和关节的健康,得不偿失。
    • 不可逆性影响: 对于某些器质性关节病变(如严重的关节盘穿孔、骨关节炎),正畸治疗带来的咬合改变无法逆转已经发生的关节结构损伤,甚至可能加速其进展。

矫正牙齿前对TMD的评估与考量

对于存在或怀疑有TMD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需要极其谨慎:

  1. 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
    • 详细询问TMD症状(疼痛部位、性质、频率、诱发缓解因素、弹响史、张口度、偏斜等)。
    • 仔细检查颞下颌关节区(触诊、听诊)、咀嚼肌(触诊压痛)、咬合关系(早接触、干扰、覆颌覆盖、中线、磨耗等)。
    • 评估颞下颌关节功能(张口度、开口型、侧方运动、前伸运动)。
  2. 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 关节X线片(如薛氏位片): 观察关节间隙、骨结构(髁突、关节窝)。
    • 关节MRI: 是评估TMD的金标准。 能清晰显示关节盘的位置(移位、穿孔)、形态、关节腔积液、骨软骨改变等,对判断关节器质性病变至关重要。
    • CBCT: 提供三维骨结构信息,评估髁突位置、骨赘、骨破坏等。
  3. 多学科协作: 正畸医生应与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尤其是TMD专科医生)密切沟通,共同评估患者的TMD类型、严重程度、活动性(急性还是慢性?),判断是否适合进行正畸治疗以及如何制定安全的方案。
  4. 区分TMD类型:
    • 肌肉源性TMD: 主要由咀嚼肌功能紊乱引起,咬合调整通常效果较好,正畸风险相对较低。
    • 关节源性TMD: 涉及关节盘、韧带、骨结构等器质性病变。正畸治疗需极其谨慎,甚至可能禁忌。
      • 急性期TMD(关节疼痛、炎症明显): 应先控制炎症、疼痛(如咬合板、药物、理疗),稳定后再评估正畸可行性。
      • 不可逆的关节器质性病变(如严重的骨关节炎、关节盘穿孔/破裂): 正畸治疗通常不推荐,因为无法改善关节结构,反而可能加重症状,治疗重点应放在关节本身。
      • 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无疼痛、无张口受限): 在稳定咬合的前提下,正畸治疗可能尝试进行,但需密切监控。

矫正牙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针对TMD患者)

  1. 明确治疗目标: 治疗的首要目标应是稳定咬合、改善功能、保护关节健康,而非单纯追求牙齿美观,如果TMD症状是主要问题,正畸应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2. 保守、渐进的方案:
    • 避免大范围拔牙: 拔牙会显著改变咬合和肌肉功能,对TMD患者风险较高,优先考虑不拔牙或少量拔牙(如仅拔除智齿或严重错位牙)。
    • 轻柔的矫治力: 使用轻力、持续力,避免过大的力量刺激关节和肌肉。
    • 优先解决咬合干扰: 在排齐牙齿的同时,重点消除早接触和咬合干扰,建立广泛、稳定的咬合接触。
    • 考虑使用咬合板: 在矫正前或矫正过程中,根据情况佩戴稳定咬合板(Stabilization Splint)或再定位咬合板(Repositioning Splint),咬合板可以:
      • 暂时放松咀嚼肌。
      • 分离咬合,消除干扰。
      • 可能帮助关节盘复位(再定位板)。
      • 作为评估咬合改变对关节影响的安全缓冲。
  3. 密切监控:
    • 定期复查关节症状(疼痛、弹响、张口度)。
    • 检查咬合关系变化,及时调整。
    • 一旦出现TMD症状加重,立即停止或调整正畸治疗,并寻求TMD专科医生的帮助。
  4. 沟通与知情同意: 正畸医生必须向患者充分告知:
    • TMD与正畸治疗的复杂关系。
    • 正畸治疗可能带来的风险(诱发或加重症状)。
    • 治疗目标(功能优先于美观)。
    • 可能需要多学科协作。
    • 治疗过程中出现症状时的应对措施。

总结与建议

  1. 并非禁忌,但需高度谨慎: TMD患者并非绝对不能进行正畸治疗,但必须经过严格的评估和多学科协作。
  2. 评估是关键: 全面的TMD评估(尤其是MRI) 是决定能否进行正畸治疗的基础,明确TMD类型、病因、活动性和严重程度至关重要。
  3. 目标优先: 对于TMD患者,正畸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改善咬合功能、稳定关节、缓解症状,而非单纯追求牙齿美观,有时,为了关节健康,可能需要牺牲部分美观目标。
  4. 个体化方案: 必须制定极其保守、个体化的正畸方案,优先考虑关节安全,避免大范围拔牙和剧烈的咬合改变。
  5. 密切监控与及时调整: 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控关节状况,一旦症状加重,必须及时干预或暂停治疗。
  6. 多学科协作是保障: 正畸医生与口腔颌面外科/TMD专科医生的紧密合作是成功治疗TMD患者进行正畸的关键。

重要建议:

  • 如果你同时有TMD症状和牙齿不齐的问题,务必寻求有丰富TMD诊疗经验的正畸医生和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进行联合评估
  • 不要仅仅因为牙齿不齐而忽视TMD症状,也不要因为TMD就完全放弃寻求牙齿矫正的机会(在评估允许的情况下)。
  • 切勿自行决定进行正畸治疗。 专业医生的全面评估和制定的安全方案是保护你关节健康的前提。

简而言之,颌关节病和矫正牙齿的关系是“双刃剑”,正确的评估、谨慎的方案设计和密切的监控,可以在改善咬合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关节健康;反之,草率或不当的正畸治疗则可能加重关节问题,寻求专业帮助至关重要。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