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正畸治疗)确实有可能引起或加重牙龈萎缩,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潜在风险,虽然不是所有矫正者都会发生,但了解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非常重要。

🦷 牙龈萎缩在正畸中的常见原因
-
生物力学因素(牙齿移动本身):
- 牙槽骨改建: 正畸治疗的核心原理是施加轻微、持续的力量,引导牙齿在牙槽骨中移动,这个过程涉及到牙槽骨的吸收和重建,如果力量控制不当(过大、方向错误或移动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牙槽骨吸收过多或位置不佳,最终表现为牙龈萎缩。
- 牙齿倾斜移动 vs. 整体移动: 如果牙齿发生倾斜移动(牙冠和牙根方向不一致),而不是理想的整体移动(牙冠和牙根同步移动),更容易导致牙龈边缘退缩,因为牙根移动方向与牙龈附着不协调。
- 牙齿移动方向: 向唇侧(颊侧)移动牙齿时,如果移动量过大或过快,唇侧骨板和牙龈组织可能因张力不足而退缩,向舌侧移动牙齿时,如果舌侧骨板较薄,也可能导致舌侧牙龈萎缩。
- 牙齿压低或伸长: 过度压低或伸长牙齿也可能影响牙龈附着高度。
-
口腔卫生维护困难:
- 矫治器障碍: 托槽、弓丝等矫治器装置会大大增加清洁牙齿的难度,如果患者没有掌握正确的清洁方法或清洁不够彻底,容易在牙齿表面、托槽周围、牙龈边缘堆积大量的菌斑和牙结石。
- 牙龈炎: 长期存在的菌斑和牙结石会引发牙龈炎(牙龈红肿、出血),持续的炎症会破坏牙周组织(包括牙龈和牙槽骨),是导致牙龈萎缩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正畸期间牙龈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正畸人群。
- 牙周破坏: 未经控制的牙龈炎可能进展为牙周炎,导致牙槽骨吸收和牙龈萎缩。
-
个体因素:
- 牙周基础状况: 患者在矫正前就存在牙周炎、牙龈萎缩或牙槽骨吸收等问题,正畸治疗会显著增加病情恶化的风险。
- 牙槽骨厚度: 唇侧或舌侧牙槽骨本身就很薄的患者,在牙齿移动过程中更容易发生骨开裂或吸收,导致牙龈萎缩。
- 年龄: 年龄较大的患者,其牙周组织的改建能力和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发生牙龈萎缩的风险可能更高。
- 牙齿形态: 牙根过短、锥形牙等形态异常的牙齿,在移动过程中稳定性较差,也可能增加风险。
- 不良习惯: 如咬笔、咬唇、吐舌等习惯,可能对牙龈产生额外的机械刺激,不利于健康。
-
矫正后的维护问题:
- 保持器使用不当: 矫正结束后,如果不按要求佩戴保持器,牙齿可能复发移位,再次对牙龈产生压迫或牵拉,导致萎缩。
- 保持器清洁不佳: 保持器本身也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场所,如果清洁不当,同样会引发口腔卫生问题。
🔍 如何预防和减少牙龈萎缩的风险
-
全面的正畸前评估:
- 牙周检查: 必须进行详细的牙周检查,包括牙周探诊、测量牙周袋深度、牙龈附着水平、评估牙槽骨状况(通常需要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和根尖片,必要时拍摄CBCT)。
- 口腔卫生评估: 评估患者当前的口腔卫生习惯和效果。
- 治疗计划制定: 对于存在牙周问题或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应先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如洗牙、刮治、根面平整等),待牙周稳定后再开始正畸,正畸计划中需充分考虑患者的牙周状况,制定更谨慎的方案。
-
正畸过程中的严格管理:
- 轻力矫治: 医生应遵循“轻力”原则,使用持续、温和的力量移动牙齿,避免急功近利。
- 精确控制牙齿移动: 尽可能实现整体移动,避免不必要的倾斜移动,对骨量不足的区域要特别小心。
- 定期复诊和监控: 患者需按医嘱定期复诊(通常4-8周一次),医生会检查牙齿移动情况、口腔卫生状况、牙龈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方案。
- 强化口腔卫生指导: 这是极其关键的一环! 医生和助手必须花时间详细指导患者:
- 使用正畸专用牙刷(小头、刷毛软硬适中)、牙缝刷、冲牙器、牙线(穿线器辅助)等工具。
-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不少于3分钟,确保每个牙面、托槽周围、牙龈边缘都清洁到位。
- 强调饭后必须刷牙,至少每天早晚各一次,晚上睡前刷牙尤为重要。
- 定期(如每3-6个月)进行专业的牙周洁治(洗牙),清除难以自行清除的牙结石和菌斑。
-
矫正后的长期维护:
- 严格佩戴保持器: 按医嘱正确佩戴保持器,防止牙齿复发移位。
- 保持口腔卫生: 佩戴保持器期间同样需要认真清洁口腔和保持器本身。
- 定期牙周复查: 矫正结束后,仍需坚持定期(如每6个月或遵医嘱)进行口腔检查和专业洁治,维护牙周健康。
🩺 如果已经发生牙龈萎缩怎么办?
-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牙龈退缩、牙齿敏感、牙根暴露、牙缝变大等情况,应立即告知正畸医生或牙周医生。
- 评估原因和程度: 医生会评估萎缩的原因(是正畸移动导致?还是牙周炎?)、范围和严重程度。
- 针对性治疗:
- 加强口腔卫生: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治疗,控制菌斑,防止进一步破坏。
- 牙周治疗: 如果存在牙周炎,需要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如深部刮治、根面平整、牙周手术等)。
- 调整正畸方案: 如果萎缩与正畸力量或移动方向有关,医生可能需要调整矫治力或移动计划。
- 牙周手术: 对于严重的牙龈萎缩,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如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结缔组织移植术等,试图增厚牙龈、覆盖暴露的牙根,改善美观和减少敏感,但这通常效果有限,且不能完全恢复原有状态。
- 修复治疗: 对于暴露的牙根,如果影响美观或敏感严重,可以考虑进行牙冠延长术或制作牙冠/贴面等修复体覆盖暴露部分。
牙齿矫正引起牙龈萎缩的风险是存在的,主要与牙齿移动的生物力学效应、口腔卫生维护困难以及患者个体牙周状况有关。通过严格的正畸前评估、谨慎的治疗计划、精湛的正畸技术、患者高度配合的口腔卫生维护以及定期的专业监控,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这一风险。
预防远胜于治疗! 在决定进行牙齿矫正前,务必进行全面的牙周检查,并在整个矫正过程中(包括保持期)将口腔卫生放在首位,如果已经出现牙龈萎缩的迹象,务必及时寻求专业牙医的帮助,进行评估和处理,良好的医患沟通和合作是确保正畸成功、维护口腔健康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