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2025最新种植牙取自体骨怎么做?

种植牙手术中,当牙槽骨量不足时,自体骨移植是一种常用且效果可靠的解决方案,它指的是从患者自身身体其他部位获取骨组织,移植到需要种植牙的部位,以增加骨的高度、宽度和密度,为种植体提供稳固的支撑。

2025最新种植牙取自体骨怎么做?-图1

以下是关于种植牙取自体骨的详细说明:

📍 一、 为什么需要取自体骨?

  1. 骨量不足: 牙齿缺失后,牙槽骨会逐渐吸收萎缩,导致种植区域骨量不够,无法安全植入足够长度的种植体。
  2. 骨宽度不足: 牙槽骨过窄,无法容纳种植体的直径。
  3. 骨高度不足: 上颌窦(鼻窦底部)位置过低,或者下颌神经管位置过高,限制了种植体植入的深度。
  4. 骨质量差: 原有的骨组织疏松、脆弱,无法提供良好的初期稳定性。
  5. 骨缺损: 外伤、肿瘤、感染等原因造成的局部骨缺损。

📍 二、 自体骨的来源(取骨部位)

选择取骨部位主要取决于需要移植的骨量大小、形态、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常见的取骨部位分为口腔内和口腔外两大类:

🦷 1. 口腔内取骨(通常作为首选)

  • 优点: 只需一个手术区域(种植区+取骨区),创伤相对较小,恢复较快,患者接受度高。
  • 缺点: 可获取的骨量有限,通常用于中小范围的骨增量。
  • 常见部位:
  • 上颌结节: 位于上颌最后磨牙的后方区域,骨量相对充足,是获取块状骨或颗粒骨的常用部位,取骨时需注意保护上颌窦。
  • 颏部(下巴正下方): 颏部皮质骨较厚,可获取块状骨或骨条,常用于下颌骨增量。重要: 取骨时必须避开颏神经孔(颏孔),避免损伤颏神经导致下唇麻木。
  • 下颌升支(下颌骨后外侧): 骨量丰富,可获取大量块状骨或颗粒骨,取骨通常在磨牙后区进行,需注意保护下牙槽神经管。
  • 磨牙后区: 位于上下颌最后磨牙的后方区域,是获取颗粒骨或少量块状骨的便捷部位。
  • 拔牙窝: 对于新鲜拔牙窝,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拔牙的同时或稍后,利用拔牙窝内部分骨组织进行移植(如引导骨再生技术的一部分)。

🦴 2. 口腔外取骨

  • 优点: 可获取大量的骨组织(尤其是松质骨),是进行大范围骨增量的主要选择。
  • 缺点: 需要在身体另一个部位做手术切口,创伤相对较大,恢复期较长,患者可能需要住院(尤其是取髂骨),存在额外的手术风险和术后不适。
  • 常见部位:
  • 髂骨(骨盆): 最常用的口腔外取骨部位,分为髂嵴(骨盆边缘)和髂窝(骨盆内侧面),可获取大量的皮质骨和松质骨,松质骨富含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活性高,取骨通常在全麻下进行。
  • 胫骨(小腿骨): 主要获取皮质骨,取骨相对简单,但可获取量通常小于髂骨,且术后可能影响腿部活动。
  • 颅骨(顶骨): 主要获取皮质骨,取骨量有限,且手术部位特殊,较少用于常规种植牙骨增量。
  • 肋骨: 可获取皮质骨和松质骨,但取骨量中等,且需开胸或开腹(取肋软骨),创伤较大,应用较少。

📍 三、 取自体骨的手术过程(概述)

  1. 术前评估与计划:
  • 影像学检查: 拍摄CBCT(锥形束CT)精确测量缺骨区域的骨量、形态,评估取骨部位的骨量、重要解剖结构(神经、血管、窦腔)的位置。
  • 全身评估: 评估患者全身健康状况(如凝血功能、糖尿病控制情况、是否吸烟等),排除手术禁忌症。
  • 制定方案: 医生根据缺骨情况、患者意愿和身体状况,确定取骨部位、移植方式(块状骨、颗粒骨、混合骨)、是否需要钛网等辅助固定。
  1. 麻醉:
  • 局部麻醉: 对于口腔内小范围取骨(如上颌结节、颏部小量取骨)。
  • 镇静+局部麻醉: 对于口腔内较大范围取骨或患者紧张的情况。
  • 全身麻醉: 对于口腔外取骨(如取髂骨)或复杂的口腔内取骨手术。
  1. 取骨操作:
  • 切口: 在取骨部位做切口(如颏部、下颌升支后缘、髂嵴)。
  • 翻瓣: 切开粘膜/骨膜,翻开软组织,暴露取骨区的骨面。
  • 取骨:
  • 颗粒骨: 使用骨凿、超声骨刀、环钻或专门的取骨器械(如骨勺)刮取或钻取松质骨和皮质骨颗粒。
  • 块状骨: 使用骨凿、超声骨刀或来复锯等工具,精确切割获取所需大小和形状的骨块(如骨条、骨块),取骨时需特别小心保护下方的重要结构(神经、血管)。
  • 处理取骨区: 对取骨区进行止血(骨蜡、止血材料),检查有无骨折,对于口腔内取骨,通常需要缝合关闭伤口,对于髂骨等,需要放置引流管。
  • 移植骨处理: 取出的骨组织根据需要进行处理(如研磨成颗粒、修剪成所需形状),有时会混合自体血液或骨诱导材料(如自体骨膜、骨生长因子)。
  1. 骨移植与固定:
  • 将处理好的自体骨移植到缺骨区域。
  • 块状骨移植: 通常需要用钛钉、钛板或钛网等固定装置将骨块稳定在移植区域,确保其位置不动,利于愈合。
  • 颗粒骨移植: 颗粒骨可以填入骨缺损区,上方覆盖可吸收或不可吸收的屏障膜(引导骨再生技术),防止软组织长入,引导骨组织生长。
  • 混合移植: 常用块状骨提供支撑框架,颗粒骨填充间隙。
  1. 缝合: 缝合移植区域的软组织(牙龈),保护移植骨。

  2. 取骨区处理: 缝合关闭取骨区的伤口,对于髂骨等,放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肌肉、筋膜、皮肤。

📍 四、 术后护理与恢复

  1. 休息与饮食: 术后需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口腔内取骨后,遵医嘱流质或软食,避免用取骨区和移植区咀嚼,髂骨取骨后,需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或提重物。
  2. 口腔卫生: 保持口腔清洁,医生会指导如何轻柔地清洁手术区域,预防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漱口水。
  3. 药物: 按时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止痛药和消肿药。
  4. 复诊: 按时复诊,医生会检查伤口愈合情况、拆线(通常7-14天)、评估移植骨愈合情况。
  5. 愈合时间:
  • 初期稳定: 移植骨与宿主骨初步结合通常需要3-6个月
  • 骨成熟: 移植骨完全改建、成熟,达到足够强度以支持种植体,通常需要4-9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尤其对于大块骨移植或取自髂骨的移植)。
  • 取骨区恢复: 口腔内取骨区恢复较快(1-2周基本愈合),髂骨取骨区疼痛和不适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
  1. 种植体植入: 在确认移植骨充分愈合、骨量足够后,进行第二次手术,植入种植体。

📍 五、 风险与并发症

  • 常见风险(所有手术): 出血、感染、疼痛、肿胀、麻木感(通常暂时性)。
  • 取骨部位特有风险:
  • 神经损伤: 如取颏骨损伤颏神经(下唇麻木),取下颌升骨损伤下牙槽神经(下颌牙麻木),取髂骨损伤髂腹股沟神经(腹股沟区麻木或疼痛),多数是暂时性的,少数可能永久。
  • 血肿/血清肿: 取骨部位出血形成血块或液体积聚。
  • 伤口裂开/感染: 取骨区或移植区伤口感染、裂开。
  • 供区疼痛/功能障碍: 取骨部位(尤其髂骨)长期疼痛、活动受限(如行走困难)。
  • 骨折: 取骨部位或移植区发生骨折(较少见)。
  • 移植骨失败/吸收: 移植骨未能与宿主骨良好结合或发生过多吸收,导致骨量不足。
  • 上颌窦穿孔(取上颌结节时): 需要修补处理。

📍 六、 重要提示

  1. 个体化方案: 是否需要取自体骨、取哪里、取多少、如何移植,都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或种植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后制定个体化方案。
  2. 技术要求高: 取骨手术和骨移植手术技术要求高,需要精确的解剖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巧,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医生至关重要。
  3. 权衡利弊: 医生会详细解释取自体骨的必要性、不同取骨部位的优缺点、预期效果、风险和费用,帮助患者做出知情选择。
  4. 替代材料: 除了自体骨,还有异体骨(他人捐赠骨)、异种骨(动物骨)、人工骨(骨替代材料,如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等,自体骨因其良好的骨诱导性、骨传导性和无免疫排斥反应,仍是金标准,尤其在需要大量骨移植或骨质量要求高的病例中,但在某些情况下,医生也会考虑使用骨替代材料或结合自体骨使用。

种植牙取自体骨是一个有创但效果确切的骨增量技术。 它通过从患者自身获取骨组织来修复缺损,为成功种植牙奠定基础,整个过程涉及术前精密评估、选择合适的取骨部位、精细的手术操作以及漫长的愈合期,患者应充分了解其必要性、流程、风险和恢复时间,并与医生密切配合,以达到最佳的种植效果。💪🏻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