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后上牙冠磨邻牙?别慌!牙科专家详解原因、危害与解决方法
“明明做了种植牙,怎么新装的牙冠总蹭旁边的牙?吃饭时酸痛、塞牙,甚至感觉邻牙变松了?”这是不少种植牙患者术后会遇到的问题——种植牙后上牙冠磨邻牙,别担心,作为从业15年的牙科专家兼高级内容策划,今天我们就来一次性讲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对邻牙有没有伤害?到底该怎么解决?如何预防?

先搞懂:什么是“种植牙后上牙冠磨邻牙”?
简单说,就是种植牙的牙冠(也就是暴露在口腔里的“假牙部分”)在咬合或咀嚼时,异常接触到了旁边的天然牙(邻牙),导致邻牙被磨损、酸痛,甚至影响咀嚼功能。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上牙(上颌种植牙)或下牙,但上颌牙更常见,因为上颌骨骨质相对疏松,种植体植入时角度稍偏差,就容易让牙冠位置异常,进而“欺负”邻牙。
为什么会磨邻牙?5大常见原因拆解
种植牙是精密修复,但术后牙冠磨邻牙,往往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结合临床案例,主要有以下5个“元凶”:
原因1:牙冠制作精度不足——“尺寸没量准,戴上去就打架”
种植牙牙冠需要通过“取模”来获取口腔数据,再由技工所加工制作,如果取模时:
- 印模材料没完全贴合种植体和邻牙;
- 技工加工时误差过大(比如邻接点过紧或过松);
- 牙冠形态没模拟天然牙的邻接关系(正常邻接点应该是“点接触”,而非“面接触”或“缝隙”);
就会导致牙冠和邻牙“亲密接触”,稍微一动就磨邻牙。
原因2:咬合调整没做好——“咬高点,一咬就晃”
种植牙的咬合调整是关键步骤!就像给轮胎做四轮定位,如果牙冠上存在“咬合高点”(也就是某一点比其他牙先接触),咀嚼时这个高点就会承受过大力量,同时带动邻牙跟着受力,久而久之就会被磨耗。
尤其上颌种植牙,咬合时需要承受“垂直力”和“水平力”,如果医生没精细调磨,牙冠稍微凸起一点,就可能成为“磨牙利器”。
原因3:邻牙本身有问题——“邻牙不‘规矩’,牙冠也跟着遭殃”
有些患者邻牙本身就有问题,
- 邻牙倾斜、移位,导致和种植牙牙冠的间隙异常;
- 邻牙有蛀牙、牙体缺损,边缘不整齐;
- 邻牙做过牙冠,形态和种植牙不匹配;
这种情况下,即使种植牙牙冠本身没问题,也会因为邻牙“不配合”而被磨损。
原因4:种植体位置或角度偏差——“地基没打好,房子容易歪”
种植牙的“地基”是种植体,如果植入时:
- 种植体角度倾斜(比如向邻牙方向偏);
- 种植体深度不够或过深;
- 种植体位置偏离牙弓正常曲线;
就会导致上部牙冠的位置异常,即使牙冠做得再完美,也无法和邻牙形成正常邻接,必然出现磨邻牙的问题。
原因5:材料选择不当——“太硬的牙冠,可能‘欺负’软的邻牙”
目前种植牙冠材料主要有全瓷、烤瓷、金属等,其中全瓷牙硬度高(莫氏硬度7-8,接近天然牙),但若咬合没调好,长期异常磨损邻牙;而烤瓷牙金属内冠较软,相对不容易磨损邻牙,但美观度稍差。
如果患者邻牙牙釉质较薄(比如中老年人),或者本身有牙齿敏感,硬度高的全瓷牙冠可能会加剧邻牙磨损。
磨邻牙不处理?小心这4大危害!
很多患者觉得“磨一点没关系”,其实长期牙冠磨邻牙,会引发连锁问题:
危害1:邻牙磨耗、敏感——牙齿变“薄”,吃冷热就酸痛
牙冠长期异常摩擦邻牙,会磨损邻牙的牙釉质(牙齿最外层的保护层),露出内层的牙本质,牙本质布满牙本质小管,一旦受到冷、热、酸、甜刺激,就会产生剧烈酸痛,甚至不敢咀嚼。
危害2:邻牙松动、脱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正常咬合时,牙齿受力均匀;但如果牙冠存在咬合高点,咀嚼力会集中在邻牙和种植牙之间,长期异常受力会导致邻牙牙周组织受损(牙槽骨吸收),最终出现松动,甚至脱落。
危害3:食物嵌塞、牙周病——“牙缝变大,牙龈发炎”
牙冠和邻牙之间缝隙异常(过紧或过松),会导致食物嵌塞,食物残渣堆积在牙缝里,刷牙刷不掉,会滋生细菌,引发牙龈炎(牙龈红肿、出血)、牙周炎(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甚至导致邻牙“报废”。
危害4:咬合紊乱、颞下颌关节问题——“下巴响、张嘴疼”
长期单侧或局部牙齿异常磨损,会导致咬合平衡被打破,患者可能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表现为张嘴时关节弹响、疼痛,甚至头痛、颈部不适。
发现磨邻牙?别自己扛,3步解决!
如果种植牙后出现牙冠磨邻牙的情况,千万别“硬扛”,也别自行用工具调整,正确做法是:
第一步:及时复诊,让医生“找病因”
尽快到原种植机构或正规医院口腔科,医生会通过以下方式检查:
- 咬合纸检查:让患者反复咬合,观察咬合纸上的印记,找到“咬合高点”;
- 模型分析:取口腔模型,在 articulator(咬合模拟器)上分析牙冠和邻牙的邻接关系、咬合轨迹;
- X光片检查:查看种植体位置、角度是否正常,排除种植体本身的问题;
- 邻牙检查:评估邻牙是否有倾斜、蛀牙、牙周问题等。
第二步:针对原因,精准处理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情况1:牙冠制作精度不足/咬合高点——重新调磨或重做牙冠
如果问题是咬合高点,医生会用咬合纸标记高点,用高速手机精细调磨牙冠,直到咬合均匀;如果调磨后仍无法解决(比如牙冠形态异常、邻接点过紧),则需要重新取模制作牙冠(通常选择数字化取模,精度更高)。
情况2:种植体位置/角度偏差——修复基台调整或种植体修复
如果种植体植入角度偏差较大,导致牙冠位置异常,可能需要:
- 更换角度基台:通过调整基台角度,纠正牙冠位置;
- 严重时:若种植体位置偏差无法通过基台纠正,可能需要拆除种植体,重新植入(但这种情况较少,需医生评估)。
情况3:邻牙本身有问题——先治疗邻牙,再调整牙冠
如果邻牙有蛀牙、牙体缺损或倾斜,需先治疗邻牙(比如补牙、做牙冠、正畸矫正),再根据邻牙的新形态,调整或重做种植牙牙冠,确保两者邻接正常。
情况4:材料不适配——更换合适材料的牙冠
如果邻牙牙釉质较薄,且之前硬度较高的全瓷牙冠导致磨损明显,医生可能会建议更换为烤瓷牙冠(金属内冠较软,对邻牙磨损小)或低氧化锆全瓷冠(硬度适中,兼顾美观和舒适)。
第三步: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处理完问题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各一次,之后每年1次),医生会检查牙冠磨损情况、咬合状态、邻牙健康等,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复发。
如何预防种植牙后牙冠磨邻牙?3招提前避坑!
与其出现问题再解决,不如提前预防,种植牙前和术后,做好这3点,能大幅降低磨邻牙的风险:
预防1:选对机构和医生——技术是“金标准”
种植牙是“精密活”,医生的技术和经验直接影响种植效果,建议选择:
- 正规口腔医院或有资质的诊所: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种植医生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
- 经验丰富的种植医生:优先选择有10年以上种植经验、案例量大的医生(比如年种植量500例以上),能精准把控种植体植入角度和咬合调整;
- 数字化设备支持:选择有CBCT(口腔锥形束CT)、数字化口扫仪的机构,术前可模拟种植体位置,降低植入误差。
预防2:术前充分沟通——把“邻牙情况”告诉医生
很多患者觉得“医生会安排”,其实术前沟通很重要!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
- 邻牙是否有倾斜、蛀牙、牙周问题;
- 之前是否有牙齿磨损、咬合紊乱史;
- 对牙冠材料的偏好(美观度、硬度等)。
医生会根据你的口腔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种植方案,比如是否需要先治疗邻牙、选择哪种基台和牙冠材料等。
预防3:术后做好护理——定期复查+正确使用
种植牙不是“一劳永逸”,术后护理很关键:
- 避免用种植牙咬硬物:比如坚果、骨头、螃蟹壳等,防止牙冠崩瓷或咬合异常;
- 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每天至少刷牙2次(巴氏刷牙法),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防止食物嵌塞;
- 定期复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之后每年1次,医生会检查牙冠松动度、咬合状态、邻牙健康等,及时调整。
写在最后:种植牙是“精密修复”,有问题早处理!
种植牙被誉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但它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种植体本身,更取决于牙冠制作、咬合调整、术后维护等细节。“牙冠磨邻牙”虽然常见,但只要及时发现、找对原因、正确处理,就能避免对邻牙造成伤害。
如果你或家人正遇到种植牙后牙冠磨邻牙的问题,别犹豫,尽快找专业医生检查!早发现、早处理,才能让种植牙用得更久、更舒服。
互动话题:你做种植牙后遇到过类似问题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我们一起交流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