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牙齿出血现在能矫正吗?2025最新指南来了

牙齿出血通常不建议直接开始矫正牙齿,这通常意味着你的牙龈或牙周组织存在炎症或其他问题。矫正牙齿前,必须先查明并治疗出血的原因,确保牙周健康稳定。

牙齿出血现在能矫正吗?2025最新指南来了-图1

以下是详细解释:

🦷 牙齿出血的常见原因

  1. 牙龈炎: 最常见的原因,由于牙菌斑和牙结石堆积,刺激牙龈发炎,导致红肿、易出血(刷牙或咬硬物时)。
  2. 牙周炎: 更严重的牙周组织疾病,牙龈炎未及时治疗,炎症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导致牙龈萎缩、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不仅出血,还可能引起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
  3. 刷牙方式不当: 使用硬毛牙刷、用力过猛或方法不正确,会损伤牙龈导致出血。
  4. 牙缝过大/食物嵌塞: 食物残渣堆积在牙缝中,刺激牙龈。
  5. 全身性疾病: 如糖尿病(影响伤口愈合和抗感染能力)、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C缺乏)等,也可能导致牙龈易出血。
  6. 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抗凝药、抗癫痫药、化疗药)可能导致牙龈增生或出血倾向。
  7. 激素变化: 如青春期、怀孕期间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使牙龈更敏感易出血(妊娠性龈炎)。

🔍 为什么矫正前必须先解决出血问题?

  1. 矫正会加重牙周负担: 牙齿矫正器(托槽、弓丝等)本身就会增加清洁难度,更容易堆积食物残渣和菌斑,如果牙龈或牙周本身就有炎症,矫正过程会显著加重炎症,导致出血更严重、牙龈退缩加速、牙槽骨吸收加剧。
  2. 影响矫正效果和稳定性:
    • 炎症导致牙齿移动异常: 在炎症状态下,牙齿移动的生物学环境不稳定,可能影响牙齿移动的速度、方向和最终位置。
    • 骨吸收风险增加: 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已经受损,矫正过程中的牙齿移动会进一步刺激牙槽骨,可能导致不可逆的骨吸收,甚至牙齿松动脱落。
    • 影响矫正后稳定: 牙周组织不健康,矫正结束后牙齿也更容易复发到原来的位置。
  3. 增加治疗难度和风险: 在炎症未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矫正,治疗过程会更复杂,并发症风险更高,后期维护也更困难。
  4. 延误治疗: 如果在牙周状况不佳时强行矫正,最终可能因为严重的牙周问题导致矫正失败,甚至需要拔除牙齿,得不偿失。

📍 正确的处理流程

  1. 立即就诊牙周科: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告诉医生你想矫正牙齿,但目前有出血问题,牙周医生会进行全面的牙周检查,包括:
    • 口腔卫生评估。
    • 牙龈探诊(测量牙周袋深度)。
    • 牙结石检查。
    • X光片评估牙槽骨状况。
    • 必要时进行血液检查排除全身性疾病。
  2. 进行牙周基础治疗:
    • 洁治(洗牙): 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
    •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 治疗牙周炎,清除牙周袋内的菌斑和牙结石,平整牙根表面,促进牙龈重新附着。
    • 口腔卫生指导: 医生会教你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使用牙线/牙缝刷、冲牙器等,并强调在整个矫正过程中保持良好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 可能需要的其他治疗: 如牙周手术(翻瓣术、骨移植等)控制更严重的炎症和骨缺损。
  3. 牙周状况稳定后再评估矫正:
    • 经过系统牙周治疗和严格的口腔卫生维护后,牙龈出血停止,牙周炎症得到控制,牙槽骨状况稳定(没有进行性吸收)。
    • 牙周医生会确认你的牙周状况适合进行牙齿矫正。
  4. 开始牙齿矫正: 在牙周健康稳定的基础上,正畸医生会制定适合你的矫正方案,开始佩戴矫治器。
  5. 矫正期间及结束后:
    • 加强口腔卫生: 矫正期间清洁难度更大,必须更频繁、更仔细地刷牙、使用牙线、牙缝刷、冲牙器等,防止菌斑堆积导致复发。
    • 定期牙周维护: 即使在矫正期间,也要按牙周医生的要求定期(如每3-6个月)进行牙周复查和维护性洁治,防止炎症复发。
    • 保持器佩戴: 矫正结束后,必须严格佩戴保持器,并继续维护牙周健康,以维持矫正效果。

牙齿出血是口腔发出的警报信号,表明牙龈或牙周存在健康问题,在这些问题得到诊断、治疗并稳定之前,绝对不能贸然开始牙齿矫正,强行矫正不仅效果不佳,还可能对牙周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导致牙齿脱落。

正确的做法是:先看牙周医生,查明出血原因,进行系统治疗,待牙周健康稳定后,再在正畸医生和牙周医生的共同评估和监控下开始牙齿矫正。 整个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成功的关键!💪🏻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