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牙齿(正畸治疗)是一个系统且分阶段的过程,通常需要1.5到3年甚至更长时间,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 阶段一:咨询与评估阶段
-
初诊咨询:
- 目的: 初步了解你的需求、主诉(如牙齿不齐、咬合问题、面部美观等),医生进行初步检查。
- 医生会询问你的病史、口腔习惯、对治疗的期望,并检查牙齿排列、咬合关系、面部比例、口腔健康状况等。
- 结果: 初步判断你是否需要正畸治疗,以及大概的治疗方向和复杂程度。
-
全面检查与资料收集:
- 目的: 获取全面的诊断信息,为制定精准的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 口腔检查: 详细检查牙齿、牙龈、牙周状况(是否有牙龈炎、牙周炎)、龋齿等。
- X光片:
- 全景片(曲面断层片): 观察全口牙齿、牙根、牙槽骨、颌骨、关节等情况。
- 头颅侧位片: 测量分析面部骨骼结构、牙齿与颌骨的关系、上下颌位置、软组织轮廓等,是制定治疗计划的关键。
- 根尖片: 必要时拍摄个别牙齿的X光片。
- 口内/口外照片: 记录牙齿排列、咬合、面部微笑、侧面轮廓等。
- 模型: 用藻酸盐或硅橡胶取模,灌制石膏模型,用于测量、诊断、制作矫正器(如保持器)以及方案沟通。
- 其他: 如颞下颌关节检查、牙周专科检查(如有需要)等。
📋 阶段二:诊断与方案设计阶段
-
诊断分析:
- 目的: 综合所有收集到的信息,明确存在的问题(牙齿拥挤、稀疏、反颌(地包天)、深覆颌、深覆盖、中线不齐、面部不对称等)及其原因(骨骼问题?牙齿大小问题?)。
- 医生在头影测量片上进行分析,测量各种角度和距离,评估骨骼、牙齿、软组织的关系。
-
制定治疗计划:
- 目的: 确定最终的治疗目标、方法、步骤、时间、费用以及可能的并发症。
- 明确治疗目标: 达到什么样的咬合关系、牙齿排列、面部美观效果。
- 选择矫正器类型: 根据你的情况、美观需求、预算等,选择传统金属托槽、陶瓷托槽、自锁托槽、舌侧矫正器、隐形矫正器(如隐适美、时代天使)等。
- 确定拔牙与否: 对于严重拥挤或前突的病例,可能需要拔除部分健康牙齿(通常为前磨牙)为牙齿排齐和内收提供空间,医生会详细解释拔牙的必要性和利弊。
- 设计治疗步骤: 如何排齐牙齿、关闭拔牙间隙(如需要)、调整咬合、调整中线、精细调整等。
- 预估治疗时间: 通常1.5-3年不等。
- 沟通与知情同意: 医生会详细向你解释整个计划、预期效果、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疼痛、口腔溃疡、牙齿脱矿、根尖吸收等)、费用明细、复诊要求等,你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 阶段三:治疗前准备阶段(如需要)
- 口腔健康准备:
- 目的: 确保口腔在开始矫正前处于健康状态,避免矫正过程中或结束后出现严重问题。
- 洗牙: 清除牙结石和菌斑。
- 补牙: 治疗所有蛀牙。
- 牙周治疗: 如果有牙龈炎或牙周炎,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洁治、刮治)并控制稳定。
- 拔牙(如计划中): 在矫正开始前拔除需要拔除的牙齿。
- 其他口腔问题处理: 如智齿问题、不良修复体等。
🦷 阶段四:矫正器佩戴与主动治疗阶段
-
粘接托槽/戴矫正器:
- 目的: 将矫正装置固定在牙齿上,开始施加矫治力。
- 传统/自锁托槽/陶瓷托槽: 牙医用专用粘接剂将金属或陶瓷小托槽精确地粘在牙齿表面,对于自锁托槽,安装过程稍复杂。
- 隐形矫正器: 医生会给你第一副(或初始几副)透明的牙套,并指导如何佩戴和摘取。
- 感受: 刚戴上时会有异物感、轻微疼痛或不适(持续几天),说话可能暂时受影响,唾液分泌增多,几天后会逐渐适应。
-
定期复诊与调整:
- 目的: 监控牙齿移动情况,更换矫正力(如更换弓丝、调整托槽位置、更换下一副隐形牙套),确保牙齿按计划移动。
- 复诊频率: 通常4-6周一次(传统托槽),隐形矫正可能8-12周一次(具体遵医嘱)。
- 调整操作:
- 传统托槽:更换更粗或不同形态的弓丝、加力(如弯曲弓丝、挂橡皮圈)、调整托槽位置、更换橡皮圈/结扎丝。
- 隐形矫正:更换为下一副新的牙套(通常每1-2周更换一副),医生会检查佩戴情况和牙齿移动进度。
- 每次复诊后: 通常会有几天轻微酸胀不适感,这是牙齿在移动的正常反应。
- 关键操作:
- 使用颌间牵引(橡皮圈): 在某些阶段(如调整咬合、关闭间隙、纠正中线)需要患者自己佩戴橡皮圈,每天更换,对治疗成败至关重要。
- 使用口外弓/头帽: 少数需要大量移动牙齿或控制颌骨生长的病例可能需要。
-
治疗中期评估:
- 目的: 在大部分牙齿排齐、咬合关系初步建立后,进行评估,确认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需要微调方案。
- 可能需要拍摄新的X光片或模型,医生会检查牙齿位置、咬合、面部变化。
🦷 阶段五:矫正结束与保持阶段
-
拆除矫正器:
- 目的: 当牙齿移动达到预定目标,排列整齐、咬合关系稳定后,拆除所有矫正装置。
- 去除托槽/弓丝: 医生会用专用工具小心地去除托槽和弓丝。
- 清洁牙齿表面: 去除残留的粘接剂,抛光牙齿。
- 拆除隐形牙套: 停止佩戴最后一副牙套。
- 感受: 拆除后牙齿表面会感觉光滑,但牙齿会有一定的松动感(这是正常的),牙龈可能有些敏感。
-
取保持器模型:
- 目的: 为制作保持器取模。
- 取下牙齿最终的印模,灌制模型。
-
佩戴保持器:
- 目的: 极其重要! 矫正结束后,牙齿需要时间在新的位置上稳定下来(牙槽骨改建、牙周组织适应),防止复发。
- 保持器类型:
- 活动保持器: 最常见的是透明压膜保持器(类似隐形牙套),或带有金属丝的霍利保持器,需要全天佩戴(除吃饭刷牙外)至少几个月,之后逐渐过渡到仅夜间佩戴。
- 固定保持器: 通常粘接在牙齿的内侧面(舌侧),常见于下前牙,通常需要长期佩戴(数年甚至终身),需特别注意清洁。
- 佩戴要求: 医生会明确告知佩戴时间和方式。严格遵守佩戴要求是防止复发、保证治疗效果持久的关键! 即使感觉牙齿很稳定,也不能擅自停戴。
- 保持器类型:
📌 总结关键点
- 个体化差异: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治疗阶段和时长会有很大差异。
- 医患合作: 患者的配合度(如佩戴橡皮圈、注意口腔卫生、按时复诊、正确佩戴保持器)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 口腔卫生: 矫正期间口腔清洁难度增大,必须更加认真刷牙、使用牙线/冲牙器、定期洗牙,否则极易导致蛀牙、牙龈炎、牙周炎。
- 保持是终身课题: 矫正结束不等于治疗完全结束,佩戴保持器是防止复发的必要措施,需要长期坚持。
- 专业医生: 整个过程必须在专业的正畸医生指导下进行。
了解这些阶段有助于你对矫正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并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治疗,最终获得健康、美观的牙齿和咬合关系,祝你矫正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