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手术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全面的检查,以确保手术安全、可行,并制定最适合您个人的种植方案,这些检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大类:

🦷 一、口腔局部检查
-
牙齿缺失情况评估:
- 缺牙位置、数量、时间: 确定具体缺失哪些牙齿,缺失多久(长期缺牙会导致牙槽骨吸收)。
- 邻牙状况: 检查相邻牙齿是否有龋坏(蛀牙)、牙周病、松动、过度磨耗等问题,是否需要先期治疗。
- 对颌牙状况: 检查与缺牙相对的牙齿是否有伸长、过度磨损或咬合创伤等问题,这会影响种植后的咬合关系设计。
-
牙周健康状况评估:
- 牙龈炎/牙周炎: 这是种植成功的关键前提,如果存在活动性牙周炎(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必须先进行系统性的牙周治疗(如洁治、刮治、根面平整等),待牙周炎症得到控制、稳定后才能进行种植手术,否则,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极高。
- 口腔卫生状况: 评估患者的口腔卫生习惯和清洁能力,良好的口腔卫生是维持种植体长期健康的基础,如果卫生习惯差,需要先进行口腔卫生指导。
-
咬合关系评估:
- 咬合分析: 检查患者的咬合是否稳定、有无早接触、干扰、创伤性咬合等问题,不良的咬合力可能对种植体造成过大负担,影响长期稳定性。
- 颌骨关系: 评估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是否正常,是否有偏颌、深覆合、深覆盖等问题,这些可能影响种植体的位置和角度设计。
-
口腔软组织评估:
- 牙龈厚度、质量: 足够厚度的牙龈有助于包裹种植体颈部,形成良好的生物学封闭,防止细菌侵入。
- 系带、肌肉附着点: 评估系带位置是否影响种植体位置或修复体的美观和功能,肌肉附着点是否可能压迫种植区域。
- 黏膜健康状况: 检查黏膜有无炎症、溃疡、白斑等病变。
-
颌骨形态与触诊:
- 骨量评估(初步): 医生会通过手指触诊、叩诊等初步判断缺牙区牙槽骨的厚度、高度、密度以及有无骨隆突、倒凹等异常形态,但这只能提供非常粗略的信息。
📷 二、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
影像学检查是评估骨量、确定种植方案的核心依据。
-
根尖片:
- 目的: 初步观察缺牙区牙槽骨的高度、宽度(非常有限),了解邻牙根尖状况。
- 局限性: 2D影像,有放大和变形,无法精确测量三维骨量,尤其对于后牙区或骨量不足的情况评估价值有限。
-
曲面断层片:
- 目的: 提供全口颌骨的大致影像,可以同时观察上下颌牙槽骨的整体情况、重要的解剖结构(如上颌窦、下颌神经管)、邻牙状况等。
- 局限性: 2D影像,存在明显的放大和失真,对于精确测量种植区骨量(尤其是高度和宽度)以及判断重要解剖结构的精确位置和距离不够准确。
-
锥形束CT:
- 目的: 种植前评估的金标准,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立体影像。
- 精确测量骨量: 精确测量缺牙区牙槽骨的高度、宽度、骨密度(骨松质/骨皮质比例)。
- 识别重要解剖结构: 清晰显示上颌窦底、下颌神经管(管内有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颏孔、鼻腔底的位置、形态以及与种植区域的精确距离,这是避免手术损伤关键神经血管的安全保障。
- 评估骨缺损: 明确骨缺损的类型、范围和程度。
- 评估骨质量: 骨密度是影响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和长期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 模拟种植: 医生可以在CBCT图像上进行虚拟种植规划,确定最佳的种植体位置、角度、长度和直径,避开重要结构,优化骨接触。
-
其他可能需要的影像:
- 研究模型: 基于口内取模制作的石膏模型,用于分析咬合关系、制作外科导板(如果需要)或最终修复体。
- 口内扫描: 数字化获取牙齿和牙槽形态,用于制作导板或设计修复体。
- X光牙片: 对于邻牙可能需要单独拍摄根尖片。
🧑⚕️ 三、全身健康状况评估
种植手术是一种外科手术,需要评估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是否耐受手术和术后恢复。
-
病史询问:
- 系统性疾病: 重点询问是否有:
-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史、心律失常等,血压需控制在安全范围内(lt;160/100 mmHg)。
- 糖尿病: 血糖控制情况至关重要,未控制的糖尿病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和影响骨结合,糖化血红蛋白(HbA1c)通常需要控制在7%以下(具体目标可能因医生和患者情况而异)。
- 出血性疾病: 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
- 骨质疏松症: 通常不影响种植,但长期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如治疗骨质疏松或骨转移癌)的患者,颌骨坏死风险增加,需要特别评估和谨慎处理。
- 免疫系统疾病: 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后)。
- 肾脏疾病: 透析患者需特别注意。
- 肝脏疾病: 如肝炎、肝硬化等,影响凝血功能。
- 呼吸系统疾病: 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评估手术耐受性。
- 精神疾病: 如严重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可能影响术后护理和依从性。
- 过敏史: 对药物(特别是抗生素、麻醉药)、材料(如钛金属)的过敏史。
- 手术史、住院史: 特别是颌面部手术史、放疗史(头颈部放疗会严重影响骨愈合)。
- 用药史: 详细列出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特别是:
-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 如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利伐沙班等,需要评估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以避免术中或术后出血过多。必须由内科医生和种植医生共同决策。
- 激素类药物: 如长期使用激素。
- 双膦酸盐类药物: 如前述。
- 其他: 如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 系统性疾病: 重点询问是否有:
-
体格检查:
- 生命体征: 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
- 一般状况: 精神状态、营养状况、体格发育等。
- 颌面部检查: 检查张口度、开口型、颞下颌关节状况。
- 淋巴结检查: 颌下、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
-
实验室检查(根据需要):
- 血常规: 检查有无贫血、感染迹象。
- 凝血功能: 如有服用抗凝药或出血倾向风险,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
-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 肝肾功能: 评估重要器官功能。
- 传染病筛查: 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根据医院规定和患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
🧍 四、患者自身情况评估
- 口腔卫生习惯与依从性: 评估患者能否并愿意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定期复诊。
- 吸烟情况: 吸烟是种植牙失败(尤其是种植体周围炎)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重度吸烟者(每天>10支)种植失败风险显著增加,强烈建议患者在种植前戒烟,至少在围手术期严格戒烟,医生会评估吸烟史和戒烟意愿。
- 经济状况与期望值: 了解患者的经济预算和对种植修复体的期望(美观、功能、耐用性等),以便制定现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 时间安排: 了解患者的时间安排,种植治疗通常需要多次就诊和较长的治疗周期(数月)。
种植牙前的检查是一个系统、全面、个体化的过程,目的是:
- 确保安全: 评估全身状况,排除手术禁忌症,避免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
- 评估可行性: 通过影像学精确评估骨量、骨质量和重要解剖结构,判断是否具备种植条件。
- 制定最佳方案: 基于所有检查结果,设计出最符合患者解剖条件、功能需求、美学期望和经济能力的个性化种植方案(包括种植体选择、手术方式、修复方案等)。
- 预测成功率: 识别潜在风险因素(如牙周病、糖尿病、吸烟),并在术前进行干预或管理,提高种植体的长期成功率。
- 管理患者期望: 通过充分沟通,让患者了解治疗过程、时间、费用、潜在风险和预期效果。
进行种植牙前,务必选择正规的口腔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种植医生,并积极配合完成所有必要的检查。 这些检查是种植牙成功和安全的重要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