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骨吸收为何频发?最新研究揭秘关键诱因!

种植牙发生骨吸收是一个复杂且多因素导致的现象,它指的是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的体积减少,骨吸收是种植牙长期成功的主要挑战之一,其发生机制涉及生物学、生物力学和临床技术等多个层面,以下是导致种植牙骨吸收的主要原因:

种植牙骨吸收为何频发?最新研究揭秘关键诱因!-图1

生物学因素

  1. 种植体周围炎:

    • 最常见的原因。 这类似于天然牙的牙周炎,但发生在种植体周围,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在种植体表面和周围软组织内形成生物膜,引发慢性炎症反应。
    • 炎症介质释放: 宿主的免疫细胞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1β, IL-6,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这些介质会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吸收。
    • 感染来源: 菌斑堆积是最主要的始动因素,如果口腔卫生维护不佳,菌斑会持续刺激软组织并蔓延至骨-种植体界面。
    • 风险因素: 患者本身有牙周病史、吸烟、糖尿病控制不佳、修复体设计不良(如悬突)、口腔卫生习惯差等都会显著增加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
  2. 种植体表面处理不佳或骨结合失败:

    • 初始稳定性不足: 种植体植入时如果初期稳定性不够(如骨量不足、骨质疏松、手术技术问题),会影响骨细胞的附着和增殖,导致骨结合不良或不稳定。
    • 种植体表面特性: 种植体表面的粗糙度、化学成分和能量特性对骨细胞的附着、增殖和分化至关重要,如果表面处理不当(如污染、氧化层破坏),可能降低生物相容性,影响骨结合质量。
    • 微间隙感染: 种植体与基台连接处存在微小的缝隙,细菌可能在此定植,形成生物膜,沿种植体表面向深部扩散,引发感染性骨吸收。
  3. 手术创伤与热损伤:

    • 术中创伤: 过度翻瓣、骨挤压过大、种植体预备时产热过高(超过47°C)会导致骨细胞坏死,影响骨愈合和骨结合,最终可能导致骨吸收。
    • 骨缺损处理不当: 种植时如果存在骨缺损但未进行良好的植骨或引导骨再生处理,或处理失败,可能导致局部骨吸收。
  4. 软组织健康问题:

    • 牙龈退缩: 种植体周围牙龈退缩后,原本被软组织覆盖的种植体表面和颈部骨面暴露,更容易堆积菌斑,增加感染风险,同时缺乏软组织保护也直接加速了骨吸收。
    • 生物宽度不足: 种植体颈部与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过小,软组织需要向根方迁移以建立“生物学宽度”,这个过程会伴随骨吸收。

生物力学因素

  1. 咬合力过载:

    • 超负荷: 种植体承受的咬合力过大或超过了其周围骨组织的承受能力,会导致骨组织发生适应性改建,表现为骨吸收,常见于:
      • 咬合创伤(如早接触、干扰、夜磨牙)。
      • 种植体数量不足或位置不佳,导致单个种植体受力过大。
      • 种植体直径或长度不足,支持力不够。
      • 修复体设计不合理(如过高的牙尖、过薄的修复体材料、大面积修复体)。
    • 非轴向力: 种植体植入角度不佳,导致咬合力方向不与种植体长轴一致,产生侧向力和扭力,对骨组织产生剪切应力,引发吸收。
  2. 微动:

    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如果存在微小的、超出生理范围的移动(微动),会干扰骨细胞的正常功能,阻止骨结合,甚至导致纤维组织包裹种植体,最终引发骨吸收,这通常与初期稳定性不足或修复体松动有关。

种植体设计与材料因素

  1. 种植体设计:

    • 螺纹设计: 螺纹的形态、深度、间距等影响应力分布和初始稳定性,不合理的螺纹设计可能导致应力集中或初期稳定性不足。
    • 表面处理: 如前所述,表面处理对骨结合至关重要。
    • 颈部设计: 种植体颈部的形态(如锥形、直角)影响软组织附着和生物宽度。
  2. 基台设计:

    • 微间隙位置: 基台与种植体连接处微缝隙的位置(如位于骨下或骨上)影响细菌定植和感染扩散的风险。
    • 适合性: 基台与种植体连接的密合度差,容易藏匿细菌。

患者全身与局部因素

  1. 吸烟: 显著增加种植失败和骨吸收的风险,尼古丁收缩血管,减少血液供应,影响骨愈合和免疫防御能力。
  2. 糖尿病: 控制不佳的糖尿病会损害免疫功能,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从而加速骨吸收。
  3. 骨质疏松症: 虽然骨质疏松本身不一定直接导致种植体失败,但可能影响骨密度和骨质量,增加骨吸收的风险,某些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如双膦酸盐)可能导致颌骨坏死,但发生率极低。
  4. 牙周病史: 有严重牙周病史的患者,其口腔环境可能存在易感因素,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更高。
  5. 口腔卫生习惯差: 无法有效清除菌斑是种植体周围炎和骨吸收的根本原因。
  6. 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骨代谢可能发生变化,修复能力下降,但年龄本身不是绝对禁忌症。
  7. 磨牙症/紧咬牙: 产生异常强大的咬合力,导致过载性骨吸收。

技术因素

  1. 手术计划与执行不当:
    • 骨量评估不足,盲目植入。
    • 种植体位置、角度、深度设计不合理。
    • 植骨或GBR技术失败。
    • 术中损伤重要解剖结构(如下牙槽神经、上颌窦)。
  2. 修复体设计与制作缺陷:
    • 咬合调整不当(早接触、干扰)。
    • 修复体悬突、边缘不密合、表面粗糙,导致菌斑堆积。
    • 修复体材料强度不足或设计不合理导致咬合过载。

种植牙骨吸收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种植体周围炎(细菌感染)和咬合力过载(生物力学因素)是最主要的两大原因,成功的种植牙需要:

  • 严格的患者筛选和风险评估: 控制全身疾病(如糖尿病、戒烟),治疗活动性牙周炎。
  • 精湛的手术技术: 精确的计划、微创操作、保证初期稳定性、良好的植骨/GBR。
  • 优质的种植体系统: 合理的设计、良好的表面处理。
  • 精密的修复体制作: 精密适合、良好的咬合关系、无悬突、易于清洁。
  • 患者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 定期复查和专业洁治(种植体周围刮治)至关重要。

定期复查(通常术后第一年3-6个月一次,之后每年1-2次)和定期的专业洁治(包括种植体周围刮治)是早期发现和处理骨吸收、维护种植牙长期健康的关键,一旦发现骨吸收,需要及时评估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强卫生、调整咬合、治疗感染、必要时进行再生性手术等)。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