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治疗是一个需要时间、耐心和专业配合的系统工程,整个流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 第一阶段:咨询与检查(诊断与设计)
- 
初步咨询:
- 你会与正畸医生进行第一次面谈。
 - 医生会详细询问你的主诉(为什么想矫正牙齿?)、口腔健康史、全身健康状况、过往治疗史等。
 - 医生会进行初步的口腔检查,观察牙齿排列、咬合关系、面部轮廓等。
 - 你可以提出任何疑问和期望,医生会初步判断你是否需要矫正以及大致的治疗方向。
 
 - 
全面检查与数据采集:
- 口腔检查: 更详细的检查,包括牙齿龋坏、牙周健康状况、口腔卫生情况、颞下颌关节情况等。
 - X光片:
- 全景片: 观察全口牙齿、牙根、牙槽骨、颌骨、颌骨关系、埋伏牙、多生牙等情况。
 - 头颅侧位片: 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评估面部骨骼结构、牙齿与颌骨的关系、软组织轮廓等,是制定方案的关键依据。
 - 根尖片: 必要时拍摄,检查个别牙齿的牙根情况。
 - CBCT: 在复杂病例(如严重骨性错颌、埋伏牙位置不明、需要评估牙槽骨三维情况等)中,可能需要拍摄CBCT以获得更精确的三维信息。
 
 - 取模:
- 取研究模型: 用藻酸盐或硅橡胶等材料制取你上下颌牙齿的精确石膏模型,用于在口外研究牙齿排列、咬合关系,并在治疗过程中作为对比。
 - 取数字化模型: 很多诊所使用口内扫描仪直接获取牙齿的三维数字模型,省去了传统取模的不适感,并能快速用于方案设计和3D打印。
 
 - 面部与口内照片: 拍摄正面、侧面、微笑时的面部照片以及口内牙齿各角度的照片,用于记录治疗前的状态、方案设计过程中的模拟以及治疗后的效果对比。
 - 口内扫描(可选): 如果采用数字化方案(如隐形矫正),会进行口内扫描获取精确的牙齿数字模型。
 
 
📋 第二阶段:方案设计与沟通
- 
分析与诊断:
正畸医生会综合所有收集到的信息(X光片、模型、照片、检查结果),对你的错颌畸形类型、严重程度、病因(骨性、牙性、功能性)进行全面分析诊断。
 - 
制定治疗计划:
- 基于诊断结果,医生会为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
- 治疗目标: 明确矫正后希望达到的理想效果(如排齐牙齿、改善咬合、改善面型等)。
 - 治疗方法: 选择最适合你的矫治器类型(传统金属托槽、陶瓷托槽、自锁托槽、隐形矫治器如隐适美/时代天使等)。
 - 拔牙与否: 是否需要拔除某些健康牙齿(通常为前磨牙)为牙齿移动创造空间,这是方案设计中的关键决策,医生会详细解释原因和必要性。
 - 治疗时间预估: 根据复杂程度给出大致的治疗周期(通常1.5-3年)。
 - 治疗阶段划分: 可能包括排齐整平、关闭拔牙间隙、精细调整等阶段。
 - 是否需要辅助治疗: 如需要,可能包括拔除多生牙、修复严重龋齿、牙周治疗、颞下颌关节治疗、甚至需要正颌外科手术(针对严重骨性问题)等。
 
 
 - 基于诊断结果,医生会为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
 - 
方案沟通与知情同意:
- 医生会向你详细解释治疗方案、预期效果、可能的风险、费用、治疗周期、复诊安排等。
 - 你可以充分提问,表达你的想法和顾虑。
 - 在充分理解并同意方案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正式开始治疗。
 
 
🛠 第三阶段:治疗前准备
- 
口腔基础治疗:
- 洗牙: 彻底清洁牙齿表面和龈下结石,为矫正创造健康的口腔环境。
 - 补牙: 治疗所有蛀牙,防止矫正期间龋坏加重。
 - 牙周治疗: 如果存在牙龈炎、牙周炎,必须先进行系统性的牙周治疗(如洁治、刮治、根面平整等),待牙周健康稳定后再开始矫正。
 - 拔牙: 如果方案需要拔牙,通常在正式戴矫治器前完成,拔牙后需要等伤口愈合(约1-2周)再开始矫正。
 - 其他治疗: 如处理残根、残冠、修复不良修复体等。
 
 - 
分牙:
- 在戴矫治器前1-2周左右,医生会在需要放置带环的大臼牙上放置细小的分牙圈(金属丝或弹性橡皮圈)。
 - 目的是在牙齿邻间产生微小间隙,方便后续将带环(金属环)粘固到臼牙上,分牙过程可能有些酸胀感,通常几天后适应。
 
 - 
粘接矫治器:
- 这是矫正正式开始的标志。
 - 清洁牙齿: 彻底清洁牙面,确保粘接牢固。
 - 酸蚀: 在需要粘贴托槽的牙面涂布弱酸,增加表面粗糙度。
 - 涂布粘接剂: 在牙面和托槽背面涂布粘接剂。
 - 粘贴托槽: 医生将托槽精确地粘贴到牙齿表面的预定位置,对于传统托槽,还要在臼牙上粘接带环。
 - 结扎钢丝/放置弓丝: 将矫治弓丝放入托槽槽沟中,并用结扎丝或橡皮圈固定好,对于自锁托槽,则直接关闭锁盖。
 - 调整咬合: 确保咬合没有明显干扰。
 - 交代注意事项: 医生会详细说明戴矫治器后的饮食、口腔卫生、复诊时间、可能的不适及应对方法等。
 
 
🔄 第四阶段:主动治疗阶段(加力与复诊)
- 
复诊调整:
- 频率: 通常每4-8周复诊一次(具体频率取决于矫治器类型、医生方案和牙齿移动速度)。
 - 更换弓丝: 根据治疗阶段更换不同粗细、形态、材质(镍钛丝、不锈钢丝、澳丝等)的弓丝,施加持续轻柔的力来引导牙齿移动。
 - 更换橡皮圈/牵引: 使用橡皮圈(颌间牵引、颌内牵引等)来调整咬合关系、关闭间隙、纠正中线等。
 - 调整托槽/带环: 必要时调整或更换个别托槽。
 - 检查口腔卫生: 医生会检查你的清洁效果,指导或帮助你清洁难以清洁的区域。
 - 检查牙齿移动和咬合情况: 评估进展,必要时调整方案。
 - 处理托槽/带环脱落/损坏: 及时处理脱落或损坏的部件。
 
- 可能的不适: 每次加力后几天内牙齿可能会有酸胀、疼痛感(通常在3-5天内缓解),属于正常现象,可遵医嘱服用止痛药(如布洛芬)。
 
 - 
口腔卫生维护:
- 极其重要! 矫正期间口腔清洁难度大,食物残渣容易滞留。
 - 必须做到: 每天至少刷牙3次(饭后),每次至少3分钟,使用正畸专用牙刷(小头软毛牙刷)、牙间刷、冲牙器、牙线(穿引器辅助)等工具彻底清洁托槽周围、牙龈边缘和牙缝,否则极易导致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严重问题。
 
 - 
饮食注意:
- 避免过硬、过粘、过大的食物: 如坚果、硬糖、口香糖、排骨、螃蟹壳、整块苹果/梨等,以免损坏托槽、带环或弓丝。
 - 避免过甜、过酸的食物饮料: 减少蛀牙风险,避免脱矿(牙齿表面白斑)。
 - 细嚼慢咽: 将食物切成小块,用后牙咀嚼。
 - 多喝水: 有助于清洁口腔。
 
 - 
可能的中期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能会根据进展和新的情况(如需要打骨钉)进行方案的中期调整。
 
✅ 第五阶段:拆除矫治器与保持
- 
拆除矫治器:
- 当牙齿达到预期目标,排列整齐、咬合良好后,医生会拆除托槽、带环和弓丝。
 - 过程相对简单,但拆除后牙齿表面会残留粘接剂,需要打磨抛光。
 
 - 
取模/扫描制作保持器:
- 在拆除矫治器后,立即取模或进行口内扫描。
 - 根据牙齿最终的理想位置,制作保持器,这是防止复发的关键一步!牙齿在新的位置需要时间稳定,牙周组织也需要改建适应。
 
 - 
佩戴保持器:
- 类型:
- 透明压膜保持器: 类似隐形牙套,覆盖整个牙齿表面,美观舒适,但相对脆弱,需小心佩戴和存放。
 - 哈雷保持器: 有一个整体的塑料基托覆盖上颌或下颌牙齿,前面有金属丝环绕牙齿(尤其是前牙)以维持位置,坚固耐用,可进行微调,但美观度稍差。
 - 固定式保持丝: 在部分病例(如下前牙)中,医生可能会在牙齿舌侧粘接一根细丝,永久或半永久性地固定牙齿位置。
 
 - 佩戴要求:
- 初期(通常前6个月到1年): 除了吃饭和刷牙,全天24小时佩戴(包括睡觉)。
 - 后期(通常1-2年后): 医生会根据牙齿稳定情况,改为仅夜间佩戴。
 - 长期: 正畸医生普遍建议终身夜间佩戴保持器,因为牙齿一生都有移动复发的趋势(尤其是前牙)。
 
 
 - 类型:
 
📅 第六阶段:保持期复查
- 定期复查:
- 在保持阶段,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通常开始时每3-6个月一次,稳定后可延长至半年或一年一次)复查。
 - 医生会检查保持器的佩戴情况、牙齿的稳定性和是否有复发迹象。
 - 根据情况,可能需要调整保持器的佩戴时间或更换新的保持器(尤其是压膜保持器容易老化变形)。
 
 
📌 总结关键点
- 时间跨度: 整个过程(包括保持期)通常需要2-4年甚至更长时间(复杂病例或骨性问题可能更长)。
 - 医患合作: 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配合度(按时复诊、严格注意饮食和口腔卫生、正确佩戴保持器)。
 - 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牙齿情况、治疗方案、治疗时间、复诊频率都会有差异。
 - 专业团队: 整个过程需要在专业正畸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可能需要其他口腔专科医生(如牙周科、修复科、外科等)的协作。
 
如果你正在考虑牙齿矫正,建议尽早预约一位正规的正畸医生进行详细的咨询和检查,了解你专属的治疗流程和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