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牙根内收?
在牙齿矫正过程中,牙齿在牙槽骨中移动,牙根内收指的是牙根相对于牙冠,发生了向口腔内侧(舌侧/腭侧)的移动。

想象一下:
- 牙冠:我们能看到的牙齿部分(露在牙龈外面)。
- 牙根:埋在牙槽骨里的部分,负责固定牙齿。
当一颗牙齿需要向口腔内侧移动时(比如把前突的门牙收回去),它的移动方式主要有两种:
- 整体移动:牙根和牙冠同步地向舌侧移动,这是最理想的移动方式,因为牙齿受力均匀,移动稳定,对牙槽骨和牙周组织的刺激相对较小,也最不容易出现牙根吸收等问题。
- 牙根内收:在移动过程中,牙冠先向舌侧移动,而牙根暂时滞后或者也向舌侧移动,但幅度和速度与牙冠不完全一致,结果就是牙根相对于牙冠的位置,显得更靠舌侧了。
📍 为什么需要牙根内收?它在矫正中扮演什么角色?
牙根内收是牙齿矫正,尤其是拔牙矫正中非常关键且常见的一种移动方式,主要原因和目的包括:
- 
内收前牙,改善面型和牙齿突度(最主要目的): - 对于牙齿前突(龅牙)、双颌前突的患者,为了改善面型(如使嘴唇更自然、减少“凸嘴”感),需要将前牙(尤其是门牙)向口腔内移动。
- 当需要内收的量比较大,或者患者的骨骼条件限制(比如上颌骨前突明显)时,单纯依靠整体移动可能无法达到目标,或者需要很长的矫正时间,牙根内收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尤其是拔牙后留下的间隙)更有效地将前牙“收进去”。
- 拔牙矫正的核心机制:拔除某些牙齿(通常前磨牙)后,会获得额外的间隙,利用这个间隙,通过施加特定的力,使前牙(尤其是切牙)的牙冠向舌侧移动,牙根也随之向舌侧移动(即发生内收),从而关闭拔牙间隙,排齐牙齿,改善突度。
 
- 
调整牙齿长轴(倾斜度): 在某些情况下,牙齿原本的倾斜度不理想(比如过于唇倾),牙根内收可以用来调整牙齿的长轴,使其更直立或达到理想的倾斜角度。 
- 
改善咬合关系: 通过内收前牙,可以调整上下前牙的覆盖关系(解决深覆盖),改善后牙的咬合接触。 
- 
为后续移动创造空间或条件: 有时需要先通过牙根内收将某些牙齿移动到更合适的位置,才能进行其他牙齿的移动(如后牙前移)。 
📍 牙根内收是如何实现的?
牙根内收需要精确、轻柔且持续的生物力,正畸医生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 弓丝:使用圆丝(不锈钢丝或镍钛丝)配合滑动法关闭曲或滑动法(将弓丝放入托槽槽沟,利用弓丝的弹性力量,通过托槽和弓丝之间的摩擦力,使牙齿沿着弓丝滑动,实现牙根内收)。
- 颌间牵引:使用橡皮筋连接上下颌的牙齿,产生特定的力,帮助内收前牙。
- 微种植钉(支抗钉):这是现代正畸中实现高效、可控牙根内收的关键工具,医生将微小的钛钉植入颌骨内,作为“支抗点”,通过橡皮筋或弹簧连接微种植钉和需要内收的牙齿,可以提供非常强大、稳定且精准的力,实现高效的牙根内收,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后牙支抗(防止后牙前移)。
- 特殊托槽或附件:有时会使用特定设计的托槽或粘在牙齿上的附件(如小钩子),来辅助施加或传递内收力。
📍 牙根内收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虽然牙根内收是必要的矫正手段,但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 
牙根吸收: - 这是最需要关注的风险,牙根在移动过程中,尖端或侧方可能会发生少量吸收(变短)。
- 原因:施加的力过大、移动速度过快、个体易感性、牙齿本身状况(如根尖孔大、有根尖周炎史)、移动方式(牙根内收比整体移动吸收风险略高)。
- 预防与监测:经验丰富的医生会严格控制矫治力的大小和持续时间,在矫正开始前、过程中和结束后,定期拍摄X光片(根尖片或全景片)是监测牙根状况的必要手段,发现吸收迹象后,医生会调整方案。
 
- 
牙龈萎缩和牙根暴露: - 牙根内收过程中,如果牙槽骨改建跟不上牙齿移动的速度,或者原本牙槽骨就比较薄,可能导致牙龈边缘向根方退缩,露出部分牙根。
- 预防与处理:保持良好口腔卫生至关重要,避免牙龈炎,医生在移动设计时会考虑患者的牙龈和牙槽骨状况,一旦发生,可能需要牙周治疗。
 
- 
“黑三角”形成: - 当相邻牙齿向舌侧移动(内收)且牙根分开的角度变大时,牙龈乳头可能无法完全填满牙齿之间的缝隙,形成“黑三角”。
- 预防与处理:医生会尽量控制移动角度,矫正结束后,牙龈乳头有自行恢复的可能,但严重或长期的黑三角可能需要修复治疗(如树脂充填、牙龈手术)。
 
- 
对后牙支抗的要求高: - 前牙内收会产生反作用力,可能导致后牙(作为支抗)前移或伸长,侵占本该用于前牙内收的空间。
- 解决方案:使用强支抗技术,如微种植钉、横腭杆、Nance弓、舌弓等,来抵抗这种反作用力,确保前牙能充分内收。
 
- 
移动速度和效率: 牙根内收需要时间,不能急于求成,过快的移动会增加牙根吸收等风险,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移动计划。 
- 牙根内收是牙齿矫正中,尤其是拔牙矫正内收前牙时,牙根相对于牙冠向舌侧移动的一种现象。
- 它是改善牙齿前突、面型、调整咬合关系的关键机制,尤其在拔牙矫正中扮演核心角色。
- 实现牙根内收需要精确的生物力控制,常用弓丝滑动法、颌间牵引和微种植钉等。
- 主要风险是牙根吸收,但通过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严格控制矫治力、定期X光监测,风险可以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 良好的口腔卫生和患者配合(按时复诊、遵医嘱戴橡皮筋等)是保证矫正成功、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前提。
牙根内收就是把“龅牙”收回去时,牙根在骨头里也跟着往里走的过程,这是矫正中常见且必要的步骤,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只要选对医生、好好配合、定期检查,就能安全有效地达到美观和功能都满意的效果。 如果你正在做矫正,有任何关于牙根移动或不适的疑问,一定要及时和你的正畸医生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