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牙齿矫正过程中为何要拔智齿?拔除对矫正效果和牙齿健康有何影响?

牙齿矫正过程中是否需要拔智齿,是一个非常常见且重要的问题,答案并非绝对“是”或“否”,而是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智齿的状态以及正畸医生的专业判断

牙齿矫正过程中为何要拔智齿?拔除对矫正效果和牙齿健康有何影响?-图1

以下是关于牙齿矫正过程中拔智齿的详细分析:

📍 为什么矫正过程中或前后常需要拔智齿?

  1. 预防性拔除(最常见原因):

    • 空间不足与阻生: 大多数人的颌骨空间不足以让智齿正常萌出,导致智齿成为“阻生智齿”(水平、倾斜、埋伏等),这种智齿没有咀嚼功能,且位置不佳。
    • 影响矫正效果与稳定性: 这是拔除智齿的最核心原因之一。
      • 推挤前牙: 阻生智齿在颌骨内持续生长,会产生强大的力量,推挤前面已经排齐的牙齿(尤其是第二磨牙),导致矫正效果被破坏,牙齿复发不齐。
      • 影响支抗: 在矫正过程中,有时需要利用智齿作为支抗(稳定的基础),但如果智齿本身位置不正、松动或存在病变,它反而会成为不稳定的因素,影响整体牙齿移动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 阻碍整体排齐: 位置异常的智齿可能会阻挡其他牙齿在牙弓上的正常排列。
    • 避免未来并发症: 即使智齿目前没有症状,阻生智齿本身就是一个“定时炸弹”,未来更容易发生:
      • 邻牙(第二磨牙)龋坏或吸收: 智齿与第二磨牙之间容易积存食物残渣,清洁困难,导致邻牙龋坏;智齿压迫还可能引起邻牙牙根吸收。
      • 冠周炎: 智齿部分萌出时,牙龈瓣覆盖形成盲袋,细菌滋生,容易反复发炎(智齿冠周炎),导致疼痛、肿胀、张口受限,严重时可能影响矫正进程甚至全身健康。
      • 囊肿或肿瘤: 较长时间埋伏的阻生智齿可能在其周围形成含液体的囊肿,甚至更严重的病变,破坏颌骨。
    • 简化矫正方案: 有时,为了解决牙齿拥挤问题,正畸医生会考虑拔除智齿作为“减数”之一,从而避免拔除其他更有功能的牙齿(如前磨牙)。
  2. 治疗性拔除:

    • 急性冠周炎发作: 如果在矫正过程中智齿急性发炎,通常需要立即拔除,否则炎症会严重影响矫正(疼痛、无法戴牙套、影响移动)。
    • 智齿本身病变: 如智齿本身严重龋坏、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根吸收等。
    • 影响矫正装置: 智齿位置异常,可能妨碍矫正弓丝的放置或调整,或者与矫正器(如舌侧托槽)发生摩擦。

📍 拔智齿的时机选择

  1. 矫正前拔除(最推荐):

    • 优点:
      • 为正畸治疗创造一个干净、稳定、无干扰的口腔环境。
      • 避免矫正过程中智齿发炎或出现问题打断治疗进程。
      • 拔牙后伤口愈合,口腔状态稳定,正畸医生可以更专注于牙齿的移动和排列。
      • 拔牙后的肿胀和不适不会干扰矫正初期的适应期。
    • 缺点: 增加了治疗的总时间(拔牙后需等待伤口愈合,通常1-2个月后再开始戴矫正器)。
  2. 矫正初期拔除:

    • 如果在矫正前评估时发现智齿问题不紧急,但正畸医生认为需要在矫正早期处理,可能会选择在戴上矫正器后不久拔除。
    • 优点: 相比矫正前拔除,缩短了整体治疗时间(因为拔牙和矫正可以部分重叠)。
    • 缺点: 拔牙后的肿胀和不适期与矫正初期的适应期(疼痛、溃疡等)叠加,可能增加患者的不适感,拔牙后可能需要暂停或调整矫正力量几天。
  3. 矫正中期拔除:

    • 如果智齿在矫正过程中突然出现问题(如急性冠周炎),则需要在矫正中期拔除。
    • 优点: 处理突发问题。
    • 缺点: 可能会打断矫正进程,需要暂停治疗,待伤口愈合后再继续,肿胀可能影响矫正装置的佩戴和调整。
  4. 矫正后拔除(通常不推荐):

    • 风险极高! 这是最不推荐的时机。
    • 原因: 矫正完成后,牙齿排列整齐,牙槽骨处于改建稳定期,此时拔除智齿,尤其是阻生智齿,其强大的生长力(即使很小)可能会推挤刚刚排齐的牙齿,导致复发,使矫正前功尽弃,为了避免复发,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保持。
    • 例外情况: 如果矫正后智齿才出现问题(如急性冠周炎),且位置非常有利于拔除且对邻牙影响极小,医生可能会评估后决定拔除,但必须告知患者复发风险,并建议加强保持。

📍 拔智齿对矫正的影响

  • 对牙齿移动本身: 拔除智齿通常不会直接影响矫正计划中其他牙齿的移动方向和速度,因为智齿本身不在矫正的范围内。
  • 对整体治疗:
    • 正面: 消除不稳定因素,保障矫正效果的长期稳定性,避免未来并发症。
    • 负面: 增加了治疗步骤(拔牙手术)、可能增加总治疗时间(如果矫正前拔)、术后短期不适(肿胀、疼痛)可能叠加矫正初期不适。
  • 对矫正方案: 有时拔除智齿可以替代拔除其他牙齿(如前磨牙),简化方案或保留更多功能牙,但有时拔除智齿后,为了解决拥挤,可能仍需拔除其他牙齿。

📍 重要考虑因素和医生建议

  1. 专业评估是关键: 是否拔智齿、何时拔,必须由经验丰富的正畸医生和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或熟练掌握复杂拔牙的口腔医生)共同评估决定,评估依据包括:

    • 全景片(曲面断层片)和CBCT(锥形束CT): 这是评估智齿位置、方向、与邻牙及神经关系、是否有囊肿等的金标准。
    • 智齿的阻生类型和程度: 水平阻生、垂直阻生、近中阻生、颊舌向阻生等风险不同。
    • 与邻牙(第二磨牙)的关系: 是否有龋坏、吸收、压迫。
    • 患者的年龄: 年轻人拔牙创伤小、恢复快,骨质弹性好,拔除相对容易,年龄越大,拔除难度和风险可能增加。
    • 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和全身健康状况。
    • 正畸治疗的具体目标和方案。
  2. 沟通: 患者需要充分了解拔智齿的必要性、风险、预期恢复时间、对矫正的影响以及费用(拔智齿通常不在正畸费用包内,需额外付费)。

  • 拔智齿在牙齿矫正中非常普遍,尤其是阻生智齿。
  • 最推荐在矫正前拔除智齿,以创造稳定环境,避免干扰矫正和未来问题。
  • 矫正后拔除智齿风险极高,极易导致复发,应尽量避免。
  • 最终决定必须基于专业医生的全面评估和影像学检查。
  • 拔智齿的主要目的是保障矫正效果的长期稳定性和预防未来口腔问题,而非仅仅为了“腾空间”矫正拥挤(虽然有时也有此作用)。

建议: 如果你正在考虑或正在进行牙齿矫正,并且医生提到智齿问题,务必与你的正畸医生深入沟通,了解你的具体情况、拔除的必要性以及最佳时机,不要因为害怕拔牙而拒绝必要的处理,这可能会影响你未来多年的牙齿健康和美观效果。💪🏻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