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无菌操作流程如何确保种植无感染风险?

种植牙手术属于外科手术,严格的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确保种植体长期成功的关键,以下是一个详细的种植牙无菌操作流程,涵盖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

种植牙无菌操作流程如何确保种植无感染风险?-图1

术前准备阶段

  1. 环境准备:

    • 手术室/诊室: 专用、独立、通风良好,术前进行彻底清洁消毒(表面擦拭消毒、空气消毒)。
    • 空气消毒: 手术前30-60分钟开启层流净化系统(如适用)或使用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进行空间消毒。
    • 温度与湿度: 保持适宜的温度(通常22-26°C)和湿度(40-60%),避免湿度过高导致细菌滋生。
    • 减少人员流动: 手术期间严格控制非必要人员进出。
  2. 器械与材料准备:

    • 器械灭菌: 所有进入手术区域的器械、敷料、种植体、基台等必须经过高压蒸汽灭菌(首选方法)或符合标准的低温灭菌(如环氧乙烷、等离子体灭菌)。严禁使用化学浸泡消毒的器械进行种植手术。
    • 无菌包装: 灭菌后的器械和材料需在有效期内,包装完好无损,标识清晰(灭菌日期、有效期、操作者)。
    • 器械台准备: 在无菌区内铺无菌巾,建立无菌器械台,器械摆放有序,便于取用,避免交叉污染。
    • 一次性用品: 吸引管头、注射器针头、手套、手术衣、帽子、口罩、洞巾、纱布、棉球、缝线等均为一次性无菌用品,开封前检查包装完整性,在有效期内使用。
    • 种植体/基台: 从无菌包装中取出,仅由术者或指定护士在无菌区内接触,避免污染,核对型号、批号。
  3. 患者准备:

    • 术前评估: 详细询问病史,评估全身健康状况(如糖尿病控制情况、免疫状态、凝血功能等),排除感染性疾病或活动性感染灶,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CBCT、全景片)。
    • 口腔卫生: 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彻底的口腔清洁(刷牙、使用漱口水),减少口腔内细菌负荷,必要时进行专业的牙周洁治。
    • 术前用药: 根据患者情况(如高风险患者、复杂手术),遵医嘱在术前30-60分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 手术区域备皮: 如需要,进行术区备皮(剃除术区毛发)。
    • 患者着装: 换上干净的手术服或宽松衣物。
    • 心理疏导: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4. 手术团队准备:

    • 手卫生: 这是无菌操作的核心!
      • 外科手消毒:术前,所有参与手术的人员(术者、助手、护士)必须严格按照外科手消毒流程进行:
        • 彻底清洗双手及前臂至肘上10cm(用流动水和皂液)。
        • 用无菌巾彻底擦干。
        • 使用符合标准的消毒剂(如含氯己定的酒精制剂、碘伏制剂)进行刷洗或揉搓,覆盖所有皮肤表面,包括指甲下、指缝、皱褶处,揉搓时间必须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2-3分钟)。
        • 保持双手高于肘部,避免接触非无菌物品。
    • 穿戴无菌手术衣: 从无菌包中取出,按照正确方法穿戴,确保前后片无污染,系好腰带。
    • 戴无菌手套: 从无菌包中取出,戴在已消毒的手上,确保手套袖口覆盖手术衣袖口,无破损、无滑脱,戴手套后避免接触非无菌物品。
    • 穿戴其他防护: 戴无菌帽子(完全覆盖头发)、口罩(遮盖口鼻,佩戴紧密)、护目镜/防护面屏(保护眼睛和面部)。
    • 自我检查: 检查手术衣、手套有无破损、污染,穿戴是否规范。

术中操作阶段

  1. 患者消毒与铺巾:

    • 术区消毒: 术者戴无菌手套后,使用无菌棉球或纱布蘸取有效消毒剂(如0.5%聚维酮碘、2%氯己定酒精溶液),以术区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涂擦消毒范围(通常包括整个口腔、面颊部至下颌下缘,上至眶下缘),消毒范围要足够大,且需待消毒剂自然干燥(尤其是含酒精的消毒剂),发挥最大效果。严禁来回涂擦或来回用棉球。
    • 铺无菌巾: 助手(或护士)协助铺巾,通常使用洞巾或大无菌巾,只暴露术区(口腔内手术部位),铺巾过程动作轻柔,避免抖动,确保巾单下方无空隙,铺巾后,再次确认无菌区域未被污染。
  2. 维持无菌状态:

    • 人员管理: 术者和助手保持无菌操作区域(腰以上、肩以下、胸前),非手术人员不得进入无菌区,手术人员之间保持适当距离。
    • 器械传递: 器械护士传递器械时,应将器械柄端递给术者,避免手部接触术者手臂或无菌区,器械应放在无菌区内,避免掉落或污染。
    • 避免交叉污染:
      • 术者手套一旦接触非无菌物品(如患者面部皮肤、手术灯、器械台边缘、自己衣服等),必须立即更换手套或重新消毒。
      • 器械一旦掉落或疑有污染,应立即更换。
      • 避免在无菌区上方交谈、咳嗽、打喷嚏,如需,应转头避开。
      • 术者进行非口腔操作(如调阅影像、记录)后,再次接触患者或器械前,必须更换手套或重新消毒。
    • 种植体/基台管理: 仅在需要时从无菌包装中取出,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传递时注意保护螺纹部分不被污染。
    • 吸引器使用: 吸引器头保持无菌,避免接触非无菌区,吸引唾液和血液时,吸引器头应保持在术区内,避免触碰黏膜或组织造成污染或损伤。
    • 缝合: 使用无菌缝线和持针器,遵循无菌原则。

术后处理阶段

  1. 患者处理:

    • 缝合完毕,清理术区,压迫止血。
    • 指导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口腔卫生、饮食、用药、复诊时间)。
    • 发放术后药物(抗生素、止痛药、漱口水等)。
  2. 器械与废弃物处理:

    • 分类处理: 将使用过的器械、敷料、一次性用品等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定进行分类(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等)。
    • 器械初步处理: 将污染的器械初步冲洗(注意防刺伤),送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专业清洗、消毒、灭菌。
    • 废弃物处理: 感染性废弃物(如沾有血液、唾液的敷料、手套、棉球等)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损伤性废弃物(如针头、刀片)放入锐器盒,按规定流程处理。
  3. 环境处理:

    • 手术结束后,立即对手术台、器械台、吸引器、灯柄、推车等所有接触过患者或污染物的表面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
    • 更换床单、被套(如使用)。
    • 再次进行空气消毒(如紫外线照射)。
  4. 手卫生: 所有人员在离开手术区域前,必须进行手卫生(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无菌操作的核心原则总结

  • 无菌物品只能接触无菌物品。
  • 无菌区域只能由无菌人员操作。
  • 无菌人员只能接触无菌区域。
  • 非无菌物品只能接触非无菌区域。
  • 屏障防护(手套、手术衣、口罩、帽子)是关键防线。
  • 手卫生是预防交叉感染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
  •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侥幸心理。

强调: 无菌操作流程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以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定,每个医疗机构和操作人员都应建立并执行标准化的无菌操作流程,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种植手术失败,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损失。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