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牙齿矫正后咬合不好,原因何在?

牙齿矫正后出现咬合不好(也称为咬合紊乱或咬合干扰)是一个相对常见的问题,虽然矫正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善咬合,但有时在矫正后或矫正过程中会出现新的或持续的咬合问题,这确实令人困扰,但别担心,通常都有解决办法。

牙齿矫正后咬合不好,原因何在?-图1

理解“咬合不好”可能包括哪些具体表现:

  • 咬合过高/过低: 某些牙齿比其他牙齿先接触(早接触点),导致咀嚼时感觉别扭、疼痛或牙齿松动。
  • 咬合过紧: 上下牙齿接触过紧,感觉没有空隙,说话、咀嚼时费力,甚至可能引起头痛、颞下颌关节不适。
  • 咬合无力: 感觉牙齿不能有效咬合,咀嚼食物没劲。
  • 牙齿接触不良: 某些区域牙齿没有接触(咬合开),或者接触不均匀。
  • 颞下颌关节问题: 出现关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头痛(尤其是太阳穴或耳后区域)等,有时咬合紊乱是原因之一。
  • 肌肉疲劳或疼痛: 咀嚼肌(咬肌、颞肌等)感到酸痛、疲劳。
  • 发音问题: 个别牙齿位置异常可能影响发音清晰度。

导致矫正后咬合不好的可能原因:

  1. 牙齿移动不到位或精细调整不足:

    • 矫正过程中,牙齿移动到理想位置需要精确控制,有时可能存在微小的移动偏差,导致咬合高点或接触不良。
    • 矫正后期(精细调整阶段)没有充分优化咬合关系。
  2. 咬合干扰:

    • 早接触点: 在下颌闭合或咀嚼运动中,某个或某组牙齿比其他牙齿更早接触,干扰了正常的咬合轨迹。
    • 侧向干扰: 在下颌左右滑动时,非工作侧牙齿接触(干扰)。
    • 前伸干扰: 在下颌前伸(前伸咬合)时,后牙干扰。
  3. 复发:

    • 牙齿位置复发: 矫正后,牙齿有回到原来位置的趋势(尤其是一些不稳定的咬合关系),如果保持器佩戴不当或时间不足,复发可能导致咬合问题。
    • 颌骨生长变化: 对于青少年患者,矫正后颌骨仍在生长,可能影响咬合关系的稳定性。
  4. 颞下颌关节紊乱:

    咬合问题有时是TMD的表现或诱因,关节盘移位、关节炎症等会导致咬合感觉异常、疼痛和弹响。

  5. 肌肉适应问题:

    矫正后,牙齿位置改变,口腔肌肉(咀嚼肌、舌肌等)需要时间适应新的咬合关系,适应不良可能导致肌肉紧张、疲劳和疼痛。

  6. 咬合创伤:

    长期存在的咬合干扰可能导致个别牙齿受力过大,引起牙周支持组织损伤,进一步加重咬合问题。

  7. 矫正器本身的影响:

    在矫正过程中,托槽、弓丝等附件有时会暂时性地干扰咬合(尤其是在调整初期或更换弓丝后),这通常是暂时的。

  8. 夜磨牙/紧咬牙:

    这种无意识的夜间习惯会对牙齿施加巨大的、非正常的咬合力,容易导致矫正后好不容易建立的咬合关系被破坏,产生高点和磨损。

如何处理矫正后咬合不好的问题?

最重要的一步:立即联系你的正畸医生!

  1. 专业评估:

    • 详细问诊: 医生会了解你的具体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具体哪里不舒服?疼痛?弹响?咀嚼无力?)、严重程度、是否在佩戴保持器等。
    • 临床检查:
      • 咬合检查: 让你做各种咬合动作(正中咬合、前伸咬合、左右侧向咬合),用薄咬合纸或咬合蜡寻找早接触点和干扰点。
      • 牙齿动度检查: 检查是否有牙齿异常松动。
      • 颞下颌关节检查: 检查关节区是否有压痛、弹响、杂音,评估张口度和下颌运动轨迹。
      • 肌肉触诊: 检查咀嚼肌是否有压痛、紧张。
    • 影像学检查:
      • 全景片: 检查牙齿位置、牙根情况、颌骨情况。
      • 头颅侧位片: 分析骨骼关系、牙齿位置、咬合平面等。
      • 关节片或MRI: 如果怀疑TMD,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关节结构。
      • 研究模型: 咬合记录模型是分析咬合关系的重要工具。
  2. 根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 咬合调整:
      • 调磨: 如果是局部的、微小的咬合高点或干扰点,医生可以用精细的调磨工具(磨石、砂纸条)精确地磨除少量牙釉质,消除干扰,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 颌垫: 对于咬合过紧、肌肉紧张、TMD或作为暂时性调整,医生可能会制作一个可摘的咬合垫(如稳定垫、松弛垫、再定位垫等),佩戴在上下牙列之间,帮助调整咬合关系、放松肌肉或稳定关节。
    • 精细调整: 如果问题源于矫正后的微小偏差,可能需要重新粘接托槽(有时称为“精调”)或更换更精细的弓丝,进行微小的牙齿移动来优化咬合。
    • 保持器调整或更换: 如果咬合问题与保持器有关(如保持器不贴合、变形),可能需要调整或重新制作保持器,如果是复发导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佩戴保持器,甚至需要再次进行短期矫正。
    • TMD治疗: 如果咬合问题与TMD密切相关,治疗可能包括:
      • 咬合板治疗(如上颌 stabilization 咬合板)。
      • 物理治疗(热敷、冷敷、理疗、按摩、张口训练)。
      • 药物治疗(消炎止痛药、肌肉松弛剂)。
      • 心理行为治疗(压力管理)。
      • 严重时可能需要关节腔注射或手术治疗(较少见)。
    • 处理夜磨牙/紧咬牙:
      • 制作专门的夜磨牙垫(通常戴在上颌),在夜间保护牙齿和咬合关系。
      • 寻找并管理可能的诱因(如压力、睡眠障碍)。
    • 牙周治疗: 如果存在牙周支持组织损伤,需要先进行牙周治疗(洁治、刮治),待牙周健康稳定后再处理咬合问题。
    • 修复治疗: 对于严重的咬合磨损、缺失牙或大面积充填体导致的咬合问题,可能需要通过牙冠、嵌体或贴面等进行修复重建。
    • 重新矫正: 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咬合问题非常严重且复杂,经过初步处理后仍不理想,可能需要考虑进行二次矫正治疗。

给患者的建议:

  1. 不要自行处理: 绝对不要自己用工具去磨牙齿,这会破坏牙釉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加重问题。
  2. 耐心配合: 肌肉适应和咬合稳定需要时间,尤其是矫正后初期,按医生要求佩戴保持器,进行必要的治疗(如咬合垫)。
  3. 注意口腔卫生: 良好的口腔卫生是维持矫正效果和牙周健康的基础,避免因牙龈炎、牙周炎影响咬合。
  4. 管理夜磨牙: 如果有夜磨牙习惯,务必告知医生并配合制作和使用夜磨牙垫。
  5. 定期复查: 即使感觉良好,也要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6. 沟通: 清晰地向医生描述你的感受和不适,这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判断。

牙齿矫正后咬合不好虽然令人烦恼,但通常是可以解决的,关键在于及时寻求专业正畸医生的帮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找出根本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如调磨、咬合垫、精细调整、TMD治疗等),大多数情况下,通过专业处理,咬合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改善,最终恢复舒适、稳定和功能良好的咬合关系,不要因为担心或麻烦而拖延,早期干预效果通常更好。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