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复查内容

种植牙复查是确保种植体长期成功、维护口腔健康的关键环节,复查内容会根据种植牙的不同阶段(如术后初期、戴牙冠后、长期维护)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种植牙复查内容-图1

🦷 一、 患者问诊与主观感受评估

  1. 询问主诉: 医生会询问你是否有任何不适或问题,
    • 疼痛或压痛(咀嚼时、触碰时、休息时)
    • 种植牙松动或感觉异常(摇晃、浮起感)
    • 种植牙周围牙龈出血、肿胀、流脓
    • 咬合问题(早接触、干扰、食物嵌塞)
    • 味觉异常、口臭
    • 对冷热酸甜敏感
    • 其他任何让你担心的症状

🦷 二、 临床检查

  1. 视诊:

    •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 观察牙龈颜色(是否红肿)、形态(是否饱满、退缩)、有无肿胀、溃疡、瘘管(流脓的小孔)。
    • 种植体基台/牙冠: 检查牙冠是否有崩瓷、裂纹、松动、脱落、边缘密合度(与牙龈贴合是否紧密)、颜色是否协调。
    • 对颌牙及邻牙: 检查对颌牙(上/下牙)和邻牙(旁边的天然牙或种植牙)的健康状况,有无龋坏、充填物脱落、牙周问题等。
    • 口腔卫生状况: 评估你的日常口腔清洁效果,牙菌斑、软垢、牙结石的堆积情况。
  2. 触诊:

    • 种植体动度: 医生会轻轻叩击或用器械夹持种植牙,检查其是否有异常的松动(与健康的天然牙或种植牙相比),轻微的生理动度是允许的,但明显松动是危险信号。
    • 牙龈压痛: 轻压种植体周围的牙龈,检查是否有压痛感。
    • 颌下淋巴结: 有时会触摸颌下区域淋巴结,检查有无肿大、压痛(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或炎症)。
  3. 咬合检查:

    • 咬合关系: 检查种植牙在咬合时与对颌牙、邻牙的接触关系是否正常,有无早接触点(在咬合初期过早接触)或干扰点(在咬合过程中不正常的接触)。
    • 咬合平衡: 评估整个牙列的咬合是否平衡稳定,避免咬合力集中在种植牙上。
    • 功能运动: 让你做前伸、侧向咬合运动,检查有无干扰或不适。

🦷 三、 影像学检查

  1. X光片检查(核心内容):
    • 根尖片(小牙片): 这是复查种植牙最常用、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它可以清晰显示:
      • 种植体周围骨结合情况: 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之间是否有清晰的骨结合线(骨小梁直接接触种植体表面),这是成功的标志。
      • 种植体周围骨高度和密度: 测量种植体颈部、中部、根方(下方)的骨高度,并与之前的片子对比,判断有无骨吸收(骨高度降低),观察骨密度是否均匀。
      • 种植体位置和轴向: 评估种植体在颌骨内的位置、角度是否理想。
      • 牙冠边缘适合性: 观察牙冠边缘与基台(或种植体)的密合度。
      • 骨缺损: 发现种植体周围是否有骨破坏、阴影。
    • 曲面断层片(全景片): 可以同时观察全口牙齿、颌骨、种植体、重要解剖结构(如下颌神经管、上颌窦),常用于初次评估、长期随访或需要观察多个种植体时。
    • 锥形束CT(CBCT): 提供三维立体影像,在以下情况下可能使用:
      • 需要精确评估骨量(高度、宽度、密度)。
      • 怀疑种植体周围骨缺损范围较大或复杂。
      • 计划进行种植体周围骨增量手术。
      • 评估种植体与重要解剖结构(神经、血管、上颌窦)的关系。
      • 检查种植体内部是否有问题(如基台螺丝松动、折裂)。

🦷 四、 种植体周围健康评估(类似牙周检查)

  1. 种植体周围探诊: 使用专用的种植体探针(尖端较细、不易损伤种植体表面)轻轻探入种植体周围的龈沟内。
    • 探诊深度: 测量龈沟深度(正常通常在1-3mm范围内,深于天然牙龈沟)。
    • 出血指数: 探诊后观察有无出血(正常探诊应不出血)。
    • 溢脓: 观察探诊后有无脓液溢出。
    • 附着丧失: 评估种植体周围软组织附着水平的变化(与基线相比)。
    • 探诊骨深度: 有时在需要时进行,评估骨袋深度。

🦷 五、 清洁与维护指导

  1. 专业清洁: 医生或口腔卫生士会进行专业的种植体周围清洁,去除牙菌斑、牙结石(包括种植体表面、基台、牙冠表面、牙龈边缘下方),使用专门设计的种植体洁治器(如塑料、钛金属或碳纤维刮治器),避免损伤种植体表面。
  2. 口腔卫生指导:
    • 评估你日常使用的清洁工具(牙刷、牙线、牙缝刷、冲牙器等)是否合适、使用方法是否正确。
    • 针对种植牙的特点,指导你如何更有效地清洁种植体周围区域(尤其是基台与牙龈交界处)。
    • 强调每天至少两次有效刷牙使用牙线/牙缝刷/冲牙器清洁邻面和种植体周围的重要性。
    • 可能建议使用种植体专用牙膏(通常更温和,含氟或不含氟)。

🦷 六、 医生评估与建议

  1. 综合诊断: 结合问诊、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牙周探诊结果,医生对你的种植牙健康状况做出综合判断。
  2. 解释发现: 向你解释检查结果,告诉你种植牙目前的状态是良好、稳定,还是存在潜在问题(如早期种植体周围炎、咬合创伤、骨吸收等)。
  3. 制定治疗/维护计划:
    • 如果一切正常:告知你继续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并按约定时间进行下一次复查。
    • 如果发现早期问题(如轻度牙龈炎、少量骨吸收):加强口腔卫生指导,可能进行专业的种植体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非手术或手术),调整清洁方案,缩短复查间隔。
    • 如果发现严重问题(如明显松动、深骨袋、种植体周围炎):可能需要制定更复杂的治疗方案,如翻瓣清创术、骨增量手术、甚至种植体取出术(在极少数情况下)。
    • 如果咬合问题:可能需要调磨牙冠或对颌牙。
    • 如果牙冠损坏:可能需要修复或更换牙冠。
  4. 预约下次复查: 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和检查结果,确定下一次复查的时间间隔。

🦷 复查频率

  • 术后拆线后(约1-2周): 检查伤口愈合情况,拆线。
  • 戴牙冠后(约3-6个月): 检查牙冠适合性、咬合、软组织愈合、初步骨结合情况(可能拍X光片)。
  • 第一年: 通常要求每3-6个月复查一次,这是种植体周围炎和骨吸收的高发期,需要密切监控。
  • 之后: 如果一切稳定,通常建议每年至少复查1-2次,对于有牙周病史、吸烟、糖尿病、口腔卫生维护不佳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复查间隔应更短(如每3-4个月一次)。

种植牙复查是一个全面、细致、动态的过程,它不仅仅是“看看”,而是通过问诊、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和牙周探诊等手段,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干预,预防种植体失败和并发症,确保种植牙长期稳定、健康地行使功能,并维护整个口腔的健康。 即使没有明显不适,也务必遵医嘱按时进行复查! 这是种植牙成功的重要保障。💪🏻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