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后刷牙出血?别慌!牙科专家详解5大原因+科学护理指南
“明明每天刷牙,为什么戴牙套后总出血?”
“刷到牙龈疼,血丝沾满牙刷,是不是矫正出问题了?”

作为正畸临床10年的牙科医生,我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矫正患者问这类问题,牙齿矫正期间刷牙出血,其实是个高频但可解决的口腔问题——它既可能是清洁不到位导致的“小警报”,也可能是忽视护理引发的“大麻烦”,今天就用一篇干货,帮你彻底搞懂“矫正后刷牙出血”的前因后果,手把手教你科学应对,让矫正之路更安心~
先明确:矫正后刷牙出血,到底是不是“正常现象”?
答案:多数情况不正常!
很多人觉得“戴牙套嘛,牙龈有点血丝很正常”,这种想法要不得,健康的牙龈在刷牙时不会出血,出血本质是牙龈组织受到刺激或发生炎症的信号,矫正期间由于牙套的存在,口腔清洁难度增加,出血发生率确实比普通人高(临床统计约60%-70%的矫正患者曾经历),但这绝不代表“可以放任不管”。
长期出血可能发展为牙龈炎、牙周炎,甚至导致牙齿松动、矫正效果受影响(比如牙槽骨吸收无法移动牙齿)。发现出血=立刻行动,找原因+做改善!
5大“出血元凶”逐个拆解,你中招了没?
矫正后刷牙出血,根源在于牙套+清洁不到位+口腔环境变化的“组合拳”,具体来看,5大最常见原因如下:
元凶1:牙龈炎——“头号杀手”,超8成出血因此起
牙套(托槽、弓丝、隐形牙套边缘)会像“小障碍物”一样,堆积食物残渣和牙菌斑,普通牙刷很难彻底清洁托槽周围、牙龈与牙套的缝隙,久而久之,牙菌斑刺激牙龈,引发牙龈炎——典型症状就是牙龈红肿、刷牙/碰触时出血,甚至有口臭。
数据说话:矫正患者中,牙龈炎占比超80%,是出血的最主要原因。
元凶2:牙套“摩擦伤”——物理刺激,牙龈“破防”了
传统矫正的托槽边缘、隐形牙套的“附件”(小凸点)或边缘,如果没打磨光滑,或患者佩戴时用力过猛,会直接摩擦牙龈,导致机械性损伤,这种出血通常发生在牙套对应的牙龈位置,可能伴有轻微疼痛或红肿。
元凶3:刷牙方式“错”——越刷越脏,越刷越出血
很多人戴牙套后沿用“拉锯式”刷牙法(左右横刷),或者用力过猛(觉得“刷干净=用力刷”),结果:
- 托槽周围刷不干净,牙菌斑残留;
- 牙龈被硬毛牙刷反复摩擦,导致“创伤性出血”。
正确刷牙方式(后面会讲),比“用力刷”重要100倍!
元凶4:牙周基础病——“旧账未清”,矫正期爆发
如果你矫正前就有牙结石、牙周炎(比如牙龈出血、牙槽骨吸收),戴牙套后口腔清洁难度升级,会让原有问题加重,牙结石表面粗糙,更容易吸附菌斑,形成“恶性循环”——出血更严重,甚至可能影响牙齿移动。
元凶5:全身性因素——别忽略“身体的小信号”
少数情况下,出血与矫正无关,而是全身疾病的口腔表现,
- 激素变化:青春期、孕期女性牙龈更敏感,易出血;
- 营养缺乏:维生素C(胶原蛋白合成)、维生素K(凝血功能)不足;
- 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白血病等(通常伴随其他部位出血,如牙龈自发性出血、皮肤瘀斑)。
矫正期刷牙出血?科学护理6步走,止血又护龈
找到原因后,针对性解决才是关键,作为牙科医生,我总结了一套“矫正期口腔护理黄金法则”,帮你告别出血,让牙龈“强韧”起来:
步骤1:清洁工具升级——普通牙刷?不够!
矫正期间,必须用“专业装备”清洁牙缝和牙套周围:
- 矫正牙刷:选择“小头软毛”牙刷(如Ortho牙刷),刷头能灵活伸入托槽下方,软毛不伤牙龈;
- 牙缝刷/正畸刷:每天至少用1次,清洁托槽邻面、牙龈与牙套的缝隙(比牙线更方便矫正者);
- 冲牙器:每天1-2次,用高压水流冲走牙缝和牙套上的食物残渣(选可调压力款,避免刺激牙龈);
- 牙线+穿线器:普通牙线配合穿线器,能清洁牙缝最深处(尤其隐形牙套患者,牙缝是“重灾区”)。
步骤2:掌握“巴氏刷牙法”——2分钟+45°角,刷净不伤龈
别再“横刷”了!正确的刷牙方式是巴氏刷牙法,步骤如下:
- 刷毛与牙齿呈45°角,指向牙龈根;
- 小幅度水平震颤(约1颗牙的距离),10次/次;
- 向牙冠方向拂刷(“上牙向下,下牙向上”),清洁托槽表面;
- 刷咬合面:前后拉动,清洁窝沟;
- 刷舌苔:轻刷舌面,减少细菌。
频率: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不少于2分钟(可买计时牙刷)。
步骤3:用对牙膏——止血牙膏≠万能,选“含氟+抗炎”款
市面“止血牙膏”多含“止血成分”(如芦荟、维生素E),只能暂时掩盖出血症状,无法根治牙龈炎,真正有用的成分是:
- 氟化物(如氟亚锡):抑制牙菌斑,预防龋齿(矫正期间龋齿风险高);
- 抗炎成分(如磷酸锌、西吡氯铵):减轻牙龈炎症,减少出血。
避坑:避免使用“颗粒粗”的牙膏(如美白颗粒款),可能磨损牙套和牙釉质。
步骤4:定期“口腔大扫除”——自己刷干净≠专业清洁
即使你每天认真刷牙,仍会有“刷不到的死角”(比如牙结石、菌斑斑),矫正期间必须:
- 每1-2个月复查正畸医生:检查牙套是否刺激牙龈,调整托槽位置;
- 每3-6个月洗牙1次:清除牙结石(普通洗牙即可,除非有牙周炎,需做“龈下刮治”)。
注意:矫正期间洗牙要选“有正畸经验”的诊所,避免操作不当损坏牙套。
步骤5:生活习惯调整——这些“伤龈行为”要避开
- 避免吃过硬、黏性大的食物(如坚果、奶糖),防止牙套脱落损伤牙龈,也更易清洁;
- 戒烟限酒:尼古丁会降低牙龈抵抗力,酒精刺激牙龈;
- 补充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C(橙子、猕猴桃)、维生素K(菠菜、西兰花)的食物,帮助牙龈修复。
步骤6:警惕“异常出血”——这3种情况立刻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别犹豫,马上找牙医:
- 出血量大,且牙龈自发性出血(不刷牙时也出血);
- 牙龈严重红肿、疼痛,甚至有脓液;
- 牙齿松动、移位(矫正期间牙齿轻微移动正常,但松动度增加需警惕)。
案例分享:从“天天出血”到“牙龈粉嫩”,她做对了什么?
患者小林,14岁,戴传统托槽矫正1个月,刷牙必出血,牙龈红肿像“小草莓”,检查发现:托槽周围堆满软垢,牙缝刷没用过。
干预方案:
- 教她用“矫正牙刷+牙缝刷+冲牙器”组合,每天早晚刷牙,饭后用冲牙器;
- 调整托槽边缘(医生用打磨器抛光);
- 复习巴氏刷牙法,用手机录视频自查;
2周后复诊,出血消失,牙龈恢复粉红色。
关键点:工具选对+方法正确+坚持执行,出血问题可快速改善!
矫正期牙龈出血,别让“小问题”毁掉“大改变”
牙齿矫正是一场“持久战”,口腔卫生是“胜利基石”,刷牙出血不是“小毛病”,而是牙龈在“求救”——及时重视、科学护理,不仅能避免牙周疾病,还能让牙齿在健康的环境中移动,最终收获整齐的牙齿和健康的牙龈。
矫正期间,你的牙医不仅是“移动牙齿的工程师”,更是“口腔健康的守护者”,遇到问题别硬扛,定期复查+正确护理,让矫正之路更安心~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转发给正在矫正的朋友吧!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提问,我会一一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