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牙齿矫正必须打骨钉吗?

牙齿矫正并不都需要打骨钉,是否需要打骨钉(也称为微种植体支抗钉)完全取决于你的具体牙齿问题、矫正目标、医生的治疗方案以及患者的意愿

牙齿矫正必须打骨钉吗?-图1

骨钉是矫正医生在特定情况下用来增强支抗(抵抗牙齿移动的反作用力)的一种工具,而不是所有矫正的必需品。

什么时候需要打骨钉?

骨钉主要用于以下需要强大、稳定、精确的支抗的情况:

  1. 内收前牙(尤其是上颌前突/龅牙):

    当需要将前门牙大幅度地向后移动,以改善“凸嘴”或改善侧貌时,为了防止后牙(磨牙)向前移动(支抗丧失),就需要在颌骨内植入骨钉,将前牙牢牢地“钩”住向后移动。

  2. 压低前牙或后牙:

    • 露龈笑: 上颌前牙过长,微笑时牙龈暴露过多,骨钉可以垂直向上施加力量,将过长的前牙压低,改善笑容。
    • 牙齿伸长: 某些牙齿(如磨牙)因缺失对颌牙或咬合问题而过度伸长,影响咬合或美观,骨钉可以将其压低到正常位置。
    • 深覆合: 上下前牙垂直覆盖过大,骨钉可以压低上颌前牙或下颌后牙来改善。
  3. 纠正中线偏移:

    当上下牙弓的中线不一致(拔牙后需要关闭间隙但中线有偏移),骨钉可以作为支抗点,帮助精确移动牙齿,将中线纠正到正确位置。

  4. 磨牙的移动:

    • 推磨牙向后: 在不拔牙的情况下,需要将整个牙弓向后移动,骨钉可以作为支抗点,将磨牙向远中(后方)移动,为前牙排齐或内收创造空间。
    • 整体牙弓移动: 需要将整个牙弓(包括前牙和后牙)向一个方向移动时,骨钉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抗。
  5. 其他复杂病例:

    如开合的矫正、需要绝对支抗的病例、严重骨性问题的掩饰性治疗等。

什么时候可能不需要打骨钉?

  1. 简单的排齐和整平: 如果牙齿问题主要是轻微的拥挤或不齐,不需要大幅度移动牙齿(尤其是前后向的移动),通常可以通过弓丝、橡皮筋等传统方法解决,不需要骨钉。
  2. 拔牙后的间隙关闭(非强支抗需求): 如果拔牙后关闭间隙时,不需要将前牙大量内收(即允许一定的后牙前移),或者医生有其他可靠的支抗控制方法(如腭杆、头帽等),可能不需要骨钉。
  3. 轻微的前牙内收: 如果前牙内收的需求不大,医生可能通过调整弓丝形态(如使用摇椅弓)或使用其他支抗装置(如Nance弓、横腭杆)来控制支抗。
  4. 患者意愿或医生选择: 有些患者对打骨钉有顾虑(如害怕手术、担心疼痛或感染),医生会评估后选择替代方案,有些医生可能更擅长使用其他支抗技术。
  5. 隐形矫正(隐适美等): 隐形矫正中,很多牙齿移动可以通过附件、橡皮筋和牙套本身的弹性来实现,但对于需要强支抗的移动(如大量内收前牙、压低牙齿),医生也可能会在方案中设计使用骨钉(称为“微种植体支抗”)。

替代骨钉的支抗方法

骨钉并不是唯一提供强支抗的方法,还有其他选择:

  • 传统支抗装置:
    • 头帽口外弓: 需要患者高度配合,戴在头部,力量作用于磨牙上,效果稳定但舒适度和美观性差。
    • 腭托/腭杆: 固定在硬腭上的装置,可以抵抗磨牙前移。
    • Nance弓: 连接两侧上颌第一磨牙,抵住前腭部,防止磨牙前移。
    • 横腭杆: 连接两侧上颌磨牙,增加磨牙间的稳定性。
  • 颌间牵引: 使用橡皮筋连接上下颌牙齿,利用咬合关系产生力量,常用于调整咬合关系,但有时也可用于支抗控制(如关闭拔牙间隙时防止后牙前移)。
  • 自然支抗: 利用牙齿本身的稳定性或牙槽骨条件进行移动,但控制精度和力量相对较弱。
  • 隐形矫正附件: 通过在牙齿上粘贴树脂附件,改变牙套的施力点和方向,实现某些移动。
  • 骨钉不是常规操作,而是特定情况下的“利器”。
  • 是否需要打骨钉,由正畸医生根据你的口腔检查(X光片、模型、口内照片等)、诊断结果和矫正目标综合判断
  • 如果医生认为你的治疗需要强大的支抗控制来达到理想效果,可能会建议使用骨钉,这通常是为了提高矫正的精确性、效率最终效果
  • 如果你的问题相对简单,或者医生有其他可靠的替代方案,那么就不需要打骨钉。
  • 不要因为害怕打骨钉而拒绝必要的矫正,也不要因为别人打了就觉得自己必须打。 具体方案需要与你的主治医生详细沟通,了解你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如果你对矫正方案中是否需要打骨钉有疑问,一定要向你的正畸医生提出,他们会详细解释原因和必要性。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