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正畸治疗)主要移动的是牙齿,而不是直接移动或重塑下颌骨本身。 牙齿矫正可以通过改变牙齿的位置和咬合关系,间接地影响下颌骨的位置、功能和外观,甚至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引导正在生长发育中的下颌骨向更理想的方向生长。

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牙齿矫正的主要目标(移动牙齿)
- 排齐牙齿: 将拥挤、不齐的牙齿排列整齐。
- 关闭间隙: 关闭牙齿之间的缝隙。
- 改善咬合: 调整上下牙齿的接触关系,使咬合更稳定、功能更好、分布更均匀。
- 改善面型: 通过调整牙齿和嘴唇的位置,改善微笑线和面部侧貌(如改善“凸嘴”、“瘪嘴”等)。
- 改善口腔健康: 排齐的牙齿更容易清洁,降低龋齿和牙周病风险;稳定的咬合减少牙齿磨损和颞下颌关节负担。
下颌骨在正畸中的角色和影响
- 骨骼基础: 下颌骨是面部下半部的主要骨骼支撑,决定了下巴的形状、位置和大小,牙齿是长在颌骨上的。
- 牙齿移动的“轨道”: 牙齿只能在颌骨允许的范围内移动,移动牙齿需要克服牙周组织的阻力,但不会直接改变颌骨本身的形态(除非是极端情况或手术)。
- 咬合关系的决定因素: 下颌骨与上颌骨(上牙床所在的骨头)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决定了牙齿的咬合方式(如深覆合、深覆盖、反颌/地包天、开颌等),这是正畸医生需要诊断和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 面型的关键: 下颌骨的长度、角度和位置对面部侧貌(从侧面看脸型)起着决定性作用。
- 下巴前突(下颌前突):可能表现为“地包天”或“凸嘴”。
- 下巴后缩(下颌后缩):可能表现为“瘪嘴”、“鸟嘴”。
- 下颌偏斜:可能导致脸不对称。
牙齿矫正如何影响下颌骨(间接作用)
- 改变肌肉功能和力平衡: 牙齿排列整齐、咬合稳定后,咀嚼肌群(咬肌、颞肌等)的工作会更协调、高效,异常的肌肉力减少,长期来看,这有助于稳定颌骨位置,甚至可能对颌骨的生长产生轻微的引导作用(尤其在青少年)。
- 改善关节负担: 稳定的咬合能减少对颞下颌关节的异常压力,有助于缓解关节紊乱症状。
- 掩饰性治疗: 对于一些轻度的骨骼不调(如下颌轻度后缩或前突),正畸医生可以通过代偿性移动牙齿来改善外观和咬合。
- 下颌轻度后缩:将上前牙适当后移,下前牙适当前移,可以在视觉上改善“瘪嘴”的感觉,让下巴显得不那么后缩(但实际骨骼位置没变)。
- 下颌轻度前突:将上前牙适当内收,下前牙适当后移,可以改善“地包天”或“凸嘴”的外观(但实际骨骼位置没变)。
- 局限性: 这种掩饰性治疗的效果有限,只能改善外观和功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骨骼不调问题,过度掩饰可能导致牙齿形态或位置异常,甚至损害牙周健康。
真正改变下颌骨位置/形态的方法(非单纯正畸)
当骨骼不调问题比较严重(如下颌严重前突或后缩、偏颌、开颌等),单纯依靠牙齿矫正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时,就需要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 正畸治疗: 在术前排齐牙齿、创造牙弓空间、去除代偿性移动,为手术做好准备,术后精细调整咬合关系。
- 正颌手术: 这是真正移动、重塑下颌骨(有时也包括上颌骨)的手术。
- 下颌前移术: 用于矫正下颌后缩。
- 下颌后退术: 用于矫正下颌前突。
- 下颌升支截骨术: 用于矫正下颌偏斜、过长或过短。
- 颏成形术: 单纯改变下巴的形状和突度(不移动整个下颌骨)。
- 功能性矫治器: 主要用于青少年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利用肌肉力或口内装置,引导正在生长发育中的颌骨向更理想的方向生长。
- 矫正下颌后缩的功能性矫治器(如FR、生物调节器等)。
- 矫正下颌前突的功能性矫治器(如Activator等)。
- 关键点: 这类治疗有时间窗(必须在骨骼生长活跃期进行),效果取决于剩余的生长潜力。
总结与建议
- 牙齿矫正 ≠ 移动下颌骨: 正畸治疗的核心是移动牙齿,改善咬合和面型。
- 下颌骨是基础: 下颌骨的位置和形态决定了牙齿咬合的基础和面部侧貌的关键。
- 间接影响: 正畸通过改变牙齿位置和咬合,间接影响肌肉功能、关节健康,并能通过掩饰性治疗轻微改善骨骼不调的外观。
- 严重骨骼问题需手术: 对于中重度的骨骼畸形(如下颌严重前突/后缩、偏颌等),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唯一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
- 青少年有生长潜力: 对于骨骼问题不严重的青少年,功能性矫治器可以在生长高峰期引导颌骨生长,避免或减轻未来手术的需要。
- 专业诊断至关重要: 必须由专业的正畸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包括X光片、模型、头影测量分析等),才能准确判断你的问题主要是牙齿问题还是骨骼问题,或者两者兼有,并制定最适合你的治疗方案(单纯正畸、掩饰性治疗、功能性矫治、还是正畸-正颌联合)。
如果你对下颌骨的形状或位置不满意,或者被诊断为骨骼性错颌畸形,务必寻求正畸专科医生和/或颌面外科医生的会诊评估,了解所有可行的方案及其利弊。 不要期望单纯通过戴牙套就能显著改变下巴的骨骼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