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牙齿矫正反颚能成功吗?有哪些关键方法和注意事项?

反颌的主要类型

反颌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牙齿矫正反颚能成功吗?有哪些关键方法和注意事项?-图1

  1. 牙性反颌:

    • 原因: 主要是牙齿本身排列的问题,比如下前牙过度唇倾(向前突出),或者上前牙舌倾(向内倒),或者两者兼有。
    • 表现: 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基本正常,但牙齿排列导致咬合关系异常,通常反覆盖较小(上下前牙重叠量少或没有重叠),反覆合较浅(上下前牙垂直向重叠少)。
    • 治疗: 单纯通过正畸(戴牙套)移动牙齿即可解决。
  2. 骨性反颌:

    • 原因: 主要是上下颌骨发育不协调导致的。
      • 上颌骨发育不足: 上颌骨(上牙床)在前后向上发育得不够,位置偏后。
      • 下颌骨发育过度: 下颌骨(下巴)在前后向上发育得太多,位置偏前。
      • 两者兼有: 上颌不足同时下颌过多。
    • 表现: 除了牙齿反颌,还常伴有:
      • 面部中份(鼻子、眼眶下方)相对凹陷。
      • 下巴(颏部)明显前突。
      • 面部侧貌呈“凹面型”。
      • 反覆盖大(下前牙完全包住上前牙),反覆合深(上下前牙垂直向重叠多)。
      • 咬合创伤风险高。
    • 治疗: 需要正畸与正颌外科联合治疗,正畸医生负责在术前排齐牙齿、创造手术条件;正颌外科医生通过手术移动颌骨到正确位置;术后正畸医生精细调整咬合关系,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可以尝试用功能矫治器引导颌骨生长,减轻骨性畸形。
  3. 功能性反颌:

    • 原因: 由于不良口腔习惯(如长期咬上唇、下颌前伸习惯)或上牙弓狭窄、后牙早接触等原因,导致下颌为了避开干扰而被迫向前伸位,形成暂时性的反颌。
    • 表现: 下颌可以后退到中性位置(即正常咬合位置),此时反颌可能消失或减轻。
    • 治疗: 首先要去除病因(如破除不良习惯、扩大牙弓、调磨干扰点),然后进行正畸治疗排齐牙齿,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如果长期存在导致骨骼适应性改变,则可能发展为骨性反颌。

反颌的危害(为什么需要矫正?)

反颌不仅仅是美观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会对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1. 咀嚼功能下降: 反颌导致咬合关系紊乱,咀嚼效率降低,食物研磨不充分,增加胃肠负担。
  2. 牙齿磨损与创伤: 反颌状态下,牙齿受力异常,容易导致牙齿过度磨损、松动、牙龈退缩,甚至出现牙周创伤性骨吸收。
  3. 颞下颌关节紊乱: 不正常的咬合力会传导到颞下颌关节(耳朵前方连接上下颌骨的关节),导致关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头痛等问题。
  4. 发音不清: 特别是前牙反颌,可能影响“s”、“z”等齿音的清晰度。
  5. 面部美观影响: 形成“月牙脸”、“地包天”外观,影响个人形象和自信心,尤其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可能带来心理压力。
  6. 口腔卫生维护困难: 反颌区域不易清洁,容易堆积食物残渣和菌斑,增加龋齿和牙周病的风险。
  7. 生长发育影响: 对于儿童,骨性反颌若不及时干预,会阻碍上颌骨的正常发育,加重下颌骨的过度发育,导致畸形越来越严重。

牙齿矫正如何治疗反颌?

矫正反颌的目标是:建立正常的覆合覆盖关系(上前牙轻覆盖下前牙),恢复良好的咬合功能,改善面部美观,稳定长期效果。

具体方法取决于反颌的类型、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和生长发育阶段:

  1.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期):

    • 早期干预(混合牙列期): 对于骨性反颌或有发展倾向的功能性反颌,可以在替牙期(约6-12岁)进行干预。
      • 功能矫治器: 如FR-III、 Twin Block、Activator等,利用肌肉力量引导颌骨向正常方向生长,刺激上颌骨发育,抑制下颌骨过度生长,这是治疗骨性反颌的黄金时期。
      • 简单固定矫治器: 用于解决轻度的牙性反颌或配合功能矫治器。
    • 综合性矫治(恒牙列早期): 对于未能在早期干预或效果不佳的病例,在恒牙列初期(约12-14岁),使用固定矫治器(金属托槽、陶瓷托槽)或隐形矫治器进行全面的牙齿排齐、调整咬合关系,可能需要配合上颌扩弓、推磨牙向后、压低前牙等手段。
  2. 成年人(生长发育停止后):

    • 牙性反颌: 单纯通过正畸治疗(固定矫治器或隐形矫治器)移动牙齿,建立正常咬合关系。
    • 轻度骨性反颌: 对于骨骼畸形不严重、反覆合不深的患者,可以通过正畸治疗结合一些代偿性移动(如压低上前牙、伸长下前牙、少量唇倾下前牙等)来改善咬合和面型,但效果可能不如在生长期显著,且复发风险相对较高。
    • 严重骨性反颌: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金标准。
      • 术前正畸: 排齐整平牙列,为手术创造条件(通常需要1-2年)。
      • 正颌手术: 全麻下,外科医生移动上颌骨向前(Le Fort I型截骨术)、后退下颌骨(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或两者结合,将颌骨调整到正常位置。
      • 术后正畸: 手术后约3-6个月,待骨愈合开始后,进行精细的咬合调整(通常需要6-12个月),确保所有牙齿都达到完美的尖窝相对关系。
    • 掩饰性治疗: 对于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正畸医生可以通过牙齿的代偿性移动(如大量唇倾下前牙、舌倾上前牙)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反颌和面型,但这会牺牲牙齿的长期健康(增加牙周负担、易复发),且效果有限,需严格评估风险。

矫正反颌的注意事项

  1. 专业诊断是关键: 反颌类型复杂,必须由专业的正畸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口腔检查、模型分析、X光片头影测量分析、面部拍照等),明确病因、类型和严重程度,才能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 年龄因素: 生长发育期是干预骨性反颌的最佳时机,效果显著且可能避免手术,成年人矫正同样有效,但严重骨性问题往往需要手术配合。
  3. 治疗周期: 反颌矫正通常需要较长时间,尤其是复杂病例或需要手术的病例,总疗程可能长达2-3年甚至更久,需要患者有足够的耐心和依从性(注意口腔卫生、按时复诊、避免啃咬硬物等)。
  4. 保持器至关重要: 矫正完成后,必须严格佩戴保持器,因为反颌是容易复发的畸形类型,保持器需要长期甚至终身佩戴,以维持来之不易的矫正效果。
  5. 多学科协作: 对于严重的骨性反颌,正畸医生需要与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紧密合作,对于存在颞下颌关节问题或呼吸问题的患者,可能还需要关节科医生或耳鼻喉科医生的参与。

反颌(地包天)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牙齿颌骨畸形,不仅影响美观,更危害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牙齿矫正是治疗反颌的主要有效手段,治疗方案因人而异,从简单的牙套移动到复杂的正颌手术不等。最重要的是尽早寻求专业正畸医生的诊断和评估,抓住最佳治疗时机(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并积极配合治疗和保持,才能获得最佳的矫正效果和长期稳定,不要因为害怕或拖延而错过最佳干预机会,以免问题加重,增加治疗难度和成本。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