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佩戴活动义齿可暂复咀嚼功能,保护牙槽嵴形态,待骨条件稳定后行种植牙,能提升固位与舒适度,分阶段治疗更利于长期修复
为何采用“先活动义齿+后种植牙”的两步走策略?
1️⃣ 生理条件限制下的折中方案
✅ 牙槽骨萎缩严重者:长期缺牙会导致牙槽骨吸收变窄/低平,此时若强行种植易出现植入深度不足、初期稳定性差等问题,通过佩戴活动义齿可维持咬合高度,减缓骨吸收速度,为后续植骨创造条件。 ✅ 全身健康状况不佳者:高血压、糖尿病控制不稳定或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优先稳定病情后再行外科手术,活动义齿可作为过渡期修复体。 ✅ 多颗牙缺失伴复杂解剖结构者:如上颌窦位置过低、下齿槽神经管暴露等情况,需通过CBCT精准评估后制定分期方案。
2️⃣ 功能与美观的双重保障
特性 | 活动义齿优点 | 种植牙优势 |
---|---|---|
时效性 | 当日取模→1周内完成初戴 | 需3-6个月骨结合周期 |
适应性 | 可调节基托压力分布 | 独立固位不受邻牙影响 |
经济成本 | 初期投入较低(约500-3000元) | 长期耐用性强(10年以上) |
创伤程度 | 无创/微创操作 | 需切开翻瓣的小手术 |
3️⃣ 心理适应缓冲期
部分患者对永久固定修复存在焦虑情绪,活动义齿的使用能帮助其逐步适应咀嚼发力方式,观察自身耐受度,降低二次治疗的心理门槛。
实施流程详解
▶︎ 第一阶段:活动义齿制作与佩戴(3-6个月)
关键步骤:
- 取模设计:采用硅胶二次印模法获取精确阴模,特别注意记录余留牙形态及黏膜反折线。
- 试戴调试:重点调整咬合接触点(避免早接触)、卡环臂松紧度(以能轻松摘戴为宜)、基托边缘伸展范围(不超过前庭沟底)。
- 使用指导:教导患者正确摘戴方向(垂直向脱位)、夜间浸泡消毒、每半年复查衬垫层磨损情况。
- 动态监测:每月复诊检查黏膜压痛点,必要时重衬处理;同步拍摄根尖片观察剩余牙槽嵴变化。
典型应用场景示例:
- 🔄 下颌游离端缺失:选用钴铬合金支架+弹性树脂基托,利用舌侧翼缘固位
- 🦷 上前牙区美学需求高:采用隐形义齿技术,人工牙龈配色接近天然龈缘
▶︎ 第二阶段:种植体植入准备(过渡期结束后)
转化时机判断标准: | 指标 | 达标值 | 临床意义 | |--------------------|-------------------------------|------------------------------| | 牙槽骨宽度 | ≥4mm(理想值5-7mm) | 确保种植体周围有足够骨量包裹 | | 角化牙龈厚度 | ≥2mm | 预防术后软组织退缩 | | 邻牙倾斜度 | <15° | 避免干扰种植体三维定位 | | 咬合力测试 | 最大咬合力≤40N | 防止过度负荷导致种植失败 |
特殊处理技术: 🔹 引导骨再生术(GBR):对于垂直向骨缺损>3mm的区域,配合生物膜屏障促进新骨形成 🔹 数字化导板辅助:通过口扫仪获取口腔数据,3D打印个性化手术导板提升精度 🔹 即刻负重方案:符合条件的单颗缺失可采用All-on-4技术实现当天戴牙冠
不同场景下的方案对比表
分类 | 单纯活动义齿 | 直接种植 | 两步法组合 |
---|---|---|---|
适用人群 | 高龄体弱/经济受限 | 年轻健康/单颗缺失 | 多数缺牙伴骨量欠佳 |
治疗周期 | 短(1-2周) | 长(3-6月) | 中等(4-8月) |
舒适度评分 | ★★☆(异物感明显) | ★★★★☆(近似真牙) | ★★★☆(逐渐改善) |
维护难度 | 每日摘戴清洗 | 定期洁牙+冲牙器 | 前期需特别护理 |
远期成功率 | 逐年下降(5年后约60%) | 95%以上(规范操作下) | 综合成功率可达85%-90% |
关键注意事项
⚠️ 禁忌证筛查:吸烟量>1包/天者需戒烟至少3个月;夜磨牙症患者应先行咬合板治疗。 💡 咬合重建原则:遵循"组牙功能🍴→尖牙保护🐾→双侧平衡"的渐进式调颌顺序。 🌿 术后管理要点:种植体周围炎早期表现为探诊出血,需及时进行激光清创+局部用药。
相关问答FAQs
Q1: 如果已经戴了两年活动假牙,现在想做种植还来得及吗? 👉 A: 完全可行!但需先进行全面检查:①通过锥形束CT测量可用骨高度;②检查现有义齿造成的黏膜增生情况;③评估咬合关系是否紊乱,多数情况下可通过GBR技术重建骨量,建议尽早就诊制定方案。
Q2: 活动义齿会把好牙带坏吗?怎么预防? 👉 A: 正规设计的义齿不会损伤健康牙齿,关键在于:①每年至少一次专业清洁去除菌斑结石;②发现卡环松动及时加衬;③避免用门牙撕扯食物,日常可用软毛牙刷清洁基托组织面,睡前取下浸泡于清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