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时取自体骨,通常是为了解决牙槽骨量不足的问题,为种植体提供稳固的骨支持,这个过程被称为自体骨移植,以下是取自体骨的详细步骤和相关信息:

🧩 核心目的
- 增加骨量: 当牙槽骨因缺失牙齿、外伤、牙周病等原因萎缩或不足时,直接种植可能失败或效果不佳,自体骨移植可以增加骨的高度、宽度和密度。
- 提供骨引导: 自体骨含有活的骨细胞、骨生长因子和骨基质,是“活的”材料,能诱导自身组织再生,愈合效果最好,排斥风险最低。
📍 取骨的常见部位
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需求(需要多少骨、缺损的位置、身体条件等)选择最合适的取骨部位:
-
颏部(下巴骨):
- 优点: 离口腔手术区域近,操作相对简单,创伤较小,获取的骨量通常能满足前牙区小到中等缺损的需求,是最常用的取骨部位之一。
- 缺点: 骨量有限,不适合大范围缺损,取骨区域可能会有暂时性麻木感(通常几周到几个月恢复)。
-
下颌升支(后牙区下方):
- 优点: 骨量相对较大,尤其适合后牙区(磨牙区)的骨增量。
- 缺点: 位置较深,手术创伤比颏部稍大,术后肿胀可能更明显,也可能有暂时性下唇麻木风险(涉及下牙槽神经)。
-
髂骨(骨盆骨):
- 优点: 骨量最大,是获取大量自体骨的“金标准”来源,适合需要大块骨移植或骨量严重不足的情况(如全口重建)。
- 缺点: 创伤最大,需要在手术室进行,需要全身麻醉,术后疼痛、肿胀明显,恢复期较长,可能影响行走,通常作为最后的选择。
-
颅骨(顶骨或枕骨):
- 优点: 骨皮质较厚,适合需要支撑力强的部位。
- 缺点: 手术创伤较大,位置特殊,不常用。
-
胫骨(小腿骨):
- 优点: 骨量丰富,皮质骨和松质骨都有。
- 缺点: 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可能影响活动,较少用于口腔种植。
🛠 取自体骨的手术步骤(以颏部或下颌升支为例,通常与种植手术同期或分期进行)
-
术前评估与规划:
- 影像学检查: 通过CBCT(锥形束CT)精确评估缺骨区域的尺寸、形状以及供骨区域(如下巴、下颌升支)的骨量、骨质量和重要解剖结构(神经、血管)的位置。
- 方案制定: 医生确定取骨部位、取骨量、取骨方式(块状骨、颗粒骨)、是否需要钛钉钛板固定、以及与种植手术的时机(同期进行还是先植骨等几个月再种)。
- 知情同意: 医生详细解释手术过程、风险、预期效果、术后注意事项,患者签署同意书。
-
麻醉:
- 通常在口腔内取骨(如颏部、下颌升支)时,采用局部麻醉配合镇静,或者全身麻醉(尤其是取髂骨时)。
-
取骨操作:
- 切口: 在取骨区域(如下巴下方或下颌升支后缘)做一个小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骨面。
- 截骨/取骨:
- 块状骨: 使用专门的骨锯、骨凿或超声骨刀,按照术前规划精确截取一块特定形状和大小的骨头,有时会连带表面的骨膜一起取下,以保留更多成骨细胞。
- 颗粒骨: 使用骨钻、骨磨或咬骨钳将取下的骨块研磨成细小的颗粒状。
- 止血: 仔细处理取骨区域的出血点,确保止血彻底。
- 关闭供骨区: 如果取骨量不大(如下巴),通常可以将取骨后的缺损边缘拉拢缝合关闭,如果取骨量较大(如下颌升支或髂骨),可能需要使用可吸收的胶原海绵、骨蜡或人工骨填充材料填塞缺损,然后分层缝合关闭伤口,有时可能需要钛钉钛板固定较大的骨缺损边缘。
-
植骨操作(在缺骨区域):
- 切口: 在需要植骨的牙槽嵴区域做切口,翻开粘骨膜瓣,暴露骨缺损区。
- 处理受植床: 清理骨缺损区的软组织,确保骨面有新鲜出血点(表明有良好的血供),这有助于骨细胞存活和生长。
- 移植骨块/颗粒:
- 将取下的自体骨块(可能需要塑形)或骨颗粒放置到缺损区域。
- 固定: 如果是块状骨移植,通常需要使用钛钉、钛板或钛网将其固定在受植床上,防止移位,颗粒骨则不需要固定,但需要用屏障膜(如胶原膜、钛膜)覆盖,防止软组织长入,为骨再生提供空间。
- 屏障膜覆盖: 在移植骨表面覆盖生物膜,引导骨组织再生,阻挡软组织侵入。
- 缝合: 将粘骨膜瓣复位,严密缝合关闭伤口。
-
缝合与结束: 供骨区和植骨区都缝合完毕后,手术结束。
🏥 术后恢复
- 肿胀与疼痛: 术后几天内,取骨区和植骨区都会有明显肿胀和疼痛,医生会开具止痛药,冰敷有助于减轻肿胀。
- 饮食: 术后一段时间需要流质或软食,避免咀嚼供骨区和植骨区。
- 口腔卫生: 需要特别小心清洁手术区域,遵医嘱使用漱口水,避免触碰伤口。
- 拆线: 通常术后7-14天拆线。
- 愈合期:
- 供骨区愈合: 下巴或下颌升支取骨区通常需要几个月(3-6个月)才能完全愈合。
- 植骨区愈合: 移植的自体骨需要时间与自身骨融合(骨整合),块状骨移植可能需要4-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稳定;颗粒骨移植相对快一些,通常需要3-4个月,医生会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愈合情况。
- 种植时机: 如果是分期手术(先植骨),需要等待植骨区完全愈合、骨稳定后(通常4-6个月后),才能进行第二次手术植入种植体,如果是同期手术(取骨和种牙同时进行),种植体在植入后也需要3-6个月的骨结合期。
⚠ 重要注意事项与风险
- 额外手术创伤: 取自体骨意味着身体上多了一个手术区域,增加了创伤、疼痛、肿胀和恢复时间。
- 供骨区并发症: 如感染、出血、神经损伤(导致麻木感,可能永久或暂时)、血肿、疼痛、活动受限(取髂骨时)。
- 植骨区并发症: 如感染、移植骨吸收(部分骨量丢失)、移植骨不愈合、移位、屏障膜暴露或感染、最终种植失败。
- 费用更高: 自体骨移植比使用人工骨或异体骨材料更昂贵。
- 时间更长: 整个治疗周期(取骨+植骨愈合+种植+骨结合)通常比直接种植或使用其他骨材料长数月。
种植牙取自体骨是一个技术要求高、创伤相对较大的手术,但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效果,仍是解决严重骨缺损的重要手段。选择经验丰富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或种植专科医生至关重要,手术前务必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所有细节、风险和预期,共同制定最适合你个人情况的方案,术后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护理和复诊,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