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
功能性矫正器并非像传统“钢牙”那样直接移动牙齿,而是利用口腔肌肉的功能和颌骨的生长潜力,通过改变口腔内环境(如舌位、唇颊肌压力、颌骨位置)来引导颌骨和牙齿向更理想的方向生长和排列,它是一种间接的、引导性的矫治方式。

主要特点
- 利用生长发育潜力: 在儿童青少年颌骨快速生长的时期进行干预,效果更好,有时能避免或减少成年后复杂的正颌手术。
- 改善骨骼关系: 主要目标是纠正上下颌骨之间不协调的关系(如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过度或不足)。
- 调整肌肉功能: 通过改变口腔肌肉的平衡(如纠正异常的舌习惯、唇习惯、异常吞咽模式),为牙齿和颌骨的健康发育创造有利环境。
- 引导牙齿萌出: 可以引导恒牙在更理想的位置萌出。
- 非侵入性/微创: 通常不直接粘在牙齿上(有些设计需要粘接),对牙齿本身磨损较小。
- 通常为阶段性矫治: 常作为早期矫治阶段,之后通常还需要进行二期固定矫治(戴“钢牙”或隐形牙套)进行精细调整。
常见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
Frankel矫正器:
- 结构: 主要由塑料基托和金属丝网组成,基托覆盖在口腔前庭(唇颊侧黏膜区域)和部分牙列区域,网状部分位于前牙区。
- 原理:
- 去除不良肌肉压力: 基托覆盖在唇颊黏膜上,消除了唇颊肌对牙列的异常压力,允许牙齿和颌骨在更自然的环境中生长。
- 引导下颌位置: 通过前牙区的网状结构,引导下颌向前或向后移动到更理想的位置(如纠正II类或III类错颌)。
- 调整舌位: 引导舌位于正确的位置(舌尖抵在上腭前部),发挥其对牙弓的扩弓作用。
- 适用症: 主要用于纠正严重的骨骼性II类错颌(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和III类错颌(上颌后缩、下颌前突),以及伴有口呼吸、异常吞咽等功能问题的患者。
-
Twin Block矫正器:
- 结构: 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是一个简单的塑料基托,分别覆盖在上下牙列的舌侧(腭侧/舌侧),上下基托在咬合面上有特定的斜面(通常是45度或60度)。
- 原理:
- 强制下颌前伸: 当患者咬合时,上下基托的斜面相互咬合,迫使下颌被迫向前移动到一个新的、更理想的位置(通常是II类关系的目标位置)。
- 肌肉训练: 在这个新的下颌位置上,患者需要适应并保持咬合,这有助于激活相关肌肉群(如颞肌、咬肌),建立新的肌肉平衡。
- 引导生长: 持续的下颌前伸刺激,有助于促进下颌骨的生长。
- 适用症: 最常用的功能性矫治器之一,主要用于纠正II类错颌(尤其是下颌后缩),效果显著,也可用于部分III类错颌的早期干预。
-
Bionator矫正器:
- 结构: 一个整体的塑料基托,覆盖在上下牙列的舌侧(腭侧/舌侧),在上下前牙之间有一个开放的间隙(允许下唇自由活动),在磨牙区有特定的导面。
- 原理:
- 引导下颌位置: 通过磨牙区的导面引导下颌向前或向后移动。
- 调整肌肉平衡: 基托覆盖舌侧,引导舌位于正确位置;前牙开放间隙允许下唇自然闭合,减少对前牙的异常压力。
- 刺激颌骨生长: 通过引导下颌位置,刺激相关颌骨生长。
- 适用症: 用于纠正II类错颌(下颌后缩)、III类错颌(上颌后缩)、深覆合、开颌等,同时伴有肌功能异常的患者。
-
其他类型:
- Activator: 类似于Bionator,但结构更简单,主要依靠肌肉力量和下颌位置引导。
- Herbst矫正器: 一种固定式的功能性矫治器(粘接在磨牙上),通过金属杆强制下颌前伸,效果更直接、更稳定,但舒适度稍差,主要用于II类错颌。
- Twin Block的改良型: 如改良式Twin Block,增加扩弓装置等。
适用症(什么情况可能需要功能性矫正?)
- II类错颌:
- 骨骼性II类1分类:上颌前突,下颌后缩(俗称“龅牙”、“地包天”的反面)。
- 骨骼性II类2分类:上颌前突伴深覆合(上牙盖住下牙过多)。
- III类错颌:
骨骼性III类: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过度(俗称“地包天”、“反颌”)。
- 深覆合: 上前牙过度覆盖下前牙。
- 开颌: 上下前牙无法咬合,有缝隙。
- 伴有不良口腔习惯: 如口呼吸、异常吞咽(吐舌、咬唇等)。
- 需要引导恒牙萌出方向: 如恒牙萌出位置异常。
- 存在骨骼不协调: 上下颌骨大小或位置不匹配,需要利用生长潜力进行引导。
使用时机
- 最佳时期: 混合牙列期,特别是恒切牙(门牙)和第一恒磨牙(六龄齿)萌出后(大约6-12岁),此时颌骨仍有较大的生长潜力。
- 定期评估: 即使在这个年龄段,也需要定期(通常每6-12个月)由正畸医生评估生长发育情况和矫治效果,决定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或调整方案。
优势
- 早期干预: 在问题严重化前进行干预,效果更显著,有时能避免复杂治疗。
- 利用生长潜力: 效果事半功倍。
- 改善面部外观: 纠正骨骼不协调,改善侧貌和面部比例。
- 改善功能: 纠正咬合不良、异常肌肉功能,改善咀嚼、发音等。
- 减少后期治疗难度: 可能简化后续的固定矫治阶段。
- 相对舒适: 大多数功能性矫治器体积较小,异物感相对固定矫治器小。
局限性和注意事项
- 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主要针对骨骼和肌肉功能问题,对于严重的牙齿拥挤、扭转等问题,后续仍需固定矫治。
- 需要高度配合: 患者需要全天佩戴(通常每天20-22小时,仅在刷牙和进食时取下),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依从性。
- 可能需要二期治疗: 功能性矫治完成后,通常还需要进行二期固定矫治(戴“钢牙”或隐形牙套)进行精细的牙齿排列调整。
- 费用: 费用因类型、复杂程度、地区而异,通常不便宜。
- 可能影响发音: 初期佩戴时可能影响说话,需要适应期。
- 口腔卫生维护: 需要仔细清洁矫治器和牙齿,避免食物残渣堆积导致龋齿或牙龈炎。
- 效果维持: 矫治完成后需要认真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
牙齿功能性矫正器是儿童青少年正畸早期干预的重要工具,它巧妙地利用了生长发育期的潜力,通过引导颌骨位置和调整口腔肌肉功能,来纠正骨骼不协调和改善口腔环境,虽然不能替代所有类型的正畸治疗,但对于特定类型的错颌畸形(尤其是II类和III类骨骼问题),它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有时能避免手术的选择。是否需要使用、使用哪种类型、何时开始,都必须由专业的正畸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后决定。 如果你或你的孩子有牙齿或面部发育方面的疑虑,建议尽早咨询正畸专科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