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2025儿童预矫正牙齿,最佳干预年龄几岁?

📍 一、 为什么需要儿童预矫正?(主要目的和适应症)

早期干预的目标不是将所有牙齿排得整整齐齐(那是二期固定矫治的目标),而是:

2025儿童预矫正牙齿,最佳干预年龄几岁?-图1

  1. 纠正颌骨关系异常:

    • 反颌(地包天): 这是最常见的早期干预指征之一,下颌前突或上颌后缩,早期干预可以引导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过度生长,改善面型,避免恒牙期更复杂的治疗。
    • 上颌前突(龅牙): 上颌骨发育过度或下颌发育不足,早期干预可以抑制上颌骨过度生长,引导下颌骨向前发育,改善面型。
    • 后牙反颌/锁颌: 影响咀嚼功能和面部对称性,需要早期纠正。
    • 下颌偏斜: 可能由功能性因素或骨骼因素引起,早期干预有助于纠正。
  2. 纠正牙齿关系异常:

    • 个别牙齿严重错位: 如恒切牙(门牙)严重拥挤、扭转、萌出方向异常,早期干预可以引导其正常萌出路径,减少后期拔牙可能性。
    • 严重的牙列拥挤: 在替牙早期,通过扩大牙弓、创造空间等方式,为拥挤的恒牙提供萌出空间,避免恒牙期大量拔牙。
    • 上颌前牙间隙过大: 可能与唇系带过低、不良习惯有关,需要去除病因并关闭间隙。
    • 恒牙早失: 乳牙过早脱落,邻牙可能倾斜占据空间,导致恒牙萌出位置不足,早期干预(如间隙保持器)可以维持间隙。
  3. 纠正不良口腔习惯:

    • 吮指习惯: 持续吮指(尤其超过4-5岁)可能导致开颌(上下前牙咬不上)、上前牙前突、后牙开颌等,早期干预(如唇挡、舌刺等)可以帮助戒除习惯。
    • 吐舌习惯: 吐顶牙齿会导致开颌,需要纠正习惯并可能使用矫治器。
    • 咬唇习惯: 咬上唇或下唇会导致反颌或上前牙前突,需要纠正习惯。
    • 口呼吸: 长期口呼吸可能导致开颌、上牙弓狭窄、面型改变(长面型),需要治疗病因(如腺样体肥大、鼻炎),并可能使用矫治器。
  4. 改善面部美观和功能:

    • 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孩子的面型轮廓(如纠正“地包天”、“龅牙”),增强自信心。
    • 纠正咬合异常,改善咀嚼功能,发音功能。

📍 二、 儿童预矫正的常用方法

根据具体问题和孩子的合作度,医生会选择不同的矫治器:

  1. 活动矫治器:

    • 特点: 可自行摘戴,相对简单,舒适度较好。
    • 用途: 简单的牙齿移动(如个别牙扭转、少量扩弓)、破除不良习惯(如唇挡、舌刺)、保持间隙。
    • 常见类型: 简单的活动矫治器、Hawley保持器(用于保持或少量调整)、破除不良习惯的矫治器。
  2. 功能矫治器:

    • 特点: 利用孩子颌骨的生长潜力,引导颌骨向正确的方向生长,同时进行一定的牙齿移动,通常需要全天佩戴(吃饭刷牙时摘下)。
    • 用途: 主要用于纠正颌骨关系异常(如II类或III类错颌),如:
      • Frankel矫治器: 通过颊盾引导下颌位置,刺激上颌发育,抑制下颌过度生长。
      • Activator: 上下颌牙齿咬合在矫治器上,通过肌肉力量引导颌骨调整位置。
      • Twin Block: 上下颌各一块咬合板,咬合时引导下颌向前(用于II类)或向后(用于III类)。
      • Bionator: 类似Activator,但结构更简单。
      • Herbst矫治器: 固定在牙齿上,强制引导下颌向前,用于II类错颌。
  3. 固定矫治器(简单型):

    • 特点: 粘贴在牙齿上,不能自行摘除,力量控制更精确。
    • 用途: 用于需要更精确、更复杂的牙齿移动,如:
      • 扩弓装置: 快速或慢速扩大上颌牙弓(如Hyrax扩弓器、Quad-Helix扩弓器)。
      • 个别牙移动装置: 如Nance弓(防止后牙前移)、舌侧弓(保持间隙)、简单的前牙移动装置。
      • 部分固定矫治: 在少数牙齿上粘贴托槽进行早期干预。
  4. 肌功能训练器:

    • 特点: 通常需要孩子每天佩戴1-2小时,并进行特定的肌肉训练动作。
    • 用途: 主要用于纠正不良口腔习惯(如口呼吸、吐舌、异常吞咽),改善肌功能,为牙齿排列创造有利环境,如MRC系列矫治器。

📍 三、 儿童预矫正的时机

  • 最佳时机: 替牙期(6-12岁)是黄金时期,特别是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尽早咨询正畸医生:
    • 7-8岁发现明显的反颌(地包天)。
    • 8-9岁发现严重的上颌前突(龅牙)或下颌后缩。
    • 持续的不良口腔习惯(吮指、吐舌、咬唇等)。
    • 恒门牙萌出时严重拥挤、扭转或外翘。
    • 后牙反颌或锁颌。
    • 乳牙早失且邻牙已开始倾斜。
    • 面部明显不对称或下颌偏斜。
  • 检查时机: 美国正畸协会建议,所有儿童在7岁左右进行一次正畸专科检查,即使没有明显问题,医生也能评估生长发育潜力,制定监测计划。

📍 四、 家长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1. 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预矫正: 大部分孩子的轻微错颌可以在恒牙期(12岁后)通过一次性的固定矫治完成,预矫正主要针对有特定问题的孩子。
  2. 预矫正 ≠ 最终矫正: 早期干预是为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简化后续治疗,但绝大多数孩子仍需要在恒牙期进行二期固定矫治(戴牙套)来精细调整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家长要有这个心理预期。
  3. 合作至关重要: 尤其是活动矫治器和功能矫治器,需要孩子配合佩戴足够的时间(每天20-22小时或医生要求的时间),并保持口腔卫生,肌功能训练器需要孩子坚持训练,家长需要监督和鼓励。
  4. 口腔卫生是关键: 佩戴矫治器后,清洁牙齿的难度增加,必须教会孩子使用正畸牙刷、牙缝刷、冲牙器等工具,彻底清洁,否则容易蛀牙和牙龈发炎。
  5. 定期复诊: 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的时间复诊,医生会检查牙齿移动情况和颌骨生长情况,必要时调整矫治器。
  6. 选择专业医生: 儿童预矫正需要专业的儿童正畸医生或正畸专科医生评估和制定方案,他们具备生长发育知识,能准确判断干预的时机和方式。
  7. 费用和疗程: 预矫正通常需要一定的费用,疗程因问题复杂度和孩子合作度而异,可能持续几个月到一两年,二期矫治通常在恒牙期进行。

📍 五、 总结

儿童预矫正是一项重要的早期干预手段,针对替牙期出现的特定颌骨和牙齿问题,利用生长发育潜力进行引导和调整,可以:

  • 改善面部美观和功能。
  • 简化甚至避免未来复杂的正畸治疗(如拔牙、手术)。
  • 纠正不良习惯,建立健康的口腔环境。

核心建议:

  1. 7岁左右带孩子做正畸专科检查。
  2. 发现“地包天”、“龅牙”、严重拥挤、不良习惯等问题,及时咨询正畸医生。
  3. 理解预矫正的目标和局限性(通常仍需二期矫治)。
  4. 高度重视孩子的配合度和口腔卫生维护。

如果你对孩子的牙齿发育有任何疑虑,最可靠的做法是带孩子去专业的正畸医生那里进行评估,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最合适的建议和方案,早期干预有时能让孩子少走弯路,拥有更健康、更自信的笑容。💪🏻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