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种植体结构大全

🦷 一、核心三大部件(宏观结构)

  1. 种植体:

    种植牙种植体结构大全-图1

    • 定义: 植入牙槽骨内的部分,是整个种植系统的“根基”和“骨结合”的载体,它模拟天然牙根的功能,为上部结构提供稳定支撑。
    • 植入部位: 颌骨内。
    • 核心功能:
      • 骨结合: 与牙槽骨形成直接的、功能性的生理性结合(Osseointegration),这是种植成功的关键。
      • 承重传导: 将咬合力传递到周围的牙槽骨,刺激骨组织,防止骨吸收。
      • 基台连接: 提供与基台精确、稳固的连接接口。
  2. 基台:

    • 定义: 连接种植体和牙冠的中间过渡部件,它充当“桥墩”的角色,将种植体埋在骨内的部分与暴露在口腔内的牙冠连接起来。
    • 位置: 穿过牙龈,暴露在口腔内。
    • 核心功能:
      • 连接作用: 精确连接种植体和牙冠。
      • 穿龈轮廓: 设计穿龈部分的形态,引导牙龈组织健康愈合,形成自然的“牙龈袖口”,防止食物嵌塞和细菌侵入。
      • 方向调整: 部分基台(如角度基台)可以调整牙冠的轴向,以适应不同的种植位置和咬合关系。
      • 支撑牙冠: 为牙冠提供稳固的支撑平台。
  3. 牙冠:

    • 定义: 暴露在口腔内,行使咀嚼、发音和美观功能的最终修复体,它模拟天然牙的牙冠部分。
    • 位置: 口腔内,与对颌牙咬合。
    • 核心功能:
      • 咀嚼功能: 承担和分散咬合力。
      • 美观功能: 恢复牙齿的自然形态、颜色和光泽。
      • 发音功能: 协助正确发音。
      • 保护基台: 覆盖并保护基台连接部分。

🔬 二、种植体本身的精细结构(微观结构)

种植体虽然看起来像一颗螺丝,但其内部和表面结构极其复杂和精密,主要围绕促进骨结合确保长期稳定设计:

  1. 主体结构:

    • 材料: 最常用的是纯钛(Grade 4或5)钛合金(如Ti-6Al-4V),钛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和机械强度,氧化锆陶瓷种植体因其美观和生物相容性也日益流行,尤其适用于对金属过敏或前牙美学区。
    • 形状: 最常见的是根形设计(类似天然牙根的锥形或柱形),也有叶状、 blade、圆柱形等特殊设计,用于骨量不足或特殊解剖位置。螺纹设计是根形种植体的核心特征。
    • 螺纹:
      • 目的: 增加初期稳定性(Primary Stability),利于骨结合;分散咬合力;引导骨组织生长。
      • 类型: 有多种设计,如V型、矩形、反向螺纹、自攻螺纹等,螺纹的螺距、深度、角度都经过优化,以获得最佳的骨接触和应力分布。
      • 数量与分布: 通常沿种植体全长或部分长度分布。
  2. 关键区域 - 颈部:

    • 平台: 种植体最顶端与基台连接的平面,这是应力集中区域,设计至关重要。
    • 平台转移设计: 这是现代种植体的一个重要进步,指基台连接直径小于种植体平台直径的设计,其优势在于:
      • 减少种植体-基台连接处(微间隙)的细菌产物和炎症向边缘骨的扩散。
      • 显著降低边缘骨吸收(Marginal Bone Loss)的风险。
      • 保护牙龈健康,维持长期稳定性。
    • 肩台设计: 平台边缘可能有不同的倒角或圆钝设计,影响应力分布和基台就位。
  3. 关键区域 - 表面处理:

    • 目的: 这是决定骨结合速度和质量的最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增加表面粗糙度和活性,促进成骨细胞附着、增殖和分化,加速骨结合。
    • 常用技术:
      • 喷砂酸蚀: 用大颗粒喷砂形成宏观粗糙,再用酸(如盐酸、硫酸)蚀刻形成微观孔隙,如Straumann的SLA表面(大颗粒喷砂+酸蚀)。
      • 阳极氧化: 在钛表面形成一层多孔的二氧化钛(TiO₂)膜,增加粗糙度和生物活性。
      • 羟基磷灰石涂层: 在钛表面喷涂一层与骨矿物成分相似的羟基磷灰石,提供骨传导性,但长期稳定性有争议,目前主流是钛表面处理而非涂层。
      • 钛浆喷涂: 在钛表面喷涂一层纯钛颗粒,形成多孔结构,应用较早,性能不如现代表面处理技术。
      • 激光蚀刻/表面改性: 利用激光在表面制造特定图案和纳米级结构,优化细胞响应。
    • 表面特性: 评价表面处理效果的关键指标包括粗糙度(Ra, Sa)、表面能、亲水性等,亲水性表面(如Straumann的SLActive表面)通常能加速骨结合。
  4. 连接方式:

    • 内部连接: 基台连接在种植体内部腔体内,这是目前的主流设计,优势在于:
      • 基台边缘位于种植体平台下方,有利于实现平台转移。
      • 连接更稳固,抗旋转能力强。
      • 应力分布更均匀,减少种植体颈部应力集中。
      • 常见形式:内八角、内六角、莫氏锥度连接等。
    • 外部连接: 基台连接在种植体平台外部,是较早期的设计,目前应用减少,但在某些特定系统或修复方式中仍有使用,其特点是基台边缘与种植体平台边缘平齐或突出,不利于平台转移。
  5. 内部结构:

    • 内部通道: 用于容纳基台的连接结构(如内六角、内八角、锥形锁等)。
    • 中央螺丝孔: 用于将基台固定在种植体上(通常通过基台螺丝)。
    • 封闭螺丝: 在种植体植入初期,用于封闭中央螺丝孔,防止骨组织长入内部通道,在基台安装前需要取出。

⚙ 三、基台的结构特点

  1. 材料:
    • 钛合金: 最常用,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适合大多数情况。
    • 氧化锆: 优异的美学效果,生物相容性好,适合前牙美学区或对金属过敏者,强度高,但脆性相对钛大,需精确设计和加工。
    • 钴铬合金: 强度高,常用于后牙大跨度修复或需要更高强度的临时基台。
    • PEEK: 一种高性能聚合物,弹性模量接近骨组织,对周围骨组织刺激小,常用于半固定或覆盖义齿的基台,美学区应用较少。
  2. 类型:
    • 愈合基台: 种植体植入后,用于引导牙龈愈合形成袖口,通常在二期手术时安装。
    • 转移基台: 用于取模,将种植体在口腔内的精确位置和方向转移到石膏模型上。
    • 临时基台: 用于制作临时修复体,在最终修复前维持牙龈形态和空间。
    • 永久基台: 用于支撑最终修复体(牙冠或桥)。
    • 角度基台: 提供预设的角度(如15°, 20°, 25°, 30°),用于补偿种植体植入方向与理想牙冠轴向之间的偏差,避免对基台产生过大侧向力。
    • 个性化基台: 利用CAD/CAM技术根据患者口腔情况定制,尤其适用于美学区或复杂病例,能获得最佳的穿龈轮廓和美学效果。
  3. 穿龈形态: 基台暴露在牙龈外的部分(穿龈袖口)有直形、锥形、反锥形等设计,影响牙龈的健康、美观和清洁。

🦷 四、牙冠的结构特点

  1. 材料:
    • 全瓷: 如氧化锆、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如e.max)、长石质瓷等,美观性最佳,生物相容性好,无金属过敏风险,强度高的氧化锆可用于后牙单冠和桥,二硅酸锂美学效果极佳,常用于前牙。
    • 金属烤瓷: 金属内冠(镍铬、钴铬、金合金等)外烤瓷层,强度高,但美观性不如全瓷,金属边缘可能暴露或牙龈染色,应用逐渐减少。
    • 全金属: 如贵金属(金合金)或非贵金属(钴铬合金),主要用于后牙,强度极高,但美观性差。
    • 树脂: 主要用于临时修复体。
  2. 结构:
    • 解剖形态: 模拟天然牙的牙尖、窝沟、邻接点等,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和食物排溢道。
    • 咬合面: 设计精确的咬合接触点,避免早接触和创伤。
    • 邻接点: 与邻牙紧密接触,防止食物嵌塞。
    • 舌侧/腭侧形态: 考虑发音和自洁。
    • 边缘: 与基台连接的边缘设计,影响密合度和美观,常用肩台、刃状边缘、羽状边缘等。

种植牙的种植体结构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系统:

  • 种植体是核心,其材料、形状、螺纹、表面处理(尤其是亲水性粗糙表面)、平台转移设计、内部连接方式共同决定了其骨结合能力、长期稳定性和健康维护
  • 基台是关键的桥梁,其材料、类型(尤其角度基台和个性化基台)、穿龈形态直接影响修复的美学效果、功能稳定性和牙龈健康
  • 牙冠是最终的功能和美观体现,其材料选择(全瓷为主流)和精细的形态设计至关重要。

理解这些精细的结构设计有助于认识到种植牙技术的先进性和复杂性,以及为什么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种植体在性能、适应症和价格上存在差异,成功的种植修复依赖于这些部件的精密配合以及医生对系统选择的精准把握和精湛的外科与修复技术。💪🏻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