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增骨过程是怎样的?关键步骤有哪些?

种植牙增骨(骨增量/骨增量手术)是当患者牙槽骨量不足(高度、宽度或厚度不够)时,为了给种植体提供稳固的“地基”而进行的外科手术,这个过程是种植牙成功的关键前提之一,以下是详细的种植牙增骨过程:

种植牙增骨过程是怎样的?关键步骤有哪些?-图1

🧩 一、 为什么需要增骨?

  1. 骨吸收: 缺牙后,牙槽骨缺乏咀嚼刺激会逐渐萎缩吸收(高度和宽度减少)。
  2. 先天骨量不足: 某些患者天生牙槽骨条件较差。
  3. 外伤或感染: 牙齿外伤、严重牙周病或根尖周感染可能导致局部骨缺损。
  4. 拔牙后即刻种植: 有时为了缩短疗程,会在拔牙后立即植入种植体,但需要同时进行植骨来填充拔牙窝并维持骨量。
  5. 上颌窦提升: 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不足时,需要将上颌窦底黏膜向上推,并在下方填充骨移植材料,以增加骨高度。

🩺 二、 增骨前的评估与准备

  1. 临床检查: 医生会检查口腔状况、缺牙区牙龈、邻牙情况等。
  2. 影像学评估:
    • 曲面断层片: 初步了解全口牙槽骨概况。
    • CBCT(锥形束CT): 这是最重要的检查! 能提供三维立体图像,精确测量缺牙区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厚度,评估骨密度,观察上颌窦、下牙槽神经管等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为制定精准的增骨方案提供依据。
  3. 全身健康状况评估: 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手术(如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无严重心脏病、无出血性疾病、未服用影响骨愈合的药物如双膦酸盐等)。
  4. 口腔卫生状况: 确保口腔卫生良好,控制好牙周炎。
  5. 制定方案: 医生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需要增骨的部位、范围、选择哪种增骨技术(如引导骨再生术GBR、骨劈开术、骨挤压术、上颌窦提升术等)以及使用哪种骨移植材料。

🧪 三、 骨移植材料的选择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材料混合使用:

  1. 自体骨: 从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如下颌骨颏部、下颌升支外侧、髂骨等)获取的骨组织。
    • 优点: 骨诱导性和骨引导性最好,无免疫排斥,愈合速度快。
    • 缺点: 需要额外手术取骨,增加创伤、费用和时间;取骨量有限。
  2. 异体骨: 来自同种异体(人类捐献者)或异种(如牛)的骨组织,经过严格处理(脱钙、脱脂、灭菌)。
    • 优点: 来源相对充足,避免取骨创伤。
    • 缺点: 存在免疫排斥风险(虽然很低),骨诱导性不如自体骨,可能发生骨吸收。
  3. 异种骨: 最常用的是牛骨(如Bio-Oss®),经过高度提纯和灭菌处理,去除所有有机成分和抗原性物质。
    • 优点: 来源广泛,生物相容性好,骨引导性佳,结构稳定,不易被快速吸收,为自体骨生长提供支架。
    • 缺点: 骨诱导性弱,完全替代需要较长时间,可能残留少量颗粒。
  4. 人工骨: 人工合成的磷酸钙陶瓷材料(如羟基磷灰石HA、β-磷酸三钙β-TCP)。
    • 优点: 无免疫原性,可塑性好,降解速度可控。
    • 缺点: 骨诱导性差,完全降解和替代需要很长时间。
  5. 骨诱导因子: 如骨形态发生蛋白,可加入骨移植材料中,增强其骨诱导能力,促进新骨形成。

实际应用中,常采用混合材料策略, 用自体骨提供骨细胞和生长因子,用异种骨或人工骨提供骨支架结构。

🛠 四、 增骨手术的主要步骤(以常见的引导骨再生术GBR为例)

  1. 麻醉: 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确保手术区域无痛。
  2. 切口与翻瓣: 在缺牙区牙龈上做切口,翻开粘骨膜瓣,暴露下方需要植骨的牙槽骨表面。
  3. 骨面处理: 清理骨面,去除可能存在的软组织、肉芽组织或纤维瘢痕,使骨面新鲜化,有利于骨移植材料附着和愈合,有时会进行骨皮质表面钻孔(微骨折),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
  4. 骨移植材料植入: 将选定的骨移植材料(颗粒状或块状)紧密地填充到骨缺损区域或需要增加骨量的部位,材料要填实,避免留下死腔。
  5. 屏障膜覆盖: 在骨移植材料表面覆盖一层生物屏障膜(可吸收膜如胶原膜,或不可吸收膜如PTFE膜),这层膜的作用是:
    • 物理屏障: 阻止牙龈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长入植骨区,为成骨细胞提供优先生长的空间和时间。
    • 空间维持: 维持植骨区域的空间,防止软组织塌陷压迫植骨材料。
  6. 瓣复位与缝合: 将翻开的粘骨膜瓣复位,仔细缝合关闭伤口,确保创口严密封闭,为植骨区创造一个稳定的、不受干扰的愈合环境。
  7. 上颌窦提升术(如需要): 这是针对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的特殊技术。
    • 上颌窦内提升: 在缺牙区牙槽嵴顶开一小窗,小心地将上颌窦底粘膜(上颌窦膜)向上推起,形成一个腔隙,向其中填塞骨移植材料,然后缝合粘骨膜瓣,适用于骨高度轻度不足(通常剩余骨高度≥4-6mm)。
    • 上颌窦外提升: 在上颌前壁开窗,进入上颌窦,将粘膜完整剥离并推向上方,在下方腔隙中植入大量骨移植材料,有时会植入骨支持物(如钛网)维持空间,然后关闭窗口和粘骨膜瓣,适用于骨高度严重不足(剩余骨高度<4-6mm)。

⏳ 五、 术后愈合期

  1. 初期愈合(1-2周): 术后肿胀、疼痛、淤青是常见反应,遵医嘱服用抗生素、止痛药,冰敷,保持口腔卫生(避免手术区刷牙,可用漱口水)。
  2. 骨愈合期(4-6个月或更长): 这是最关键的阶段。
    • 骨整合与改建: 植入的骨移植材料逐渐被新生自体骨替代、改建和血管化,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具体时长取决于:
      • 植骨范围和大小
      • 使用的骨移植材料类型(自体骨愈合最快,异种骨/人工骨需要更长时间)
      • 患者自身愈合能力
      • 是否有并发症
    • 定期复查: 医生会安排复查,检查伤口愈合情况。
    • 影像学评估: 在愈合期结束前,通常需要拍CBCT,评估植骨区域的新骨形成情况、骨量是否足够、骨密度是否理想,确认可以进入下一步种植体植入手术。

🦷 六、 种植体植入

当医生确认植骨区域骨量充足、骨质量良好、达到稳定愈合后,即可进行第二次手术——种植体植入。

  1. 再次切开翻瓣: 在植骨区域做切口,翻开粘骨膜瓣,暴露下方已经愈合良好的骨组织。
  2. 备洞: 使用专用钻针,在精确的位置、角度和深度上制备种植窝洞。
  3. 植入种植体: 将纯钛或钛合金制成的种植体(人工牙根)旋入或压入制备好的窝洞中。
  4. 缝合: 缝合粘骨膜瓣,通常会将种植体完全埋在牙龈组织下(埋入式愈合),有时也会暴露在口腔中(非埋入式愈合,较少用)。
  5. 愈合期(骨结合期): 植入种植体后,需要等待3-6个月(具体时间取决于骨质量和种植体表面设计),让种植体表面与周围新生骨组织直接发生牢固的骨性结合(骨结合),这是种植牙长期成功的核心。

⚠ 七、 注意事项与风险

  • 成功率高: 在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下,骨增量手术的成功率很高(gt;90%),但并非100%。
  • 风险: 包括感染、植骨材料暴露、植骨吸收过多、神经损伤(如下牙槽神经)、上颌窦穿孔(提升术中)、软组织愈合不良等。
  • 时间与费用: 整个过程(增骨+种植)比直接种植花费更多时间(通常需要6-12个月或更长)和费用。
  • 医生经验: 选择一位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口腔种植医生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率和长期效果。
  • 患者配合: 术后严格的口腔卫生维护、遵医嘱用药和复诊、戒烟(吸烟严重影响骨愈合)是成功的重要保障。

种植牙增骨是一个复杂但技术成熟的外科过程,旨在为种植体创造一个稳固的骨基础,它涉及详细的术前评估、精准的手术操作、选择合适的骨移植材料和屏障膜、以及一个漫长的骨愈合期,虽然增加了治疗时间、复杂性和费用,但对于骨量不足的患者来说,这是获得长期稳定、功能良好、美观的种植牙的必要步骤,整个过程需要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严格遵循医嘱,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