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橡皮圈(也常被称为“橡皮筋”、“牵引圈”或“颌间牵引圈”)是正畸治疗中极其重要且常用的工具,它们看起来简单,但在调整牙齿位置、改善咬合关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核心作用
橡皮圈的主要功能是施加额外的、方向性的力,帮助医生解决一些仅靠托槽和弓丝难以单独完成的牙齿移动问题,特别是:
-
调整咬合关系:
- 纠正深覆合: 上前牙盖住下前牙过多,通过将橡皮圈挂在上下牙之间,可以压低上前牙或升高下前牙,改善垂直向的咬合。
- 纠正深覆盖(龅牙): 上前牙相对于下前牙过于突出,通过特定的挂法(如挂在上后牙和下前牙之间),可以内收上前牙或促进下前牙前移,改善水平向的覆盖关系。
- 纠正反合(地包天): 下前牙盖住上前牙,通过将橡皮圈挂在上下后牙之间,可以引导上颌骨向前生长或促进下颌骨向后生长(在生长发育期),或者移动牙齿使上下前牙达到正常咬合关系。
- 纠正开合: 上下前牙或后牙在咬合时没有接触,通过特定的挂法,可以压低或升高特定牙齿,使咬合面重新接触。
-
关闭拔牙间隙: 在需要拔除某些牙齿(如前磨牙)来为拥挤的牙齿腾出空间时,橡皮圈常被用来将牙齿向拔牙隙方向移动,高效地关闭间隙。
-
调整中线: 当上下牙弓的中线不一致(偏左或偏右)时,通过将橡皮圈挂在偏离中线的牙齿上,可以引导牙齿向中线移动,纠正中线偏移。
-
引导牙齿三维方向移动: 除了上述主要方向,橡皮圈还可以帮助牙齿进行轻微的旋转、倾斜等精细调整,以达到理想的排列和咬合。
📍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
严格遵医嘱:
- 挂法: 医生会精确告诉你橡皮圈应该挂在哪两颗(或几颗)牙齿的钩子上(通常是托槽上的小钩子或额外粘上的牵引钩)。绝对不能随意改变挂法! 不同挂法产生的作用力完全不同。
- 佩戴时间: 医生会要求每天佩戴足够长的时间(通常是20-22小时),除了吃饭、刷牙和用牙线时取下,佩戴时间不足会严重影响甚至抵消治疗效果,不要因为感觉好点了就擅自减少佩戴时间。
- 更换频率: 通常要求每天更换一次新的橡皮圈(比如早上刷牙后换上新的),因为橡皮圈会拉伸失去弹性,无法持续产生有效的力,即使看起来没坏,也要每天换。
- 方向: 医生会说明是否需要左右两侧同时挂,或者只挂一侧,务必按指示执行。
-
正确佩戴:
- 用干净的手指将橡皮圈拉伸后,准确挂在医生指定的钩子上,确保它没有扭曲,能稳定地产生拉力。
- 如果挂不上,不要用蛮力拉扯,以免钩子脱落或托槽损坏,可以尝试调整角度或轻轻拉伸橡皮圈,实在不行,联系医生或护士。
-
取下时机:
- 吃饭、喝含糖饮料(除水外)、刷牙、用牙线时必须取下! 食物残渣容易藏在橡皮圈和牙齿之间,导致蛀牙🦷和牙龈炎,不取下也无法有效清洁。
- 取下后妥善保管(比如放在干净的小盒子里),避免弄脏或丢失,吃饭后漱口,清洁完牙齿后再戴上新的。
-
常见问题处理:
- 橡皮圈断裂或丢失: 立即换上新的备用橡皮圈,如果身边没有,应尽快联系医生或诊所,告知情况,看是否需要尽快复诊或取用备用圈。不要等到下次复诊才戴,否则会中断治疗。
- 疼痛或不适: 初戴或更换新的橡皮圈后,牙齿酸痛、轻微不适是正常现象,通常几天内会缓解,如果疼痛剧烈、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口腔溃疡,应及时联系医生。
- 钩子脱落或托槽松动: 如果发现橡皮圈挂的钩子掉了,或者托槽、颊侧管松动,不要自行处理,应尽快联系医生复诊调整。
-
储存与备用:
- 橡皮圈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如原包装盒或密封小袋),避免高温、潮湿和阳光直射,以防老化失效。
- 医生通常会提供足够数量的备用橡皮圈,请务必保管好,用完及时向医生或护士索要补充,避免因断货而影响治疗。
📍 不同类型的橡皮圈
- 尺寸: 橡皮圈有不同的直径和厚度(拉力大小),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移动需求选择合适的尺寸。不同尺寸的橡皮圈不能混用!
- 颜色: 不同颜色通常代表不同的尺寸或拉力级别(灰色小号,蓝色中号,黄色大号等)。务必使用医生指定的颜色和尺寸。
- 挂法分类:
- 颌间牵引: 最常见,挂在上下颌牙齿之间(如II类牵引、III类牵引、垂直牵引等)。
- 颌内牵引: 挂在同一颌骨内的不同牙齿之间(如关闭拔牙隙)。
- 垂直牵引: 主要用于调整垂直向咬合关系(如打开咬合)。
牙齿矫正橡皮圈是正畸治疗中“点睛之笔”般的存在,它精准地解决了许多复杂的牙齿移动问题。能否正确、持续地佩戴橡皮圈,直接关系到矫正效果的达成速度和最终质量。
关键点:
- 遵医嘱: 严格按医生指定的挂法、时间、频率使用。
- 勤更换: 每天换新圈,保证有效拉力。
- 勤清洁: 饭后刷牙、用牙线后再戴上。
- 有备无患: 随身携带备用橡皮圈。
- 有问题及时沟通: 挂不上、断了、钩子掉了、疼痛异常等,第一时间联系医生。
请务必重视橡皮圈的作用,认真对待它的使用要求,这是你拥有完美笑容的重要一步!💪🏻 如果有任何疑问,随时向你的正畸医生或护士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