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牙齿复查(也称为复诊或调整)是整个正畸治疗过程中极其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仅是“看看牙齿有没有动”,而是一个系统性的检查、评估和调整过程,每次复查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核心目的
- 监控牙齿移动进度: 检查牙齿是否按照预期的方向和速度在移动,是否达到了阶段性目标。
- 评估治疗效果: 确保牙齿排列、咬合关系、面部美观等方面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牙齿移动的实际情况和出现的新问题,调整矫治力、更换弓丝、更换橡皮筋、甚至修改方案。
-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发现并处理托槽/附件脱落、弓丝变形/刺嘴、口腔卫生问题、牙龈炎、牙根吸收等潜在或已发生的问题。
- 维持患者依从性: 提醒患者按时更换橡皮筋、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注意饮食等。
📍 具体检查和操作内容
每次复查时,正畸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操作(具体内容会根据治疗阶段和个体情况有所不同):
-
口腔清洁与检查:
- 清洁牙齿: 护士或医生会帮你清洁牙齿,特别是托槽周围容易堆积食物残渣的地方,确保视野清晰。
- 全面检查: 医生会仔细检查:
- 牙齿排列: 观察牙齿是否整齐,是否有拥挤、间隙过大等问题。
- 咬合关系: 检查上下牙齿的咬合是否正常,是否有深覆合、深覆盖、反颌(地包天)、开颌等改善。
- 牙齿移动: 对比之前的模型或记录,评估牙齿移动的幅度和方向是否符合预期。
- 口腔软组织: 检查牙龈是否有红肿、出血(牙龈炎)、溃疡,口腔黏膜是否有被矫治器摩擦损伤。
- 附件状态: 检查托槽(小铁片)、颊管、带环等附件是否牢固、有无脱落或损坏。
- 弓丝状态: 检查弓丝是否在托槽槽沟内、有无变形、弯曲、刺嘴或滑脱。
- 橡皮筋(牵引圈)佩戴情况: 如果你在使用橡皮筋,医生会检查是否按要求佩戴(上下颌、左右侧、24小时/天等),是否需要更换新的。
-
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 拍摄口内牙片: 可能会拍摄局部牙片,观察牙根位置是否正常、牙槽骨情况、是否有牙根吸收等。
- 拍摄全景片: 在治疗中期或后期,可能需要拍摄全景片,全面评估全口牙齿、牙根、牙槽骨、颌骨的情况。
- 拍摄头颅侧位片: 在治疗初期和结束前,通常需要拍摄,用于分析骨骼关系、面部软组织变化,制定和评估矫治效果。
-
调整矫治器:
- 更换弓丝: 这是最常见的操作之一,随着牙齿移动,需要更换更粗、更硬或不同形态的弓丝,施加更合适的力来引导牙齿继续移动到目标位置,医生会根据需要弯制弓丝。
- 更换橡皮筋: 提供新的橡皮筋,并指导正确佩戴方法和更换频率。
- 调整托槽/附件: 如果托槽位置不理想或需要调整牙齿的旋转、倾斜角度,医生可能会取下并重新粘贴托槽或调整附件位置(这通常在复诊时进行)。
- 加力: 对于某些类型的矫治器(如传统金属自锁托槽),医生可能会直接在口内对弓丝进行轻微加力。
- 处理刺嘴问题: 如果弓丝末端或其他部件摩擦口腔黏膜,医生会用钳子将其弯向或磨平。
-
口腔卫生指导与强化:
医生或护士会再次强调并演示正确的刷牙方法(特别是使用正畸专用牙刷、牙间刷、冲牙器等),检查你的口腔卫生状况,指出需要加强清洁的区域,预防龋齿和牙龈炎。
-
沟通与答疑:
- 医生会与你沟通本次复查的结果,牙齿移动的情况,下一步的计划,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 解答你的疑问,处理你的不适感。
-
调整复诊时间:
根据牙齿移动的速度和阶段,安排下一次复查的时间,初期通常4-6周一次,后期可能延长到8-12周甚至更长。
📍 不同治疗阶段的复查重点
- 戴入矫治器初期(1-3个月): 重点检查附件是否牢固、弓丝是否入槽、口腔适应情况、疼痛管理、口腔卫生指导。
- 中期治疗阶段(3-18个月): 重点监控牙齿移动进度、调整弓丝和橡皮筋、处理脱落或问题附件、评估咬合改善情况、维护口腔卫生。
- 治疗结束前(精细调整期): 重点进行精细调整,使牙齿排列和咬合达到最佳状态、拍摄结束前X光片、准备保持器。
- 保持器阶段: 重点检查保持器是否合适、牙齿是否稳定、有无复发迹象、指导保持器佩戴(通常全天佩戴,后期逐渐减少到仅晚上戴)。
矫正牙齿复查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步骤,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走形式”,而是医生持续监控、评估、调整和指导的过程。按时、按需进行复查,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尤其是口腔卫生和橡皮筋佩戴),是获得理想矫正效果、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的最重要保障之一。 千万不要因为觉得麻烦或暂时没感觉就跳过复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