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活动矫正制作”通常指的是可摘式矫治器(Removable Appliance)的制作过程,这类矫治器可以由患者自行摘戴,与固定矫治器(如托槽和弓丝)相对。

以下是活动矫治器制作的详细流程和关键点:
活动矫治器的类型
在了解制作流程前,先明确常见的活动矫治器类型:
- 传统活动矫治器:
- 结构: 主要由基托(塑料部分,覆盖在牙面上或粘膜上)和各种钢丝部件(如卡环、唇弓、舌簧、颌间牵引钩等)组成。
- 功能: 用于简单牙齿移动(如个别牙扭转、少量唇舌向移动、开颌矫治的辅助、保持器等)。
- 材料: 基托常用自凝塑料或热凝塑料;钢丝常用不锈钢丝或弹性金属丝。
- 隐形矫正牙套:
- 结构: 由一系列透明、可摘戴的塑料牙套组成。
- 功能: 适用于广泛的错颌畸形矫正(排齐、内收、伸长、压低、扭转等),通过每副牙套的微小移动累积实现矫正目标。
- 材料: 高分子聚合物(如SmartTrack材料、TruProgress材料等),透明、光滑、有弹性。
- 功能性矫治器:
- 结构: 通常也是活动式,利用肌肉功能引导颌骨和牙齿生长(如Frankel矫治器、Activator、Twin Block等)。
- 功能: 主要用于矫治颌骨关系不调(如骨性II类或III类错颌)。
- 材料: 基托塑料,可能包含钢丝部件引导牙齿或颌骨位置。
- 保持器:
- 结构: 活动式保持器最常见的是Hawley保持器(基托+钢丝卡环+唇弓)或透明压膜保持器(类似隐形牙套)。
- 功能: 矫正完成后维持牙齿在新的位置,防止复发。
活动矫治器制作的核心流程(以传统活动矫治器和隐形矫正为例)
诊断与设计(正畸医生)
- 全面检查: 拍摄X光片(全景片、头影侧位片)、取研究模型、口内口外照片、进行口腔检查。
- 制定治疗计划: 明确诊断、确定矫正目标(牙齿移动方向、距离、咬合改善等)、选择合适的矫治器类型(活动或固定)。
- 设计矫治器:
- 传统活动矫治器: 医生在研究模型上标记需要移动的牙齿、设计基托范围(覆盖哪些牙面)、选择并放置钢丝部件(卡环位置、唇弓形态、弹簧力量方向等),绘制设计图。
- 隐形矫正: 医生使用专业软件(如ClinCheck, OrthoTrac等)进行数字化设计,在3D模型上规划每一步的牙齿移动目标(通常每副牙套移动0.25mm),生成整个治疗序列的动画和模拟效果。
取模(口腔技师/医生)
- 取研究模型: 用于诊断和设计,使用藻酸盐印模材料或硅橡胶印模材料取得精确的上下颌牙列及周围组织的阴模,灌注石膏模型。
- 取工作模型(用于制作):
- 传统活动矫治器: 医生在患者口内取终印模(常用硅橡胶材料),确保精确复制牙齿形态和牙龈边缘,灌注石膏模型。
- 隐形矫正: 使用口内扫描仪直接获取患者牙齿的3D数字模型(取代传统取模),或者取硅橡胶印模,再由技工所扫描成3D模型。
技工所制作(口腔技师)
这是将设计转化为实际矫治器的核心步骤。
A. 传统活动矫治器制作
- 模型修整: 对工作模型进行修整,去除多余石膏,形成适合制作基托的底座。
- 设计转移(可能): 如果医生是在研究模型上设计的,需要将设计线转移到工作模型上。
- 制作钢丝部件:
- 根据设计图,选择合适直径和硬度的不锈钢丝。
- 用技工钳、技工台等工具弯制卡环、唇弓、舌簧、曲簧等,要求形态精确、位置准确、力量合适。
- 基托制作:
- 热凝塑料法:
- 在模型上制作基托蜡型(覆盖设计区域)。
- 将钢丝部件固定在蜡型上(通常用蜡固定)。
- 将带蜡型的模型放入型盒中,灌石膏,加热软化蜡,去除蜡型。
- 调拌热凝塑料面团,填入型盒中的石膏阴模中,压紧,热压聚合(或水浴聚合)。
- 开盒,取出带钢丝的塑料基托,去除多余塑料,打磨抛光。
- 自凝塑料法(常用于简单修复或临时调整):
- 在模型上直接涂布分离剂。
- 调拌自凝塑料面团,覆盖在模型设计区域,将钢丝部件按入塑料中。
- 等待塑料固化(放热反应),从模型上取下,打磨抛光。
- 热凝塑料法:
- 精细加工: 仔细打磨基托边缘,使其圆滑、无压迫感,调整钢丝末端,避免刺激软组织,检查咬合关系。
B. 隐形矫正牙套制作
- 3D模型重建: 如果使用口扫或硅橡胶印模,由技工所扫描生成高精度的3D数字牙颌模型。
- 方案导入与确认: 医生将ClinCheck等软件中的治疗方案导入技工所系统,技师确认每一步的牙齿移动目标。
- 牙套设计(软件辅助): 技师在软件中:
- 设计每副牙套的厚度(通常0.25mm-1.0mm)。
- 设计附件(用于辅助复杂移动,如扭转、压低)的位置和形态(需在牙齿上粘接)。
- 设计加力区域(牙齿需要移动的区域,材料稍厚)。
- 设计咬合引导(如开颌病例)。
- 确保牙套边缘在牙龈缘上方,不压迫牙龈。
- 3D打印:
- 使用高精度立体光刻或数字光处理3D打印机,将每副牙套的数字模型打印成实体模型(通常是树脂材料)。
- 热压成型:
- 将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如SmartTrack)加热软化。
- 将软化的薄膜覆盖在3D打印的牙套模型上。
- 利用真空负压将薄膜紧密吸附在模型表面,冷却定型。
- 从模型上取下成型的牙套。
- 切割、打磨、抛光: 将每副牙套从薄膜上切割下来,仔细打磨边缘,使其光滑无毛刺,抛光处理。
- 质量检查: 检查每副牙套的尺寸、形态、附件位置、咬合引导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试戴与调整(正畸医生)
- 初次试戴: 医生将制作完成的矫治器给患者试戴。
- 检查要点:
- 固位: 卡环是否完全就位,基托是否贴合无翘动(传统活动矫治器);隐形牙套是否能完全包裹牙齿,附件是否就位。
- 覆盖范围: 基托覆盖是否在设计范围内(传统活动矫治器)。
- 边缘伸展: 边缘是否圆滑,有无压迫牙龈或软组织。
- 咬合关系: 咬合是否稳定,有无早接触干扰(尤其传统活动矫治器)。
- 舒适度: 患者有无明显不适感。
- 功能: 矫治器能否实现预期的牙齿移动(如弹簧是否起作用,隐形牙套加力是否明显)。
- 调整:
- 传统活动矫治器: 如有压迫点,用磨头打磨;钢丝变形需调整;咬合高点需调磨。
- 隐形矫正: 边缘不贴合需打磨;附件位置偏差可能需重新设计;加力不足或过度需调整方案(通常在后续牙套中修正)。
- 医嘱: 指导患者正确佩戴、摘取、清洁方法(传统活动矫治器强调饭后清洁;隐形牙套强调佩戴时间通常22小时/天,饭后清洁牙齿再戴回)。
- 交付: 确认无误后,将矫治器交付给患者,并安排复诊时间。
治疗过程中的复诊与调整
- 传统活动矫治器: 通常每4-6周复诊一次,检查牙齿移动情况、矫治器状态、口腔卫生,必要时调整钢丝力量或更换新矫治器(如弹簧变弱)。
- 隐形矫正: 通常每1-2周更换一副新牙套(按医嘱),每6-8周复诊一次,检查牙齿移动是否按计划进行,附件是否脱落,口腔卫生情况,必要时调整方案或更换牙套序列。
活动矫治器制作的关键要素
- 精确的取模/口扫: 这是制作精准矫治器的基础,任何误差都会影响最终效果和佩戴舒适度。
- 科学的设计: 医生的诊断和设计是核心,决定了矫治器能否有效实现治疗目标,特别是传统活动矫治器,钢丝部件的弯制需要丰富的经验。
- 高质量的技工制作: 技工的熟练程度、设备精度(尤其是3D打印和热压成型设备)直接影响矫治器的质量、舒适度和效果。
- 良好的医技沟通: 医生与技师之间需要清晰的设计意图和有效的沟通机制。
- 患者的配合: 活动矫治器的效果高度依赖患者的佩戴依从性(尤其是隐形矫正需要几乎全天佩戴)。
活动矫正的优缺点
- 优点:
- 可摘戴: 方便进食、口腔清洁。
- 舒适度相对较高: 无托槽弓丝刮嘴感(隐形牙套尤其明显)。
- 美观性好: 隐形牙套几乎完全透明,传统活动矫治器也可设计得相对隐蔽。
- 适用范围广: 隐形矫正可处理复杂病例;传统活动矫治器适用于简单移动、保持、功能性矫治。
- 费用相对灵活: 传统活动矫治器费用通常低于固定矫正;隐形矫正费用较高但效果和美观度好。
- 缺点:
- 依赖患者配合: 需要患者自觉佩戴足够时间(尤其隐形矫正),否则效果不佳。
- 控制力相对有限: 对于复杂的三维牙齿移动(如严重的扭转、压低/伸长),控制力不如固定矫治器精确和强大。
- 可能影响发音: 初期佩戴活动矫治器可能影响发音。
- 可能丢失或损坏: 活动矫治器容易丢失或损坏(尤其隐形牙套)。
- 清洁要求高: 需要仔细清洁矫治器本身和口腔。
“牙齿活动矫正制作”是一个涉及正畸医生诊断设计、精准取模/口扫、技工所精细加工(包括传统弯制钢丝和热压成型或3D打印)、医生试戴调整的复杂协作过程,不同类型的活动矫治器(传统、隐形、功能性、保持器)在制作工艺和流程上有所差异,但核心都依赖于精确的模型、科学的设计和高超的技工技艺,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具体的错颌畸形类型、患者的年龄、美观需求、配合度以及经济预算,正畸医生会根据综合评估给出最合适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