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2025早期儿童矫正几岁开始?家长必看3大误区!

2025早期儿童矫正几岁开始?家长必看3大误区!-图1

  1. 引导颌骨正常发育: 利用儿童颌骨仍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特点,引导上下颌骨向更协调、更平衡的方向生长,纠正骨性畸形(如地包天、小下巴、上颌前突等)。
  2. 为恒牙萌出创造空间: 解除可能阻碍恒牙正常萌出的因素(如乳牙早失导致的间隙不足、牙弓狭窄等),引导恒牙在正确的位置萌出。
  3. 纠正不良口腔习惯: 及时纠正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这些习惯是导致牙齿和颌骨畸形的重要原因。
  4. 改善面型美观和功能: 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孩子的面型轮廓(如避免“月牙脸”或“凸嘴”),并建立良好的咀嚼、发音等功能。
  5. 降低后期矫治难度: 通过早期处理,可以简化甚至避免在青少年时期进行更复杂、更耗时、甚至需要手术的矫正治疗。
  6. 建立口腔健康意识: 让孩子和家长更早关注口腔健康,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何时开始早期矫正?(黄金期)

  • 最佳时机: 通常在6-12岁之间,即混合牙列期(乳牙和恒牙并存)。
  • 关键信号: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尽早咨询正畸医生:
    • 反颌(地包天): 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外面(最需要早期干预的情况之一)。
    • 深覆合: 上前牙盖住下前牙过多(超过下前牙的1/3),甚至可能咬到上牙龈。
    • 深覆盖(龅牙): 上前牙突出嘴唇过多,嘴唇不易闭合。
    • 后牙反颌(锁颌): 上下后牙咬合时,一个牙弓的牙齿咬在另一个牙弓牙齿的内侧(颊侧),可能导致面部不对称。
    • 牙列严重拥挤: 新换的门牙明显歪斜、重叠,或空间严重不足。
    • 乳牙早失: 乳牙因蛀牙等原因过早脱落,可能导致邻牙倾斜,恒牙萌出空间不足。
    • 乳牙滞留: 到了换牙年龄,乳牙迟迟不脱落,恒牙从旁边萌出(“双排牙”)。
    • 不良口腔习惯: 仍频繁吮指、咬唇、吐舌、用口呼吸等。
    • 面部或颌骨发育异常: 如下巴明显后缩(小下巴)、上颌前突(凸嘴)、面部左右不对称等。
    • 严重的牙齿错位: 恒牙萌出位置严重异常。

早期矫正的常用方法

  1. 活动矫治器:

    • 特点: 可自行摘戴,通常由塑料基托和钢丝部件组成。
    • 用途: 简单的牙齿移动、维持间隙、纠正不良习惯、轻微的颌骨引导。
    • 例子: 垫式矫治器、缺隙保持器、简单扩弓器、不良习惯破除器。
  2. 功能矫治器:

    • 特点: 利用儿童颌骨和肌肉的生长潜力,引导颌骨和牙齿向协调方向发育,通常需要全天佩戴(吃饭和刷牙时摘下)。
    • 用途: 纠正骨性畸形(如地包天、小下巴、上颌前突)、纠正不良习惯(如口呼吸)、引导下颌骨位置。
    • 常见类型:
      • FRANKEL矫治器: 主要用于纠正口呼吸和轻度骨性问题,引导下颌向后向下生长。
      • 生物调节器: 利用肌肉力量进行引导。
      • Twin Block: 上下颌分别戴一块咬合板,咬合时引导下颌到正确位置,刺激颌骨生长(常用于下颌后缩)。
      • MRC(Myofunctional Research Co.)矫治器: 集纠正不良肌肉习惯(舌位、呼吸、吞咽)和引导牙齿、颌骨发育于一体,通常需要分阶段佩戴。
  3. 固定矫治器(托槽):

    • 特点: 粘贴在牙齿上,不可自行摘除,早期矫正使用的托槽通常较小、较简单,称为“预防性”或“引导性”托槽。
    • 用途: 进行相对精确的牙齿移动,如排齐牙齿、关闭间隙、纠正个别牙齿的旋转或倾斜。
    • 例子: 小型托槽、舌侧托槽(较少用于早期矫正)。
  4. 其他辅助方法:

    • 上颌扩弓器: 用于扩大牙弓宽度,解决后牙反颌或为拥挤牙齿创造空间。
    • 下颌前导装置: 用于引导下颌骨向前生长,纠正小下巴或地包天。
    • 肌功能训练: 配合矫治器进行,强化正确的肌肉功能(如舌位、呼吸模式)。

早期矫正的流程

  1. 咨询与评估: 家长带孩子到专业的正畸医生处就诊。
  2. 全面检查:
    • 口腔检查: 检查牙齿、牙龈、咬合情况。
    • X光片: 全口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评估颌骨关系和生长潜力)、手腕骨龄片(判断生长发育阶段)。
    • 模型: 取牙齿模型,用于方案设计和记录。
    • 照片: 面部及口内照片。
    • 不良习惯评估: 询问并观察孩子的口腔习惯。
  3. 诊断与方案制定: 医生综合所有信息,明确问题,制定个性化的早期矫正方案,包括是否需要矫正、选择哪种矫治器、预期目标、大致疗程和费用。
  4. 开始治疗: 安装矫治器,医生会详细说明佩戴注意事项、饮食禁忌、口腔卫生要求。
  5. 定期复诊: 按医生要求定期复诊(通常4-8周一次),医生检查进展,调整矫治器。
  6. 结束与保持: 达到预期目标后拆除矫治器。非常重要! 需要佩戴保持器(通常是活动保持器或固定丝保持器),以维持矫正效果,等待颌骨和牙齿进一步稳定。早期矫正后通常还需要在恒牙列期进行第二期矫正(固定矫治)进行精细调整。

早期矫正的优势

  • 利用生长潜力: 在颌骨生长活跃期进行干预,效果事半功倍,尤其对骨性问题效果显著。
  • 预防更严重问题: 避免畸形加重,减少后期复杂治疗(如正颌手术)的风险和难度。
  • 简化后期治疗: 可能减少二期矫正的复杂程度和时间。
  • 改善面型和功能: 及时干预有助于建立更协调的面型和良好的口腔功能。
  • 增强自信心: 改善牙齿和面型,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早期矫正的风险与注意事项

  • 并非所有孩子都需要: 并非所有牙齿问题都需要早期干预,有些情况等到恒牙列期再处理更合适。专业评估至关重要。
  • 可能需要二期矫正: 早期矫正主要是引导和预防,通常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恒牙列期仍可能需要精细调整(二期矫正)。
  • 依从性要求高: 尤其是活动矫治器和功能矫治器,需要孩子和家长的高度配合,按要求佩戴。
  • 口腔卫生维护: 佩戴矫治器后清洁牙齿更困难,需要家长监督孩子认真刷牙,否则有增加蛀牙和牙龈炎的风险。
  • 费用: 早期矫正通常需要一定费用,且部分费用可能不在医保范围内。
  • 可能引起不适: 初期佩戴矫治器可能有轻微疼痛、口腔溃疡、说话不清等,通常几天后适应。
  • 牙齿松动感: 矫治过程中牙齿会有轻微松动感,这是正常现象。
  • 选择专业医生: 必须选择有资质、经验丰富的儿童正畸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错误的干预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早期儿童牙齿矫正是利用儿童生长发育的“黄金窗口期”,针对特定的牙齿、颌骨及面型问题进行预防和引导性治疗,它对于纠正骨性畸形、引导恒牙萌出、纠正不良习惯、降低后期治疗难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并非适用于所有儿童,专业正畸医生的精准评估是决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时进行早期干预的关键。 如果您发现孩子有上述提到的任何问题,建议尽早带孩子咨询专业的正畸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以获得最适合孩子的治疗建议和时机,早期干预,能为孩子未来的口腔健康和自信笑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