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2025做牙套矫正,牙套脸真的能避免吗?

理解你对“牙套脸”的担忧!这确实是牙齿矫正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但并非必然出现的问题,我来详细解释一下牙齿矫正与“牙套脸”的关系、原因、如何预防以及应对方法。

2025做牙套矫正,牙套脸真的能避免吗?-图1

🧐 什么是“牙套脸”?

“牙套脸”是一个非医学术语,通常用来描述一些人在进行牙齿矫正(尤其是佩戴传统金属托槽矫治器期间或初期)后,面部出现的脸颊凹陷、颧骨相对突出、太阳穴略显凹陷的外观变化,这种变化有时会让人显得“显老”或“憔悴”。

🤔 牙齿矫正为什么可能导致“牙套脸”?

“牙套脸”的发生并非由矫治器本身直接引起,而是与矫正过程中的一些生理变化和生活方式改变有关,主要涉及以下因素:

  1. 咀嚼肌群萎缩(主要原因):

    • 原因: 佩戴牙套后,牙齿上附着了托槽和弓丝,咬合时牙齿之间无法像以前那样紧密、有力地接触,为了保护矫治器和避免不适,患者会下意识地减少使用某些牙齿咀嚼,或者选择非常软的食物,这导致主要参与咀嚼的肌肉群(如咬肌、翼内肌)的使用频率和强度显著下降
    • 结果: 肌肉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长期缺乏锻炼会导致肌肉体积(肌纤维)减少、力量减弱,出现萎缩,这些肌肉位于脸颊两侧,它们的萎缩直接导致了该区域(尤其是下颌角上方)的凹陷,使得颧骨和太阳骨显得更突出。
  2. 体重下降或脂肪流失:

    • 原因:
      • 饮食改变: 为了适应牙套,很多人会避免吃硬、黏、脆的食物,转而选择流食、粥、软面条、炖菜等,这些食物通常体积大、热量密度低,容易让人感觉饱腹但实际摄入的热量不足。
      • 咀嚼困难: 即使吃相对硬一点的食物,咀嚼过程也变得费力和不便,进食速度减慢,可能影响总进食量。
      • 不适感: 初期佩戴或调整后,牙齿酸痛不适,也可能影响食欲。
    • 结果: 总热量摄入不足或消耗增加(咀嚼本身也是消耗),可能导致体重下降,面部脂肪是维持面部饱满度的重要结构,体重下降时,脸颊等部位的脂肪也会减少,加剧了凹陷感。
  3. 年龄因素:

    年轻人新陈代谢旺盛,肌肉和脂肪恢复能力强,出现“牙套脸”后恢复通常较快,年龄较大者,肌肉和脂肪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恢复可能慢一些。

  4. 个体差异:

    并非所有人都会出现“牙套脸”,这与个人的基础肌肉量、脂肪量、饮食习惯、咀嚼习惯、矫正方案(是否拔牙等)以及身体对变化的反应都有关系。

📌 重要区分:牙套脸 vs. 正常的矫正反应 vs. 其他面部变化

  • 正常反应: 矫正初期,由于牙齿移动、炎症反应等,可能会出现轻微的面部肿胀(看起来脸变“胖”),随着时间推移,肿胀消退后,如果肌肉和脂肪没有明显变化,面型会逐渐恢复。“牙套脸”通常发生在肿胀消退后,表现为凹陷而非肿胀。
  • 拔牙矫正的影响: 对于需要拔除前磨牙(通常为第一或第二前磨牙)进行矫正的患者,牙齿内收(向后移动)后,嘴唇和颊部的支撑可能会减少,这本身也可能导致颊部轻微内陷,但这与因肌肉萎缩和脂肪流失导致的“牙套脸”是不同机制,有时两者可能叠加。
  • 其他原因: 严重的颞下颌关节问题、某些疾病或衰老本身也可能导致面部凹陷,需要与“牙套脸”区分开。

🛡 如何预防和减轻“牙套脸”?

  1. 均衡营养,保证热量摄入:

    • 不要刻意节食! 即使吃软食,也要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对维持肌肉量至关重要)、健康脂肪和复合碳水化合物。
    • 选择高热量密度的软食: 如牛油果🥑、坚果酱(花生酱、杏仁酱)、酸奶、奶酪、鸡蛋、鱼肉泥、豆腐、营养奶昔等,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增加热量。
    • 少食多餐: 如果一次吃不下太多,可以分成5-6餐。
  2. 积极锻炼咀嚼肌:

    • 在医生允许和舒适的前提下: 尽量用两侧牙齿均衡咀嚼,避免长期只用一侧。
    • 选择合适的“硬”食物: 可以吃一些需要适度咀嚼但不太可能损坏矫治器的食物,如苹果片(可以切成小块)、胡萝卜条、芹菜条(煮软些)、全麦面包等。务必咨询你的正畸医生,确认哪些食物可以安全食用。
    • 咀嚼口香糖: 选择无糖口香糖,在医生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咀嚼口香糖能有效锻炼咬肌。注意: 在某些矫正阶段(如刚上牙套、调整后、使用橡皮筋时、或医生特别禁止时),可能不适合咀嚼口香糖,务必遵医嘱。
  3. 保持口腔卫生:

    良好的口腔卫生能避免牙龈炎、牙周炎,这些炎症也可能影响咀嚼功能和面部健康。

  4. 与正畸医生充分沟通:

    • 提前告知担忧: 在矫正开始前或初期,就向医生表达你对“牙套脸”的担忧。
    • 定期复诊: 按时复诊,医生会监控你的牙齿移动、咬合变化以及面部情况。
    • 调整方案: 如果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或面部凹陷,医生可能会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矫正方案(如调整牵引方式、咬合垫的使用等),或者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如物理治疗师指导面部肌肉锻炼)。
    • 拔牙决策: 如果拔牙是必要的,医生会解释其对面型的可能影响,并与你权衡利弊。
  5. 矫正结束后的保持与恢复:

    • 坚持佩戴保持器: 保持器是维持矫正效果的关键,牙齿位置稳定后,咬合功能才能更好地恢复,肌肉也能在新的稳定位置上逐渐适应和恢复力量。
    • 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矫正结束后,随着饮食恢复正常,咀嚼功能得到充分锻炼,肌肉会逐渐恢复力量和体积。
    • 耐心等待恢复: 大多数情况下,“牙套脸”是可逆的,随着肌肉的重新锻炼和可能的体重回升(如果之前有下降),面部凹陷通常会在矫正结束后几个月到一两年内逐渐改善甚至消失,年轻人恢复更快。
  • “牙套脸”是真实存在的现象,但并非所有矫正者都会出现。
  • 主要原因: 咀嚼肌群因使用减少而萎缩 + 可能伴随的体重下降/脂肪流失。
  • 关键预防: 保证充足营养(尤其蛋白质和热量) + 在医生允许下积极锻炼咀嚼肌
  • 与医生沟通: 提前告知担忧,定期复诊,遵医嘱调整。
  • 可逆性: 大多数情况下是暂时性的,矫正结束后通过恢复咀嚼功能和营养,面部凹陷会逐渐改善。

最重要的是,不要因为担心“牙套脸”而放弃牙齿矫正。 牙齿健康和咬合功能的改善带来的益处远大于面部暂时的变化,选择一位经验丰富、沟通顺畅的正畸医生,并积极配合他的建议(尤其是营养和肌肉锻炼),是获得满意矫正效果并最大程度减少“牙套脸”风险的关键。💪🏻

如果你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牙套脸”迹象,不要焦虑,及时与你的正畸医生沟通,寻求专业的评估和建议,祝你矫正顺利,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和自信的笑容!😊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