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角形牙齿矫正”这个术语在正畸学中通常指的是针对低角型(Low Angle) 面型或咬合关系的矫正,理解这个概念需要先明白“角”指的是什么:

什么是“低角型”?
- 核心指标:下颌平面角(Mandibular Plane Angle, MP-SN 或 MP-FH)。 这是衡量面部垂直向发育的关键指标,由下颌下缘平面(MP)与颅底平面(SN 或 FH)的夹角决定。
- 低角型特征:
- 下颌平面角较小(通常小于 28°-30°)。
- 面部垂直向高度不足: 前面部高度(鼻根到鼻下点)和下面部高度(鼻下点到颏下点)都相对较短。
- 深覆合(Deep Bite / Overbite): 上前牙盖过下前牙垂直向的距离过大(通常超过下前牙长度的 1/3 或 2/3)。
- 开唇露齿不明显或不存在: 由于深覆合,自然状态下上下唇闭合良好,甚至可能显得“瘪嘴”。
- 下颌可能显得后缩或位置靠后: 但并非绝对,有时下颌位置正常,但整体垂直向发育不足。
- 颏部可能显得后缩或位置较低。
- 笑容特征: 露龈笑(Gummy Smile)不常见,甚至可能因深覆合导致上唇被牙齿过多覆盖而显得“笑不出来”。
低角型矫正的核心目标
矫正低角型的核心目标是改善垂直向关系,增加面部高度,打开深覆合,而不是像高角型那样需要控制垂直向生长或压低后牙,具体目标包括:
- 打开咬合: 减少深覆合,使上下前牙达到正常的垂直覆盖关系。
- 增加下面部高度: 改善面部比例,使面部轮廓更协调。
- 改善咬合功能: 建立稳定、平衡的咬合关系。
- 改善美观: 使笑容更自然,改善侧面轮廓。
低角型矫正的常用方法和策略
矫正低角型需要谨慎控制垂直向,目标是压低后牙和/或升高前牙,以打开咬合和增加高度,以下是常用方法:
A. 固定矫治器技术(最常用)
-
摇椅弓(Curved Archwire / Rocker Archwire):
- 原理: 在标准方丝弓上制作一个连续的弧形(像摇椅的形状),当弓丝放入托槽后,这个弧形会对后牙产生压低力,同时对前牙产生轻微的伸长力(或至少允许前牙伸长)。
- 作用: 主要用于压低后牙,打开咬合,增加下面部高度,是打开深覆合的经典方法之一。
- 注意: 需要良好的支抗控制,防止后牙支抗丧失(即后牙没有被压低,反而前牙被压低导致覆合更深)。
-
多曲方丝弓技术(MEAW Technique - Multiloop Edgewise Archwire):
- 原理: 在弓丝上弯制多个垂直曲和水平曲,这些曲可以产生非常精细、轻柔、持续的力。
- 作用: 用于复杂病例,特别是需要同时压低后牙和升高前牙来打开深覆合和纠正咬合平面,能实现三维方向的精确控制。
- 特点: 对医生技术要求高,但效果精细可控。
-
种植体支抗(Temporary Anchorage Devices - TADs / Mini-implants):
- 原理: 在颌骨内植入微小的钛钉(种植钉)作为绝对支抗。
- 作用: 压低后牙时提供强大的支抗,防止前牙伸长或后牙支抗丧失,是打开深覆合、增加高度的有效辅助手段,尤其适用于支抗要求高的病例,也可以用于整体压低后牙列。
-
腭杆(Palatal Bar)和腭托(Palatal Plate):
- 原理: 利用上颌骨作为支抗单位。
- 作用: 用于加强后牙支抗,防止在压低后牙或内收前牙时后牙前移或伸长,有助于稳定咬合打开的效果。
-
前牙垂直牵引:
- 原理: 使用橡皮筋或弹性链连接上下前牙的牵引钩。
- 作用: 直接升高下前牙或压低下前牙(根据牵引方向),有助于打开深覆合,需要精确控制牵引方向和力值。
B. 功能矫治器(主要适用于生长发育期青少年)
-
Twin Block 矫治器:
- 原理: 上下颌的咬合垫引导下颌向前并向下(打开咬合),同时刺激髁状软骨生长。
- 作用: 引导下颌向下向前生长,增加下面部高度,打开深覆合,改善骨性不调,对低角型伴有下颌后缩的病例效果较好。
-
Frankel 矫治器:
- 原理: 利用唇颊盾引导牙齿和颌骨向理想位置生长,抑制不良肌肉力量。
- 作用: 有助于改善垂直向关系,减少深覆合,尤其适用于替牙期或早期恒牙期的低角型病例。
C.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适用于严重骨性低角型成人)
当低角型问题主要由颌骨发育不足引起,且单纯正畸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时,需要手术:
-
上颌 Le Fort I 型截骨术:
- 原理: 将上颌骨整体向下移动(骨切开)。
- 作用: 增加前面部高度,改善垂直向比例,同时可以纠正咬合关系,常用于伴有上颌垂直向发育不足的低角型病例。
-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 原理: 将下颌骨从升支处劈开并重新定位。
- 作用: 可以改变下颌的位置(前移、后移、旋转),有助于改善咬合和面部轮廓,有时会配合上颌手术。
-
颏成形术(Genioplasty):
- 原理: 截开颏部并重新塑形和定位。
- 作用: 改善颏部位置和形态,增强下面部高度和美观度。
低角型矫正的挑战与风险
- 支抗控制是关键难点: 打开深覆合需要压低后牙或升高前牙,这极易导致支抗丧失(后牙伸长、前牙压低,使覆合更深),必须使用强支抗(种植钉、腭杆等)或精细的力学设计(摇椅弓、MEAW)。
- 开合风险: 如果压低后牙过度或支抗控制失败,可能导致后牙区开合(后牙咬不上)。
- 露龈笑风险: 虽然低角型本身露龈笑不常见,但在矫正过程中(尤其是升高前牙或压低后牙后),如果上颌前牙过度伸长或上唇支持不足,可能会出现或加重露龈笑。
- 牙根吸收: 压低移动牙齿时,牙根吸收的风险相对较高。
- 复发风险: 深覆合容易复发,需要良好的保持器和患者配合。
低角形牙齿矫正的核心是解决垂直向发育不足和深覆合问题,目标是增加面部高度,打开咬合,这需要精确的力学控制,重点在于压低后牙和/或升高前牙,常用方法包括摇椅弓、MEAW 技术、种植体支抗、功能矫治器(如 Twin Block)以及必要时结合正颌外科手术。成功的矫正高度依赖于专业的诊断、精密的支抗设计、医生的技术经验以及患者的良好配合。 如果你怀疑自己是低角型或需要矫正深覆合,务必寻求经验丰富的正畸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个性化方案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