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2025牙齿阻生矫正最新方法有哪些?

牙齿阻生是指牙齿在萌出过程中,由于空间不足、方向异常、或被其他组织(如骨、牙龈、邻牙)阻挡,导致其无法正常萌出到口腔内的正确位置,阻生牙最常见的是智齿(第三磨牙),但也可能发生在其他恒牙上,如上颌尖牙或前磨牙。

2025牙齿阻生矫正最新方法有哪些?-图1

矫正阻生牙的核心原则是:根据阻生牙的类型、位置、与邻牙及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症状或并发症,来决定是拔除、保留并牵引萌出,还是仅需观察。

以下是针对不同情况的矫正方法:

🦷 一、拔除(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尤其针对智齿阻生)

这是处理阻生牙最常见、最直接的方法,尤其是对于智齿,拔除的指征包括:

  1. 引起反复发作的冠周炎: 牙齿部分萌出,牙龈覆盖形成盲袋,食物残渣和细菌易积聚,导致牙龈红肿、疼痛、张口受限,甚至面部肿胀。
  2. 邻牙损伤:
    • 邻牙蛀牙: 阻生牙挤压或挤压邻牙(通常是第二磨牙),导致邻牙邻面龋坏。
    • 邻牙牙根吸收: 阻生牙牙根压迫邻牙牙根,造成吸收,可能影响邻牙寿命。
    • 邻牙牙周组织破坏: 阻生牙压迫邻牙牙槽骨,导致邻牙松动或牙周袋形成。
  3. 形成囊肿或肿瘤: 阻生牙周围的牙囊可能发生囊性变(如含牙囊肿),甚至有极少数情况下发生良性或恶性牙源性肿瘤,这些会破坏牙槽骨,影响邻牙。
  4. 正畸治疗需要: 为排齐其他牙齿、关闭间隙或为正畸治疗创造空间,有时需要拔除阻生牙(尤其是智齿)。
  5. 影响义齿修复: 阻生牙位置不佳,会影响活动义齿或固定义齿的修复效果。
  6. 潜在风险高: 如完全骨埋伏阻生、水平阻生、倒置阻生等,即使无症状,未来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较高,医生可能建议预防性拔除。
  7. 位置不佳导致清洁困难: 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但位置太深、太偏,日常刷牙难以清洁干净,长期易导致牙龈炎、牙周炎或邻牙龋坏。

拔除方式:

  • 常规拔牙: 对于位置较浅、阻力小的阻生牙。
  • 外科拔牙: 对于位置较深、埋伏骨内、靠近神经血管或需要去除部分骨组织才能拔除的阻生牙(如大多数水平阻生、低位垂直阻生智齿),通常需要在口腔外科或牙槽外科医生操作下进行,可能需要切开牙龈、去除部分骨质、分割牙齿(分根)等。

🦷 二、保留并牵引萌出(主要针对非智齿阻生,如尖牙、前磨牙)

对于具有重要功能或美观意义的牙齿(如上颌尖牙),如果其位置尚有希望,且没有严重并发症(如囊肿、邻牙严重吸收),可以考虑通过正畸方法将其牵引到正常位置。

前提条件:

  • 牙齿发育基本完成(牙根形成)。
  • 牙齿位置相对可及(通常在牙槽骨内有一定空间)。
  • 牙根形态正常,没有严重弯曲或吸收。
  • 预计牵引后能达到良好的功能和美观效果。
  • 患者年龄通常较轻(青少年或年轻成人),牙槽骨改建能力强。

正畸牵引步骤:

  1. 开窗暴露: 在局部麻醉下,手术切开牙龈,去除覆盖在牙齿表面的骨质,暴露牙冠,有时可能需要粘接一个小金属钩或托槽(附件)。
  2. 正畸装置: 在口腔内安装矫治器(如固定矫治器,即“钢牙套”或隐形矫治器)。
  3. 牵引: 利用矫治器上焊接的钩子或橡皮筋,连接到暴露牙齿的附件上,施加轻柔而持续的力量,将阻生牙牵引到牙弓内的正确位置。
  4. 保持: 牙齿移动到位后,需要保持器维持位置一段时间,防止复发。

牵引类型:

  • 开放式牵引: 牙齿牵引到牙龈缘以上,暴露在口腔中。
  • 半埋伏式牵引: 牙齿牵引到牙龈缘以下,但牙龈会自然形成良好的袖口,便于清洁(这是最理想的目标)。

🦷 三、观察(仅适用于特定情况)

对于某些完全骨埋伏、位置很深、没有症状、没有引起邻牙或骨组织破坏、且预计未来引发并发症风险极低的阻生牙(尤其是某些智齿),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观察(通常6个月到1年拍一次X光片),而不是立即拔除,但这需要严格评估,并告知患者潜在风险。

📌 重要考虑因素和总结

  1. 专业诊断是关键: 牙齿阻生的处理方案必须由口腔科医生(口腔外科医生、正畸医生或全科牙医)通过详细的口腔检查、触诊以及最重要的X光片检查(如全景片、根尖片、CBCT)来综合判断,CBCT能提供三维立体影像,对评估阻生牙位置、方向、与邻牙及重要解剖结构(如下牙槽神经管)的关系至关重要。
  2. 个体化治疗: 没有一种方法适合所有阻生牙,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年龄、整体口腔健康状况、阻生牙的具体位置和类型、是否有症状、你的期望值等)制定最适合你的方案。
  3. 拔除 vs. 牵引:
    • 智齿阻生: 绝大多数情况建议拔除,尤其是有症状或高风险者,保留并牵引智齿非常罕见,通常不推荐。
    • 前牙区阻生(如尖牙): 优先考虑保留并牵引萌出,因为它们对美观和咬合功能至关重要。
  4. 正畸牵引的复杂性: 牵引阻生牙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过程,需要正畸外科医生和正畸医生的紧密合作,费用也相对较高,且存在一定风险(如牙根吸收、牙龈附着不良、牙齿变色等)。
  5. 拔牙风险: 外科拔牙虽然技术成熟,但存在一定风险,如疼痛、肿胀、出血、感染、下唇麻木(损伤下牙槽神经)、邻牙损伤、干槽症等,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可降低风险。
  6. 及时就医: 如果阻生牙引起疼痛、肿胀、张口受限,或发现邻牙有蛀牙、松动等问题,应立即就医检查,不要拖延。

📝 总结建议

  • 如果你怀疑自己有阻生牙(尤其是智齿反复发炎、疼痛,或拍片发现):
    • 尽快去看口腔科医生或口腔外科医生。
    • 医生会进行临床检查并拍X光片(通常需要CBCT)。
    • 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向你详细解释阻生牙的类型、位置、潜在风险,并讨论最适合你的治疗方案(拔除、牵引或观察)。
    • 不要自行判断或拖延处理。 早期干预通常能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治疗也更简单、效果更好。

牙齿阻生的问题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和决策,不要自行尝试处理或轻信非专业建议,及时就医是保护你口腔健康的关键!🦷💪🏻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