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牙齿中的“分牙圈”(也称为“分牙橡皮圈”或“分牙环”)是正畸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常见的初始步骤,它虽然小,但对于后续的托槽(牙套)顺利粘接和矫正效果至关重要。

📍 什么是分牙圈?
- 本质: 它是一个微小的、环形的弹性圈(通常是乳胶或硅胶材质),或者是一个微小的金属环。
- 目的: 在粘接矫正托槽之前,在目标牙齿的邻间隙(即两颗相邻牙齿之间的缝隙)中施加一个轻微、持续的力量。
- 核心作用: 扩大邻间隙,为托槽的“翼脚”(托槽两侧用于固定钢丝的钩子)腾出足够的空间,避免托槽直接压迫牙龈组织或牙龈乳头,从而确保托槽能被精确、牢固地粘接在牙齿表面。
📍 为什么需要分牙圈?
牙齿表面并非完全平坦,尤其是靠近牙龈边缘的区域(龈沟),直接在未经处理的牙齿上粘接托槽,会遇到以下问题:
- 空间不足: 牙齿邻接紧密,托槽的翼脚没有足够的空间放置,强行粘接会导致托槽位置过低、倾斜,甚至压迫牙龈。
- 压迫牙龈: 托槽翼脚直接压在牙龈上,会引起牙龈红肿、疼痛、发炎,甚至导致牙龈萎缩。
- 粘接不牢: 在牙龈上粘接托槽,粘接面积小,容易脱落,影响矫正进程。
- 影响效果: 托槽位置不准,会导致后续的矫正力无法精确传递到牙齿上,影响牙齿移动的效率和最终效果。
分牙圈通过轻微推开相邻牙齿,创造出“安全空间”,让托槽可以“坐”在牙齿牙冠的平坦中央区域,远离牙龈。
📍 分牙圈的材料和类型
- 弹性分牙圈(橡皮圈):
- 最常用类型。
- 材质:乳胶或非乳胶硅胶(对乳胶过敏者使用)。
- 形状:像极细的橡皮筋,呈环状。
- 优点:操作相对简单,力量柔和且持续。
- 缺点:可能滑脱(尤其在后牙),需要患者配合检查;乳胶过敏者需用非乳胶材质。
- 金属分牙圈(分牙环):
- 材质:不锈钢或镍钛合金丝。
- 形状:微小的金属环,医生用专用工具将其“卡”在邻间隙处。
- 优点:力量更稳定,不易滑脱(尤其适用于后牙),效率可能更高。
- 缺点:放置和取出需要医生操作,患者无法自行处理;异物感可能稍强。
📍 分牙圈的使用过程
- 时机: 通常在粘接托槽前1-2周进行,具体时间由医生根据牙齿拥挤程度决定。
- 放置:
- 弹性圈: 医生或护士会用专门的镊子将小橡皮圈轻轻拉伸,套入需要分牙的牙齿邻间隙中,有时会要求患者自己更换(通常每天或隔天更换一次,直到医生检查合格)。
- 金属环: 完全由医生操作,使用专用器械将其压入邻间隙。
- 感受:
- 放置后前1-2天,牙齿会有明显的酸胀感、胀痛感,尤其是咬合时,这是牙齿被轻微移动的正常反应。
- 通常几天后疼痛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 可能会有轻微的异物感,舌头或嘴唇会感觉到它。
- 持续时间: 分牙时间通常在1-2周左右,医生会定期复诊检查邻间隙是否达到要求,如果不够,可能需要重新放置或延长分牙时间。
- 取出: 在粘接托槽当天,医生会轻松地将分牙圈取下,这时邻间隙已经打开,托槽可以顺利粘接。
📍 使用分牙圈时的注意事项
- 口腔卫生: 分牙圈容易藏匿食物残渣,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必须更加认真地刷牙和使用牙线/牙缝刷,否则极易导致邻面龋(蛀牙)和牙龈炎,饭后务必漱口,并仔细清洁分牙圈区域。
- 避免过硬食物: 分牙圈可能会因咀嚼过硬食物而滑脱(弹性圈)或变形(金属环),影响分牙效果,避免啃骨头、坚果、硬糖等。
- 避免使用牙线: 在分牙期间,不要用牙线清洁分牙圈所在的牙缝,这可能会导致分牙圈滑脱或移位,改用牙缝刷或冲牙器清洁该区域。
- 及时复诊: 按照医生要求复诊,以便医生检查分牙效果和口腔健康情况。
- 观察脱落: 如果弹性圈滑脱,应尽快联系医生或诊所告知情况,看是否需要重新放置,金属环一般不易脱落。
- 疼痛管理: 如果疼痛剧烈难忍,或出现持续加重的疼痛、牙龈明显红肿出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联系医生。
分牙圈是正畸治疗中一个看似微小却不可或缺的“前奏”,它通过创造必要的空间,为托槽的精准粘铺平道路,避免牙龈损伤,确保后续矫正力的有效传递,虽然使用期间会有轻微不适和需要更注意口腔卫生,但它对于整个矫正过程的顺利推进和最终效果的达成至关重要,理解它的作用和配合好医生的要求,是开启美好矫正之旅的重要一步。💪🏻
如果你即将开始矫正或正在经历分牙阶段,记得保持耐心和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这会让后续的治疗过程更加顺利!祝你拥有一口整齐健康的牙齿!😄
